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漁港

東平漁港

水深5.5米以上,可泊1萬噸級貨輪,同時還可以容納3000艘船隻,成為省內集規劃及設施建設兩者俱佳的先進典型,融停泊、避風、補給功能於一體的漁業後勤服務基地。

東平漁港旅遊區

東平漁港 東平漁港

港區配套設施完善,建設有造船廠、船排廠、漁機維修廠、冰凍冰廠、水產品加工場、儲油庫等漁港後勤服務企業。東平捕撈技術高超,刺釣作業聞名全國,是全國著名的魚翅生產基地,魚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 40%,魚翅、魷魚、鱔膠等海珍品馳名中外。

漁港擁有漁船549多艘,馬力6.8萬千瓦,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發達,漁業產量產值歷來位居陽江市首位。2004年全鎮海捕產量8.5萬噸,產值5.9億元,水產品流通量8400噸,交易額2013萬元。是拓展水產品加工,發展水產品貿易的理想之地。

全鎮轄有17個村(漁)居委會,其中9個漁委會、1個漁業公司,總面積9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0公里。全鎮總人口6萬多人,漁業人口1.6萬人。目前,全鎮擁有機動漁船549艘。其中拖網10艘、圍網57艘,刺網401艘。釣業61艘、拖蝦20艘、拖、回、刺、釣四種作業齊全,作業範圍遍布海南、南沙、東海等漁場。刺釣業是該鎮優勢拳頭產業,東平是全國著名的漁翅產地,漁業是東平的支柱產業。2002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7.8億元,其中漁業生產總值52億元,占全鎮農業生產總值的70%以上。

近年來,該鎮在陽江市委、政府做優做強海洋漁業的戰略指導下,立足於東平漁業發展、漁港建設、漁村建設及漁區深層次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協調解決好漁業、漁民、漁村“三漁問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漁區文化建設之路,使東平逐漸成為陽江市乃至粵西有名的漁船中轉站及漁貨銷售中心,並且成為集漁船停泊、避風、補給口岸貿易和旅遊觀光春暉龍園於一體的現代文明漁港。

最佳化體制,促進漁業穩步發展,東平漁業發展,經歷過輝煌時期。自20世紀70年代初漁業體制下放後,漁民家庭成為漁船的權益者,充分調動了漁民的生產積極性,使東平漁船從原來的100多艘增到現在500多艘,並且漁業產量、產值連續10多年位居陽江市前列,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但近幾年來,由於各地漁業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漁船的發展壯大,與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矛盾日益尖銳。隨著柴油、漁需品、網具成本增加、魚價不高等,導致漁船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差、漁船虧損破產嚴重。從1996年開始,就有30%左右的漁船陷於破、虧損邊緣。為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迅速恢復漁業生產力,使漁民走出困境。近年來,該鎮增加投入,最佳化作業布局,合理調整作業結構,制定對內調整好、對外闖出去的漁業發展戰略,努力均衡捕撈、養殖、加工三元海洋漁業,現該鎮的漁業發展呈均衡穩步發展的態勢。

政府引導,打開技改調整作業結構的新路子,使之成為東平漁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近幾年因海洋資源衰退,漁業效益走下坡路。鎮政府經過深入調研,果斷採取措施:一是積極引導漁民進行漁業技術改造,合理調整作業結構和作業方式,淘汰一批靠資源吃飯的漁船,使之成功轉產,走出困境;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技改,凸現拳頭作業優勢。東平是全國有名的釣鯊之鄉,刺釣作業是該鎮的優勢拳頭作業。他們在進行調整作業布局時,鼓勵和引導漁民發展不傷資源、效益高的刺釣作業。至2003年底,該鎮共投入500多萬元,對30多艘效益差、屬淘汰性質作業的圍網船和10艘拖網生產漁船進行轉產和技術改造。目前,該批作業漁船經濟效益可觀,平均每艘改造漁船年單產值可達50~60萬元。

穩住傳統漁場,開拓外海漁場,實現“闖出去”戰略。幾年來,他們在穩定南海傳統漁場同時,多方聯繫,加強合作,每年組織批量漁船開拓南沙和東海漁場,有效地減少南海傳統漁場的壓力。從20世紀90年代起,該鎮就開始組織漁船赴南沙進行探捕性生產,並取得成功,開省漁船赴南沙漁場生產先河。近幾年,他們每年還組織30~50艘大馬力刺釣船赴浙江東海漁場生產,每年創造漁業產值4000多萬元,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可觀。

