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位於莆田市北岸東埔鎮梯吳村東吳自然村華胥山與吉了煙臺山之間,即東為煙臺山,西為華胥山,故稱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建於明萬曆46年(1618年),石構仿木樓閣式,七層八角形空心塔,邊長2米,高30米。各層對錯開門,門旁雕刻武士像;每面設神龕,內置姿態各異的浮雕佛像。底層正門朝東,左右兩旁站著兩尊手仗寶劍的石刻武士,俗稱保門將軍。塔門上額有“海天清梵”、觀音心咒和建塔紀年石刻。其他各層塔門上還有“海山鰲峰”、“鍾靈毓秀”、“古剎嘉馨”、“祝聖偉望”等題刻。塔基須彌座浮雕鳥獸,圖案精美。塔內每層中間有曲尺形的石級,沿著塔檐迦廊,可達塔頂。石塔距今387餘年,歷經雷擊、颱風、地震,仍不偏不斜,巍然屹立。站在塔頂,極目遠眺,湄洲灣四周景物盡收眼底,山海景觀,自成一格。

基本信息

石塔介紹

東吳石塔位於北岸東埔鎮梯吳村東吳自然村華胥山與吉了煙臺山之間,即東為煙臺山,西為華胥山,故稱東吳石塔。

東吳塔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高約30米,7層八角青石構造,造型典雅。塔基八面均有龍、虎、獅、鹿、鶴、麒麟等動物浮雕,形態不一,神情惟妙惟肖。

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塔門入口兩旁豎立二尊護塔將軍,威武雄壯;各層門額上刻有“鍾靈毓秀”“海天清梵”、“海山鰲峰”“古剎嘉馨”、“視聖偉望”等字樣,下方還刻有咒語經文。塔內有曲尺形石階通往塔頂,遊覽者可憑藉登高,倚欄遠眺,秀嶼港灣,盡收眼底。

石塔距今387餘年,歷經雷擊、颱風、地震,仍不偏不斜,巍然屹立。站在塔頂,極目遠眺,湄洲灣四周景物盡收眼底,山海景觀,自成一格。

周邊建設

東吳村宋時稱“系蓼”,熙寧四年(1071年)建系蓼城。這裡曾是一個繁華的海邊集鎮,至今尚存有116米長的古寨城牆。當地有一句順口溜:一日走系蓼,三日講不了。意思是說系蓼寨熱鬧非凡,物品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三天都講不完所見所聞。明末倭寇騷亂,人們被迫遷界,流落他鄉,系蓼寨才衰落下去。如今,該村僑眷台屬眾多,全村有近半人家有親屬在海外,回鄉尋根謁祖、投資興業的人不斷增多。東吳村地處湄洲島與秀嶼港之間的中心地帶,這裡港深不淤,風平浪靜,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港灣,是湄洲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秀嶼港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吳石塔將受到世人的更加關注和青睞。

地理位置

東吳石塔,位於莆田市湄洲灣北岸東埔鄉東吳村,它雄居秀嶼港主航道要衝,是古時入港的主要航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