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中國地質科學院川西地質研究隊196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四川寶興縣城北50 km的東大河;參考剖面位於四川康定縣金湯區棒達鄉之北30 km的石喇嘛。
沿革
命名的東大河組系指一套灰岩與板岩互層,厚177.5 m,時代定為早二疊世晚期的地層。1972年四川區調隊將原東大河組下部劃出分別歸於泥盆系和石炭系,將東大河組限於其上部。1982年四川第三區測隊和南京地質古生物所仍採用原義。四川省地質礦產局(1991)採用修改後的涵義。
特徵
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色鈣質板岩、泥質灰岩夾炭質頁岩,厚14 m;上部為灰、深灰色薄—中層狀灰岩夾頁岩、矽質岩及骨屑灰岩,厚82 m。底部以細礫岩與下伏石喇嘛組頂部灰岩相區別,除在寶興東大河為整合接觸外,其餘均為假整合接觸。此組與上覆地層間缺失祥播期化石,推測兩者為假整合接觸。標準剖面的灰岩中產蜓類Misellina claudiae和Parafusulina sp.等,在剖面附近尚有Pisolina subsphaerica等。其層位相當於棲霞組,時代為陽新世早期。為碳酸鹽岩台地斜坡相沉積。此組分布於四川北部,岩性不穩定,在康定縣蓮花山,為灰色厚層含石英砂岩夾炭質板岩,厚105 m;汶川縣新店子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灰岩、泥質灰岩夾板岩,厚20~30 m;松潘縣黃龍為黑色碳質絹雲母板岩、千枚岩,厚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