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王[古代爵位]

簡介

中國歷史上的東平王有很多,如唐代也有,但其中最出名的還是明代靖難名將朱能。 漢宣帝的第三子劉宇,在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為東平王,建都無鹽(今山東東平縣東10里)。史稱劉宇也是一個驕淫無道的藩王,曾因與奸邪之輩交往和不孝罪多次受朝廷切責。劉宇在位33年去世,謚為東平思王。劉宇死後由他的兒子劉玄繼任為第二代東平王。東平煬王劉玄在位17年,因詛祝皇帝,窺凱皇位,事發後自殺。東平王國也被廢除。還被成為東平王的還有北宋大將高懷德,紅樓夢人物東平郡王等。

西漢

劉宇

劉宇,漢宣帝劉詢的第四子,母公孫婕妤。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為東平王,建都無鹽。他在位期間多有不法之事,曾一度削藩。劉宇在位33年去世,謚為東平思王。

劉雲

劉雲(?-前4年),漢宣帝劉詢之孫,東平思王劉宇之子,劉宇死後,承封東平煬王。前4年,由息夫躬、孫寵誣陷,自殺,史稱“東平案”。

劉開明

劉開明,劉雲之子。元始元年,王莽欲反哀帝政,白太皇太后,立雲太子開明為東平王,開明立三年,薨,無子。

劉匡

劉匡,嚴鄉侯劉信之子,劉開明侄子。立為東平王,奉劉開明後。王莽居攝,東郡太守翟義與嚴鄉侯劉信謀舉兵誅莽,立信為天子。兵敗,皆為莽所滅。

東漢

龐萌

龐萌(?-公元30年),東漢初年將領。更始元年(23年),劉玄稱帝,任龐萌為冀州牧,隸屬尚書令謝躬,共同擊敗王郎。

後來,龐萌便歸降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任命龐萌為侍中。

龐萌後來反叛,自立為東平王。兵敗被殺。

劉蒼

劉蒼(?―83年3月4日),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同母弟弟,母光烈皇后陰麗華。劉蒼於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為東平公,十七年進封為東平王,官拜驃騎將軍。在位四十五年,卒,謚憲王。蒼所著章奏、記、賦、頌、七言、別字、歌詞很多,有集五卷。

劉忠

劉忠(?-84年)東平懷王。憲王劉蒼之子,建初八年即位為東平王。同年九月己未去世。

劉敞

劉敞(?-132年),東漢東平孝王。懷王劉忠之子,元和元年即位為東平王。立四十八年。薨。

劉端

劉端,劉敞之子,嗣封東平王。立四十七年薨,謚:頃王。

劉凱

劉凱,劉端之子,嗣封東平王。立四十一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三國

曹徽

東平靈王曹徽,曹操之子,奉叔父朗陵哀侯曹玉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歷城侯。

黃初二年,進爵為歷城公。三年,為廬江王。四年,徙封壽張王。五年,改封壽張縣。太和六年,改封東平王。青龍二年,徽使官屬撾壽張縣吏,為有司所奏。詔削縣一,戶五百。其年復所削縣。正始三年薨。

曹翕

曹翕,魏晉間官吏,醫學家。東平靈王曹徽之子。正始三年(242年),嗣封東平王。入晉,封廩丘公。曾撰《解寒食散方》、《黃帝明堂偃側人圖》,均佚。

孫瑾

孫瑾,東吳後主孫皓長子。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孫瑾為太子,及淮陽王、東平王。

晉朝

司馬楙

司馬楙(?―311年),字孔偉,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義陽成王司馬望第四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弟,西晉宗室、諸侯王。

司馬楙初仕曹魏,擔任參相國軍事,封樂陵亭侯。西晉建立後,封東平王,歷任散騎常侍、尚書、大鴻臚、侍中、撫軍大將軍。

光熙元年(307年),晉懷帝司馬熾即位後,改封司馬楙為竟陵王,授任光祿大夫。

永嘉五年(311年),漢趙軍隊攻陷洛陽,司馬楙被亂兵殺害。

南朝

劉休倩

劉休倩(445-454),劉宋文帝劉義隆第十六子,母為顏美人。孝建元年(454年),年九歲,封東平王,食邑二千戶,未拜而薨,諡號為沖。宋明帝泰始六年,追改劉休倩為臨慶王。

