余林生

余林生

余林生, 男,1963年11月生,漢族,安徽潛山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1985年畢業於福建農業大學(現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現蜂學院)蜂學專業;現為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蜂業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安徽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兼任安徽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專家委員會委員,安徽農網專家,中國養蜂學會常務理事、蜜蜂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蜂業》編委,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組成員、崗位科學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主要從事蜂學教學、科研和科技推廣工作。主持完成農業部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項目,任首席專家,主持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安徽省科技廳重點科研項目4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項目3項、安徽省產學研項目3項和合肥市科技局重點科研項目3項等科研項目。獲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安徽省農牧業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合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等獎勵。主持選育並通過安徽省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審定的蜜蜂新品種(配套系)3個,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安徽省地方標準8項。發表第一作者的專題學術論文48篇,其中國家級重點刊物和國家級刊物20篇,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3篇、三等獎12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獲安徽農業大學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安徽農業大學教學貢獻獎、安徽農業大學優秀班主任、安徽農業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安徽農業大學優秀教師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主要教學經歷與成果

安徽農業大學余林生教授 安徽農業大學余林生教授

一、主要教學經歷

1.承擔本科課程:養蜂學、蜂學概論。

2.承擔研究生課程:蜜蜂遺傳育種研究進展、蜜蜂生物學與生態學、蜜蜂產品及其綜合利用、養蜂生產概論。二、教學改革項目及成果

1.農林類相關專業《養蜂學》課程建設與套用,安徽農業大學(2001-2003);

2.蜂學(養蜂)多媒體課件建設與套用,安徽農業大學(2002-2003);

3.蜂學(養蜂)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套用,安徽農業大學(2003-2004);

4.建設蜂學學科,為安徽經濟建設服務,2004年獲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5.2003年獲安徽農業大學第三屆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6.2004年獲安徽農業大學教學貢獻獎。

主要研究領域

蜜蜂生物學與生態學、蜜蜂遺傳育種、蜜蜂病蟲害風險評估與蜂產品質量安全

主要科研項目

1. 黃山市皖南中蜂種質資源保護與建設, 農業部(農財發2004(42)號);

2. 皖南中蜂強群高產抗病的遺傳機理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

3. 蜂蜜、蜂王漿雙高產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優良品種選育與套用, 安徽省科技廳;

4. 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蜜、漿雙高產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套用,安徽省教育廳;

5. 皖南中蜂品種選育及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安徽省科技廳;

6. “九州意蜂”蜂蜜.王漿高產的遺傳機理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

7. 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蜜、漿雙高產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套用, 安徽省教育廳;

8. 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套用, 合肥市科技局(合科[2005]11號);

9. 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套用, 安徽省教育廳;

10. 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套用, 安徽省科技廳;

11. 蜜蜂白堊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的研究, 安徽省教育廳;

12. 蜂產品提高人體免疫調節機能的研究, 合肥市科技局(2008-1002);

13. 蜜蜂棚栽草莓授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套用, 合肥市科技局(2008-1012);

14. 國家蜂現代產業技術體系(蜂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崗位科學家),農業部(2008-2010);

15. 國家蜂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與質量監控)(崗位科學家),農業部(2011-2015)。

主要科研成果

1.安徽省蜜源資源的研究與套用,1994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2.九州意蜂品種(配套系), 2006年通過省級品種審定,2007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3.蜜蜂白堊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的研究, 1998年通過省級成果鑑定,1999年獲安徽省農牧漁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一;

4.安徽省兩種蜜蜂春季繁殖及數量動態特徵,2003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5.中華蜜蜂交配和產卵行為生態學研究,2006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6. 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套用,2006年通過省級成果鑑定,2007年獲合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代表性論文論著

1、中華蜜蜂交配和產卵行為生態學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2003,14(11):1951~1954

2、安徽兩種蜜蜂種群的春季繁殖及數量動態特徵,套用生態學報,2002,13(9):1127~1130

3、棲息環境和種間競爭對中華蜜蜂群體分布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2003,14(4):553~556

4、中華蜜蜂群體越冬及數量動態特徵,套用生態學報,2003,14(5):721~724

5、安徽省蜜蜂種群消長及其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套用生態學報,2006,17(8):1465~1468

6、中華蜜蜂群體內溫度變化及調控的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6,29(4):53~58

7、中華蜜蜂產生二倍體雄蜂的生物學研究 ,中國養蜂,2004,55(6):7~9

8、無王蜂群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中國養蜂,2003,54(4):6~8

9、蜜蜂白堊病病原和防治技術研究,中國獸醫科技,1999,29(12):6~7

10、中藥防治蜜蜂白堊病的試驗與研究 ,中獸醫醫藥雜誌,2000,19(1):9~11

11、蜜蜂白堊病發病因素的分析與研究 ,蜜蜂雜誌,1999,(7):5~6

12、九華山EH-R意蜂生產性能試驗報告 ,蜜蜂雜誌,2003,(9):6~8

13、皖南山區枇杷蜜源特性與利用 ,蜜蜂雜誌,2005,25(11):25~26

14、環境污染對蜜蜂危害性的調查 ,蜜蜂雜誌,2006,26(1):23~24

15、適齡越冬蜂與幽王斷子對中蜂越冬效果的影響, 中國蜂業,2006,57(4):28~29

16、“九州意蜂”品系選育及生產性能的研究 ,中國蜂業,2007,58(1):9~12

17、義大利蜜蜂和中華蜜蜂在溫室內傳粉行為的比較,蜜蜂雜誌,2009(1)11~12

18、蜂產品與人體免疫機能調節,蜜蜂雜誌,2009(1)6~7

19、基於供應鏈的蜂產品可溯源問題研究,中國蜂業,2009(6)40~41

20、溫度對蜂蜜澱粉酶值和羥甲基糠醛相關指標的影響,中國蜂業,2009(9)41~43

21、生態環境對蜜蜂與蜂產品安全生產的影響,中國蜂業,2009(10)45~47

22、IT技術在蜂產品信息採集中的套用(一),蜜蜂雜誌,2009(11)6~8

23、蜜蜂巢脾的陳舊過程及其開發利用,中國蜂業,2010(6)39~40、47

24、雲南六個東方蜜蜂群體主要形態指標比較分析,中國蜂業,2010(1)8~10

25、生產與加工過程對蜂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中國蜂業,2010(10)41~43

26、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架構初探,中國蜂業,2010,62(7):38~40、(8)17~18.

27、蜂產品加工企業資源管理與追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蜜蜂雜誌,2010(10)8~10

28、蜂針與蜂產品製劑相結合治療200例臨床分析,蜜蜂雜誌,2010(9)10~12

29、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與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生態位的比較 ,生態學報,2008,28(9):4575~4581

30、皖南山區不同生態條件下中華蜜蜂形態特徵差異性研究,生態學報,2010,30(4)984~988

31、DB34 安徽省地方標準─皖南中蜂,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6

32、《蜜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48萬字),安徽科學技術出版,20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