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古書《新增東國輿地勝覽》揭穿了“長白山是韓民族的發祥地”的謊言 以下是朝鮮李朝《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的記載: 女真語地名 4 伊板嶺(49/883下) 豆滿江(50/902下) 長白山(50/907下) 護府[山川]豆滿江:“女真語謂萬為豆滿,以眾水至此合流,故名”。長白山:“女真語謂善顏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 可見,在朝鮮李朝時代,那時候的朝鮮人尚且對長白山沒有任何感情,只是把它當做“胡人(女真人)的山。” 駁“白頭山是韓發祥地”,朝鮮《李朝肅宗實錄》記載:長白山或白頭山的發明權屬於胡人(滿人) 據朝鮮《李朝肅宗實錄》記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長白山,胡人(滿族人)或稱白頭山,以長白故也” 。可見,“白頭山”稱謂的發明權屬於中國,屬於滿族,朝韓是沿用了滿族對長白山的稱謂。 那么,《李朝肅宗實錄》中所用的“長白山”這個名詞的發明權屬於誰呢?屬於朝鮮(韓國)么?也不是。 金女真人定其名為“長白山”,傳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據《金史·世紀》記載,“長白山”一詞,最早是由金世宗完顏雍最早使用的。即為後世滿語稱“果勒敏珊延阿林”。 綜上可知,無論“長白山”還是“白頭山”,都是滿族及其先民的發明 ,與朝鮮半島上的高麗民族並沒有關係。 那么,除了長白山和白頭山兩個名稱外,朝鮮民族對這一山脈是否有自己“獨立”的稱呼呢?現在尚不知道。但在有一點可以說明點問題: 清末,“韓人”把長白山貶稱為“小白山”(不同於吉林市小白山)。據《長白匯征錄·山川篇》記載:長白山“韓人稱之小白山”。 那么,為何當時的朝鮮民族對長白山有逆厭之嫌呢?事出有因,請看下面: 清末,由於清政府邊防無力,很多朝鮮人越境來到了今天中國的東北,但是這些朝鮮人一進入內地中國境區後,就受到清朝法規限制,如驅趕返回,留者剃髮易服等(注意,清朝時候,朝鮮族也是要求剃髮的),在這種受到限制後的逆反意識支配下,朝鮮人為了達到心理上的發泄,便把清朝尊奉為神山的長白山蔑稱為“小白山”,這一褒一貶,意義深遠。 可見在清末,朝鮮人剛進入中國之初,長白山在朝鮮人眼中並不是什麼聖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且帶有仇恨的眼光。
相關詞條
-
自杞國
自杞國,1100~1260年,是南宋時期滇東、黔西南地區的一個以“烏蠻”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1100年,自杞建立,至1260年為蒙古所滅,鼎盛時其疆域...
概述 具體介紹 -
皇輿全覽圖
《康熙皇輿全覽圖》為中國清朝所繪的地圖。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編繪,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方式進行,採用梯形投影法繪製,比例為四十萬分之一。地圖描繪范...
簡介 測繪過程 發展過程 -
遼國高麗戰爭
公元10世紀到11世紀,遼國和高麗為爭奪鴨綠江以東的渤海國故地爆發戰爭,最終遼國迫使高麗稱臣納貢,高麗則將邊界推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線。
戰爭背景 第一次戰爭(992年-993年) 第二次戰爭(1010年-1011年) -
《康熙皇輿全覽圖》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委派傳教士雷孝思、白晉和中國學者何國棟、明安圖等人組織人員繪製詳細的中國《康熙皇輿全覽圖》中的台灣地圖。各地行政官員奉命...
繪製經過 發展過程 與雍正朝與乾隆朝測繪全圖的區別 參考連結 -
倍達國
倍達國,朝鮮古國家,又名神市國。"神市"最早出現在《三國遺事》中。
史籍記載 歷史 -
東國輿地誌
總書甲冊 辛冊 癸冊
-
中南半島
。又自驟國西度黑山(即今日的欽山chinhills),至東天竺迎摩波國...。又西渡大嶺三百里至東天竺北界圈沒慮國(亦即前面所述的迦摩波國...,遷往拓東。宣宗大中十二年(858)鏢國遭獅子國人侵,求救於南詔,南詔王勸豐...
介紹 歷史沿革 位置境域 半島宗教 自然資源 -
劍閣
地廣記》、《輿地紀勝》、《劍閣縣續志》等書引用此說。二說“三國蜀漢置”。其說最早見於宋末祝穆所撰的《方輿勝覽》引顧野王《輿地誌》(已失傳),明代胡...,實行郡縣制,劍境大部屬蜀郡葭萌縣,東部屬巴郡閬中縣。 西漢高祖六年(前...
劍閣歷史 縣域變遷 劍閣置縣及縣名考略 劍閣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歷史 -
顧炎武
俱亡,那也是一種大義。你不是他國的臣子,不辜負世代國恩浩蕩,不忘記先祖...)等暗中策動吳勝兆舉義反正,鹹正為炎武同宗長輩,陳子龍等都與炎武往來密切...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詩集·哭陳太僕》),勝兆被解往南京斬首,清廷大肆...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史籍記載 人物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