劉子嗣

劉子嗣(463-466年),字孝叔,彭城綏輿里(今江蘇徐州市銅山區)。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第二十七子,母為謝昭容。

大明七年(463)出生,出繼給東平沖王劉休倩。劉休倩母親顏氏性格嚴酷,宋明帝允許謝昭容索回。泰始二年(466年)十月賜死,時年四歲。

劉智井

劉智井(?-470年9月5日),宋明帝劉彧第五子,母為鄭修容。

470年7月20日,劉智井出繼東平沖王劉休倩。470年9月5日,劉智井去世。

蕭岌

蕭岌(?-567年),梁宣帝蕭詧第六子,梁明帝蕭巋之弟,蕭皇后叔父。封東平王。

蕭岌秉性淳和,幼而好學。梁明帝在位期間,蕭岌官至侍中、中衛將軍。天保五年(567年),蕭岌去世,追贈侍中、司空,謚曰孝王。

北朝

苻崇

苻崇(?―394年),氐族,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國時期前秦最後一位皇帝,在位僅四個月。

太元十二年(387年),苻崇擔任尚書左僕射,封爵東平王。太元十三年(388年),苻崇被立為皇太子。

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東征後秦,苻崇奉命守衛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聽聞苻登戰敗後出逃。六月,苻登被殺,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歸驅逐,而投奔隴西王楊定,並與楊定聯合對抗西秦。不久遭西秦軍擊敗,與楊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權滅亡。

拓跋翰

拓跋翰(?―452年),鮮卑族,太武帝拓跋燾第三子,景穆帝拓跋晃異母弟,母椒房舒氏。初封秦王,官拜侍中、中軍大將軍,後改封東平王。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翰被中常侍宗愛所殺。

拓跋道符

拓跋道符,東平王拓跋翰之子,爵,中軍大將軍。顯祖踐阼,拜長安鎮都大將。皇興元年,謀反,司馬段太陽討斬之,傳首京師。

元匡

元匡,字建扶,河南洛陽人。北魏宗室大臣,陽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出嗣廣平王拓跋洛侯。

肅宗元詡繼位,以為御史中尉,加鎮東將軍,封東平郡王。出為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行關右都督,兼尚書行台,遇疾還京。

孝昌初年,卒,諡號文貞,追封濟南王。

元略

元略,北魏中山王元英之子。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劉騰、元叉政變,元熙起兵討伐,兵敗被殺。元略逃到南梁避難,南梁武帝蕭衍甚禮敬之,封略為中山王,邑一千戶,宣城太守。

後來元略歸本國,北魏肅宗元詡封元略侍中、義陽王,食邑一千戶。不久,改封東平王,又拜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領左衛將軍,侍中如故。又本官領國子祭酒,遷大將軍、尚書令。後來被爾朱榮所殺。贈以本官,加太保、司空、徐州刺史,謚曰文貞。

陸俟

陸俟(392年―458年),鮮卑族,本姓步六孤,北魏將領。

正平二年(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陸俟因子陸麗有策立皇帝之功,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進爵東平郡王。太安四年(458年),陸俟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諡號成。

陸馛

陸馛,陸俟長子,襲封東平郡王。後,改封建安王。

陸麗

陸麗,陸俟之子。陸麗有策立皇帝之功,封平原王。陸麗以父親未封王,不肯受。於是其父陸俟封東平郡王。

陸麗在本傳中記載封平原王。在本紀中則記載封東平郡王。

高儼

高儼(557年-571年),字仁威,北齊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齊後主高緯同母弟,母胡皇后。他初封東平王,後任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又遷任司徒、尚書令、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後主即位後改封琅琊王。

武平二年(571年),高緯將高儼綁進皇宮,殺死,然後追封為楚王、楚皇帝。

高恪

高恪,北齊後主高緯次子,封東平王。

唐朝

李韶

李韶,唐太祖李虎之孫,畢王李璋長子,唐高祖李淵的堂兄弟。武德時,追封東平王,贈戶部尚書。

李續

李續,唐太宗李世民之孫,紀王李慎長子。封東平王,和州刺史,早死。

蕭闍提

蕭闍提,隋末割據軍閥蕭銑所封的東平郡王。後來被趙郡王李孝恭所殺。

安祿山

安祿山(703年—757年),胡人,本姓康,名軋犖山。他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

