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大押

東平大押

東平大押位於廣州中山四路、越秀中路交界處的舊廣州地標性建築之一、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清代當鋪碉樓“東平大押”(又稱清代大東門當鋪碉樓舊址),變身內地首家典當博物館後,對外免費開放。清末民初廣州珠江北岸,老城區東西全長不過4公里左右,民居商鋪鱗次櫛比,多為低矮平房,城市制高點除了越秀山鎮海樓、石室(聖心大教堂)、六榕塔和光孝塔外,其餘的地標式建築竟是六座大當鋪,它們自西而東順次排列,分別是西關大押(西關)、寶德大押(寶慶中約)、迪吉大押(梯雲路)、昌興大押(龍津西)、寶生大押(西門口)和東平大押(大東門)。

基本信息

歷史

東平大押東平大押
“東平大押”古碉樓,位於中山四路1號,緊鄰當年明代東城門的城門樓。這座碉樓造型的當鋪舊址建於清代,俗稱為“大東門當鋪”,是當時全市第二大當鋪。與中山七路西門口的另一當鋪舊址------寶生大押,遙相呼應。

古建築平面呈方形,北側高五層,南側高四層,建築物外

立面呈碉樓狀。如今僅存當鋪的倉庫樓,四面都有開窗,視窗都是內大外小,花崗岩石窗套,屋頂建有女兒牆,使得整幢建築外觀上呈現出碉堡狀,在1999年被定為廣州市級文物。

百餘年前,400多家當鋪林立羊城,以至於有“當鋪多過米鋪”之稱。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飛煙滅,在老城區僅存幾座碉堡式當鋪,讓人留下印象深刻,位於中山四路與越秀中路交界的“東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東平大押,見證了羊城物事的興、衰、榮、辱。

清末民初廣州的當鋪業

清末民初廣州珠江北岸,老城區東西全長不過4公里左右,民居商鋪鱗次櫛比,多為低矮平房,城市制高點除了越秀山鎮海樓、石室(聖心大教堂)、六榕塔和光孝塔外,其餘的地標式建築竟是六座大當鋪,它們自西而東順次排列,分別是西關大押(西關)、寶德大押(寶慶中約)、迪吉大押(梯雲路)、昌興大押(龍津西)、寶生大押(西門口)和東平大押(大東門)。這六座大當鋪均高出全城天空的輪廓線,最高的要數西關大押,第二的是東平大押,第三的是寶生大押。

廣州典當業鼎盛期在清末民初,全城總數超過400家,真是“當鋪多過米鋪”,主要群集於商業旺地西關一帶,當時流傳一句行話“要找老當鋪,先到西關來”。在當時,進出銀行是體面興旺的表示,涉足當鋪則被視為敗家行為,所以,大凡當鋪入門正中處,必置一座高大屏風,俗稱“遮羞板”,藉以遮擋行人視線。

到了上世紀30年代以後,廣州新式銀行陸續開業,典當生意不斷受到擠壓,加之政局動盪,當鋪經營艱難,最終由盛轉衰,一批批“執笠”。

博物館展示

東平大押東平大押

典當博物館一樓是主展廳,復原了明末清初當鋪的高櫃檯和典當的場景。

二樓展示了近代典當的文史資料、圖片和實物。

三樓則展示了現代典當業的發展和革新,同時也用作舉辦各類典當物品的鑑賞和知識講座。

目前,此類博物館除澳門設有外,廣州的東平大押是內地首家典當博物館。

開放時間

東平大押東平大押
東平典當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天9:30至16:30,逢周一閉館的。

出於保護建築、文物的考慮,這座建築面積約為4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一次性可容納的觀眾數量約為15~30人左右

特色

當字,也叫花字,是舊式當鋪為了方便,自創出來用於書寫當票的縮寫字型。“當字”共有超過千個,常用的也有三四百個。

據說:學習這種文字是典當行業學徒的入門必修課。由於這種字古怪潦草,外行人根本無法辨認,所以廣州街坊也形象地稱之為“鬼畫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