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義堂班

"1938年

山東梆子著名科班,“三義堂”是舊社會魯西南的一個封建幫會組織。定陶縣內的“三義堂”為區別於曹縣、東明的同名組織,按其所在方位加一“東”字,故稱為“東三義堂”。1922年,“東三義堂”在定陶城內建立公寓所後,由其小頭目龐照祥出面,以組織的名義,四處斂錢購置戲箱行頭,辦起高調戲班稱為“公班”。除招收了20餘名學員外,還聘請了魯西南民間高調班社的名演數人。該班以演出為主,在演出實踐中培養學員。其主要演員(兼教師)有紅臉劉德潤(藝名“紅臉娃”,後稱“紅臉王”)、青衣邵金玉(藝名“小金”)、文武小生王兆祥(藝名“蚰子”)、花旦閻太順(藝名“二紅”)、文生李秀俊(藝名“鐵錘”)、紅臉許中新(藝名“新頭”)等。演出的主要劇目有《火燒紀信》、《地堂板》、《諸葛亮祭燈》、《長坂坡》、《呂洞賓戲牡丹》、《三勸》等數十齣傳統戲。大多活動在定陶、曹縣、菏澤一帶城鄉。1932年龐照祥辭去班主職務,聘請當時蜚聲高調劇壇的文武小生黃儒秀(藝名“黃娃”)掌班。至1937年底,因日軍侵華,兵連禍結,無人看戲,公班遂解散。
1938年,定陶東三義堂成員張義臣,在黃店、陳樓一帶招收學徒20多名,聘請名伶數人,令其弟子閻金榮掌班,重新打起了“東三義堂”公班旗號。其主要演員有青衣、花旦趙蘭芝(藝名“黑二妮”)、青衣、彩旦王清德(藝名“金蝴蝶子”)、武生何芳新(藝名“滿天飛”)、紅臉牛復元(藝名“牛修”)、青衣趙秀真(藝名“二金牙”)、花旦趙秀玲(藝名“三金牙”)、 武丑趙學義等。演出的劇目有《坐轎》、《桃花庵》、《五鳳嶺》、《樊梨花征西》、《三騎驢》、《黃鶴樓》等。主要演出於魯西南一帶。1939年,鼓師李福勝取代閻金榮掌班,因又有主要演員王文勝、王文德和王清德加盟,故又將“東三義堂”公班叫做德勝班。1946年因戲箱被盜,內部鬧矛盾而解散。
1947年初,閻金榮在安徽阜陽再次籌資置箱,聚攏流落在該地區的原東三義堂演員趙蘭芝、趙興方、張福勝、侯安長、黃月樓、孫振華等,排演了《姚剛征南》、《春秋配》、《三上轎》、《羅煥跪樓》等傳統戲,演出於阜陽一帶城鄉。1949年,該班返回原籍定陶,演員分別參加了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文藝團體,“東三義堂”公班由此告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