安祿山後來得到唐玄宗的賞識,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封東平郡王。權力讓安祿山的野心日漸放大,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

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朱溫

朱溫(852年—912年),五代十國後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後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仕唐時,先後封沛郡侯、吳興郡王、東平郡王、梁王。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史稱“後梁”,是為後梁太祖。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溫被親子朱友珪所害,終年 61 歲。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

五代

房知溫

房知溫(?-936),字伯玉。五代後唐時任泰寧軍節度使、青州節度使,曾被賜名為李紹英,封東平王。

張全義

張全義(852-926年),初名張言,字國維,唐末五代時期將領。

張全義初為田農,參與黃巢起義。黃巢攻入長安,以為吏部尚書、充水運使。黃巢敗亡,投降河陽節度使諸葛爽。生性勤儉,善撫軍民。

唐昭宗賜名張全義,屢立戰功,諸葛爽表為澤州刺史,累授忠武軍節度使、守中書令,封為東平王。

朱溫篡位,兼領河陽節度使,進封魏王,賜名張宗奭,累進太師。

後梁滅亡後,歸降後唐,改封齊王,任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併兼領河陽節度。同光四年,卒,冊贈太師,予謚忠肅。

范延光

范延光,五代時期將領,歷仕後唐、後梁、後晉。後晉高祖時期,冊封東平郡王、天平軍節度使,賜鐵券。以太子太師致仕。

王建立

王建立(871年—941年),字延績。初為後唐代州刺史李嗣源部下的虞侯將,因同契丹和後梁作戰,屢建奇功,升任鎮州節度副使、青州節度使,官至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充任集賢大學士,封開國公。

後晉石敬瑭即位稱帝後,又先後策封他為臨淄王、東平王、韓王。

楊光遠

楊光遠,原名楊檀,字德明,沙陀族人。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徙鎮平盧,封東平王。後晉出帝即位,拜太師,封壽王。

宋朝

趙允弼

趙允弼(1007—1069),宋太宗趙炅之孫,鎮恭懿王趙元偓之子。允弼累遷武寧軍節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封北海郡王。宋英宗時,拜中書令,徙封東平郡王。神宗即位,拜太保、鳳翔雄武軍節度使。

薨,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相王,謚孝定。

趙德文

申恭裕王趙德文(975—1046年):字子矼,魏王趙廷美第八子。

淳化初,授右監門衛將軍,累遷滑州觀察使、馮翊郡公。

天聖中,遷橫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昭武軍節度使,易感德、武勝二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慶曆四年,進封東平郡王,加兼侍中。

慶曆六年,薨,年七十二。,贈太尉、中收令、申王,謚恭裕。

趙承顯

趙承顯,申王趙德文之子,襲封康國公。官至昭化軍節度使。薨,年七十四,贈太尉、樂平郡王。

趙承乾

趙承乾,魏王趙廷美之孫,安鄉侯趙德鈞之子,終懷州防禦使,贈保靜軍節度使、蕭國公。宋神宗時,追封為東平王。

劉安成

劉安成,宋哲宗昭懷皇后的父親,贈樂平郡王。

王則

王則(?-1048),北宋仁宗時河北士兵起義領袖。王則投宣毅軍,升為小校,參加彌勒教,習五龍、滴淚等經。

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冬至日在貝州發動兵變,捕知州張得一,他被推為東平郡王,建國號為安陽,年號得聖。戰士面刺“義軍破趙得勝”。字樣。次年,朝廷派明鎬、文彥博率重兵圍攻,城陷,他被俘至開封,遭肢解而死。

遼國

蕭排押

蕭排押(?-1023) 字韓隱,蕭撻凜之子。蕭撻凜死後,專任南面事,及宋議和成,為北府宰相。二十八年,率軍以編師從攻高麗,攻克開城,封蘭陵郡王。聖宗開泰五年(1016年),晉封東平郡王。聖宗太平三年(1023年)封豳王。

