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前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正在進一步促進著世界文明和多種文化的交流對話。應當說,21世紀將是世界多種文化相互對話的時代,其顯著的特徵和效應就是世界人文資源的共享,人類多元文化將在比較、融會、批判、汲收中得到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所以流行的所謂“文明衝突”論並不全面,因為當今世界的主流要求不是搞“文明衝突”,而是必須開展全球合作。因之,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和發展模式的多樣化都應受到尊重。各國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社會政治制度、價值觀念和發展道路的差異不應成為相互指責或干涉內政的藉口。應當在相互諒解相互包容中開展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以建立多元文化之間的友好信任和相互合作。
我們必須緊緊地抓住並利用這一大好機遇,積極開展跨國跨界和跨越文明的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大力推進文化創新,讓中國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和容易為世人所接受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從而更快地走向世界。這是中國文化繁榮復興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有效途徑,應該認真對待。
目錄
導語:文化復興的必由之路
上篇:儒家文化與現代社會文明
一、儒家倫理與東亞文明
(一)東亞文明的歷史形成
(二)東亞文明的現代發展
(三)東亞文明的未來前景
二、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解讀
(一)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使命
(二)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蘊涵
(三)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價值
三、構建凸顯中國文化特色的軟實力體系
(一)軟實力概念的提出
(二)增強軟實力的目的
(三)構建軟實力的舉措
四、中韓文明史上綻放幽香的兩枝奇葩——張載與曹南冥實學思想之異同比較及其現代意義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上篇:儒家文化與現代社會文明
一、儒家倫理與東亞文明
以儒家思想或儒家倫理作為其文化基石的東亞文明,在經歷了早期輝煌之後,面對近現代工業文明及全球化的強力衝擊和挑戰,曾一度衰落,幾遭苦難,方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發展前景。這裡僅就東亞文明的歷史形成、價值魅力及其未來拓展,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東亞文明的歷史形成
東亞文明,是一個表示相互交流、相互影響,且歷史形成的區域性的文化發展概念。著名學者費正清曾經指出,“東亞”概念除了地理和人種含義外,更包含著文化的含義,“主要指淵源於古代中國的文化圈”,“這些地區高度發達的文明及基本的文字型系都淵源於古代中國,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東亞就是‘中華文化區”’。這就是說,東亞文明這一歷史範疇是指一個多樣統一、有機組合的文化發展實體,是指在地理上以中國本土為中心、文化上以中華文化為軸心、通過多方面的交流溝通,使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擴散到周邊東亞各國,形成包括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在內的“中華文化圈”或“東亞文明秩序”。而這一文化區域或文化秩序的形成,不但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而且,始終保持了文化交流的不問斷性及文化內含的相一致性。直到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勢力侵入東亞地區之前的千餘年問,東亞文明這一文化格局和文化態勢一直基本保持未變,並成為規定東亞各國文化發展趨勢和歷史變遷軌跡的重要因素。
東亞文明又是一種由東亞諸國共同參與創建的獨特的文明形態。東亞文明的主要成員國,除中國之外,朝鮮、日本、越南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對東亞文明的創建形成,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文化早在漢唐時代已經達到一個興隆昌盛、騰達壯闊的高峰,而且,儒家的倫理學說及人文精神,已經處於統治地位,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這樣,東亞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從一開始就將目光傾注於孔子的儒家倫理,並按照各國的實際情況,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接受、詮釋、汲取、融合儒家思想,形成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多民族儒學文化。因此,東亞文明,又被稱之為“東亞儒教倫理”或“東亞儒教文化圈”。這說明,孔子的儒家學說,已經成為東亞文明的合理核心,分別被東亞諸國的民族文化汲收融合為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