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表格 | |||||
生活習性 | 圈養、放牧 | 繁殖周期 | 年產1胎 | ||
性成熟期 | 16月齡 | 生命周期 | 約20年 | ||
形態特徵 | 東北馬鹿屬於大型茸用鹿 | ||||
具體用途 | 茸用;肉用肉用 | ||||
海拔 | 475 | 經度 | 12356-12757 | 緯度 | 4513-4728 |
年平均溫度 | 2.3 | 年平均降水量 | 574 | ||
極端均高溫 | 26 | 極端均低溫 | -10 | ||
年平均濕度 | 50 |
形態特徵:東北馬鹿屬於大型茸用鹿,成年公鹿 體長125-135厘米,體重230-320千克;成年母鹿體長118-123厘米,體重約160-200千克。夏毛為紅棕色或粟色,東北馬鹿茸角的分生點較低,為雙門樁(單門樁率很低),眉、冰枝的間距很近,主幹和眉枝較短,茸質較磁實,茸毛為黑褐色。
收藏單位信息
保存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單位編號:1322C0001
保存資源類型:活體;精子;卵子;胚胎;組織器官;生物分子 :保存方式:保護區;保護場;低溫;其他
實物狀態:正常
共享方式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智慧財產權性交易共享;資源純交易性共享
獲取途經:現場獲取
外貌特徵
東北馬鹿屬於大型茸用鹿,成年公鹿體長125-135厘米左右,體重230-320千克左右;成年母鹿體長118-123厘米左右,體重約160-200千克左右。。東北馬鹿夏毛為紅棕色或粟色,冬毛厚密呈灰褐色,腹部及股內側為白色。臀斑大呈淺黃色,尾毛較短,其毛色同臀斑。頸部鬣毛較長,冬季髯毛黑長。初生仔鹿體軀兩側有明顯的白色斑花,待換冬毛時斑花消失。東北馬鹿茸角的分生點較低,為雙門樁(單門樁率很低),眉、冰枝的間距很近,主幹和眉枝較短,茸質較磁實,茸毛為黑褐色。成角最多可分5~6杈。
生產繁殖
繁殖周期為年產一胎,性成熟期約16月齡。繁殖成活率達81.13%,種用年限15年。
東北馬鹿的產茸性能較天山馬鹿差,9~10月齡公鹿開始生長初角茸,一般平均產鮮茸0.7公斤/付;成年公鹿1~10鋸平均產三杈鮮茸3.2公斤/付左右。東北馬鹿茸質磁實,且支頭較瘦小,因此茸質不如天山馬鹿。
16月齡的母鹿可以發情受孕,但都在28月齡開始配種,受胎率在65%左右,繁殖成活率維持在47%左右,雙胎率不超過1%。
成年公鹿的屠宰率為53.2%左右,成年母鹿為50.8%左右;淨肉率:成年公鹿為42.5%左右,成年母鹿39.5%左右。
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由於東北馬鹿適應性強、而粗飼、茸質瓷實、有單門樁和黃色茸,所以,可作為與東北梅花鹿種間雜交的父母本,或與天山馬鹿雜交的母本,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和雜交育種價值。
生活習性
東北馬鹿群居性較梅花鹿差,常年多棲息在山地的混交林帶或森林草場中,春、秋兩季常到溝塘地帶啃食青草,並常到鹽鹼灘地舔食。生茸期公鹿獨居山林深處,以避開敵害。配種期與母鹿混居,公鹿之間斗偶十分厲害,直至勝者獨霸母鹿,敗者逃之夭夭,另求新歡。母鹿常年群居,夏季炎熱天氣或發情季節,經常到溝塘、溪間戲水,秋季常常到農田偷吃莊稼。東北馬鹿經馴養,性情變得較溫順,體型也較野生品種大些,適應性也增強了,易於管理。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野生種源主要分布在長白山脈、完達山麓及大、小興安嶺地區。以內蒙和黑龍江省分布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