《續資治通鑑》中名為:蕭巴雅爾。

蕭韓寧

蕭韓寧,東平王。曾征高麗,敗還。

蕭孝穆

蕭孝穆(981年―1043年),小字胡獨堇,淳欽皇后述律平弟阿古只五世孫,蕭陶瑰之子。

蕭孝穆歷任建雄軍節度使、北府宰相、南京留守、北院樞密使等,先後被封為燕王、東平王、秦王、吳國王、楚王、齊王。

重熙十二年(1043年),蕭孝穆去世,死後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諡號貞。

蕭朵魯不

蕭朵魯不(都爾本),兵馬都元帥蕭斡里剌長子。尚西遼德宗耶律大石女耶律普速完,拜駙馬。崇福元年(1164),耶律普速完稱制,是為承天太后,並與其弟蕭朴古只沙里(博果濟薩里)私通,他被出為東平王,繼遭羅織罪名殺害。

金國

卓翼

卓翼,紅襖軍將領國用安的部將。國用安封他為東平郡王。

王義深

王義深,本紅襖軍將領。後來投降金國,封東平郡王。

把胡魯

把胡魯,金國末年名臣,平章政事。死後,贈右丞相、東平郡王。

《續資治通鑑》中名為:巴圖魯。

徒單克寧

徒單克寧(?—1191年),本名徒單習顯,金朝大臣、名將,汾陽軍節度使徒單況者之子。左丞相完顏希尹之甥。

徒單克寧從金熙宗朝就開始入仕為官,到金世宗、金章宗兩朝更是官居宰相,可謂是四朝元老。先後封延安郡王、東平郡王、淄王。死後,配享世宗廟廷祭祀,後改配享章宗廟廷祭祀。

《續資治通鑑》中名為:圖克坦克寧。

元朝

速渾察

速渾察,蒙古國太師國王木華黎之孫,孛魯次子。

【新元史】速渾察,從太宗伐金,又從皇子闊出伐宋,攻棗陽,入郢州。太宗十一年(1239年),襲兄爵,駐於桓州西阿兒查禿之地,總燕京行省蒙古、漢軍。凡他行省事,必先取決可否,而後上聞。賞罰明信,人莫敢犯。太宗嘗遣使至其部,見紀綱整肅,還朝具以上聞。帝曰:“真木華黎家兒也。”速渾察嚴重有威,諸王使者入見,皆倉遽失辭。左右或請待以寬恕,速渾察曰:“爾言誠是也,然為政寬猛,各視乎時。今中原初附,民心未安,萬一守土吏弛縱,反仍復生,悔之何及?”未幾卒。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贈宣忠同德翊運功臣,追封東平郡王,謚忠宣,余官如祖父。又進封魯國王,改謚忠烈。[8]

霸都魯

霸都魯,國王木華黎曾孫,孛魯孫,培思次子。

從世祖伐宋,渡江圍鄂,命以舟師趣岳州,遇宋將呂文德自重慶赴投,敗之。中統二年(1261年),卒于軍。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贈推誠宣力翊衛功臣,追封東平王,謚武靖,余官如祖父。妻貼木倫,宏吉剌氏,世祖察必皇后同母女兄也。

安童

安童(1245年-1293年),元朝政治家,蒙古札剌兒氏,國王木華黎曾孫,霸都魯長子。

安童少年時即隨同忽必烈征戰,忽必烈稱帝後,即任命其為四怯薛之長,掌管宿衛。至元二年(1265年)八月,安童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在任丞相期間,安童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積極協助忽必烈推行漢法,在權力爭鬥中扳倒了阿合馬。至元十二年(1275年),輔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阿力麻里,防禦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的進攻。次年,部將叛亂,將其綁獻於金帳汗國的忙哥帖木兒,忙哥帖木兒又將其轉送窩闊台汗國的海都,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方才被放還。

被放還後,安童逐漸失去忽必烈的信任。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新建尚書省,架空安童,不久又將其免職。至元三十年(1293年)正月,安童去世。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贈推忠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謚忠憲。碑曰《開國元勛命世大臣之碑》後加贈推忠守正同德翊運功臣,進封魯王。後至元二年(1336年),又贈推忠佐運開國元勛,於所封地建祠,官為致祭。