東平漁港 東平漁港

抓好海水養殖,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養殖方式。目前,該鎮海水養殖主要有網箱養殖和灘涂淺海養殖。全鎮網箱養殖面積3萬平方米,全鎮海水養殖年產值8500萬元,發展海水養殖已成為該鎮漁民轉產的有效途徑之一。現在該鎮致力在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上進行改進,推廣單一品種向名、優、特、稀多品種,粗養向精養邁進,發展落地圍網、海水流箱和高位池養殖。另外他們還加大水域農業開發力度,推進返鹼田、丟荒田養殖資源開發利用,近年開發山口洋五穀圍、海蓢圍,目前已進入招包階段,標誌著鎮海水養殖業已進入一個新台階。增加投入,完善漁港基礎設施

東平漁港發展來源

東平漁港從原來的舊港沙咀港發展而來,沙咀港屬河涌型港,由於河床淺窄只能停泊小船。1975年9月採用人工築建防波堤辦法,開闢葛洲新港。經過20多年的建設,累計投人建設資金5694.7萬元,使東平漁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發展為今天擁有1.5平方公里港池的全國一類民眾性漁港。目前建成主體工程有:防波大堤7條,總長2131米,護岸堤5條,總長2352米,漁業碼頭4座。漁業後勤服務設施;冰廠4間,漁船機械維修9間,船排廠3間,漁船修造廠4間,漁港的硬體基礎設施和後勤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根據《東平漁港總體規劃》和廣東省《關於加強漁港建設的議案》要求,該鎮加大對漁港建設的投人,積極開展東平漁港建設大會戰,下決心用5年時間(從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分期分批完成防波堤、護岸堤,水產品交易市場、港池浚深、港區綠化、漁港消防等10項基礎設施建設。10項工程建設項目預算資金5200多萬元,他們克服“等、靠、要”思想,採取“六個一點”的辦法積極籌措資金;鎮委政府通過舉辦各種形式募捐活動自籌40%資金即2080萬元;縣財政配套安排資金30%即1560萬元;市財政配套安排資金10%即520萬元;爭取市掛點領導和掛點單位幫助解決10%資金即520萬元。爭取國家、省對口支持10%資金即520萬元。目前該鎮已投人180萬元,建設了“三點金”航標燈工程、漁港消防設施建設工程和沿岸燈光設備建設;其他7項工程將隨著資金的落實逐步完成。目前,東平漁港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總體規劃第一、二階段的建設項目。隨著10項工程的逐已完成落實,東平漁港的硬體基礎設施將日臻完善,東平將成為一個真正安全繁榮中心漁港,成為一個可輻射粵中、粵西地區的重要漁業生產基地。特色風情,開發漁家文化旅遊

隨著漁業資源減少,國家漁業政策的調整,漁業生產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漁港功能也呈多樣化,漁港作為漁區經濟發展的載體被賦予新的內容。未來漁港的發展必須是以漁港為龍頭、中心鎮為依託,漁業產業為基礎,集漁船避風、水產品集散與加工、休閒漁業和濱海旅遊、城鎮建設和漁民轉產轉業為一體,產業層次高、輻射動明顯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陽東縣委、政府和東平鎮委、政府,充分認識東平漁港未來發展的定位和方向,著眼於東平漁港豐富的濱海資源和深厚漁家文化底蘊,從2001年7月開始,以發展休閒生態旅遊漁業為目標,掀起新一輪以漁家文化為主體濱海旅遊開發,充分挖掘獨具特色的漁家民俗風情內涵。通過對漁村和休閒漁業區設施建設,發展漁家文化旅遊業,樹立陽東濱海漁家文化旅遊品牌。政府在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他仍然拿出2500多萬元,用於休閒漁業區的建設。目前,已建成的漁家旅遊文化景點有大澳漁家民俗風情展覽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澳古街、商會、珍珠灣五豚山公園等。休閒生態旅遊漁業發展,大大豐富了漁港的綜合功能,通過整合漁港資源,使漁港成為漁區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臨港產業多元化,漁業產業化的支撐平台,帶動面和輻射力不斷擴大。未來東卒的定位將是一個以漁業為龍頭,休閒旅遊業為主導,漁工貿並舉的開放型海濱花園城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