【元史 順帝二】至元三年(1337年)六月戊寅,贈丞相安童推忠佐運開國元勛、東平忠憲王,於所封城內建立祠廟,官為致祭。

兀都帶

兀都帶,魯王安童之子。國王木華黎之後。

【新元史】兀都帶器度宏達,世祖時襲長宿衛。父歿,凡賜賻之物,一無所受,以素車樸馬歸葬祗蘭禿先塋。事母以孝聞。成宗即位,拜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領太常寺事。常侍掖庭,贊畫大政,帝及中宮鹹以家人禮待之。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卒,年三十一。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贈輸誠保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謚忠簡。加贈宣力迪慶保德翊運功臣,進封袞王,余如故。

拜住

拜住(1298—1323),蒙古札剌兒氏,元朝政治家。成吉思汗開國功臣木華黎之後,名相安童之孫。扎剌兒氏為元朝王室世襲貼身侍衛,在蒙古各部中尤有聲望。元英宗在位時間官至中書右丞相,全力支持英宗的“以儒治國”政策。

拜住五歲而孤,太夫人教養之,令知文學者為之講陳儒家孝悌忠信之說。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襲怯薛長。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拜資善大夫、太常禮儀院使。四年,進榮祿大夫、大司徒。五年,進金紫光祿大夫。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每參議大政,輒問是否合於典故。常延儒士咨訪古今典章制度和治亂得失。余並如故。七年春三月,元英宗即位,拜中書平章政事;五月,升中書左丞相,以與把持朝政的答己太后和右丞相鐵木迭兒相抗衡,

至治二年(1322年),右丞相鐵木迭兒、太皇太后答己先後去世,元英宗得以親政。同年十一月,為中書右丞相,並且不設左丞相,以拜住為唯一的丞相。元英宗遂與拜住等進行改革,任命大批漢族儒生入朝為官,並削減徭役和賦稅,三年三月,頒布了繼《至元新格》之後元朝第二部法律典籍—《大元通制》。

至治三年(1323年)五月,元英宗開始追查鐵木迭兒貪污一案,引起一些蒙古大臣不安,御史大夫鐵失等便於當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發動南坡之變,刺殺了元英宗和拜住。拜住端亮有祖風,泰定初,中書奏拜住盡忠效節,殞於群凶,乞賜褒崇,以光後世。詔贈清忠一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遣封東平王,謚忠獻。至正初,改至仁孚道一德佐運功臣,進封鄆王,改諡文忠。

不忽木

不忽木,康里氏。世為其部大人。祖海藍伯,事克烈王汗。王汗滅,率所部遁去,太祖使招之,不從,後莫知所終。父燕真,海落伯第十子,方六歲,為太祖所獲,分賜莊聖皇后。性恭謹,善為弓衣,侍世祖於潛邸,配以高麗女氏名長姬。及長,從征伐有功。憲宗將伐宋,命世祖居守,燕真諫曰:“上素疑殿下,今上親征,殿下不從可乎?”世祖請從,憲宗悅,使世祖分兵趨鄂州。憲宗崩,燕真統世祖留部,知阿里不哥有異志,奉皇后至上都。世祖即位,未及擢用而卒。後贈太傅、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晉國公,謚忠獻。

不忽木,幼年就讀於國子學,至元十四(1277)年,任利用少監。十五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任提刑按察使。二十一年,參議中書省事,不拜。二十二年,擢為吏部尚書。二十三年,改任工部尚書,九月,轉刑部尚書。二十四年,稱病免職。二十七年,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二十八年五月,為中書平章政事。至元三十一年,出為陝西行省平章政事,將行,留為昭文館大學士、平章軍國重事,成宗元貞二年(1296)月,復拜該職。大德二年(1298),特命為行御史中丞。三年兼領侍儀司事。

大德四年六月,以病卒,年四十六。武宗即位,贈純誠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傅、上柱國,追封魯國公,諡文貞。惠宗時,加贈太師,進封東平王。

明朝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明朝初期名將。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燕王朱棣征漠北,驍勇善戰。靖難之役時,朱能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十萬人,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永樂四年(1406年),朱能擔任征夷將軍,征討安南,不幸病死於軍中,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洪熙時,配享成祖廟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