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墩是“貢眉”白茶的故鄉,建陽錐栗、毛竹、楊梅的主產區,鎮內材茂糧豐,資源豐實,木材蓄備量70多萬立方米,花鋼岩儲量達1600萬立方米。
改開放以來,漳墩鎮基礎設施、精神文明、文教衛生建設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近年來,黨委、政府圍繞“強基礎、增實力、添活力、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和“鎮強、村穩、民富”目標,努力完善公路、農田基礎設施。立足傳統農業,發展優高產業,廣泛發動民眾投身創業競賽活動,經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培育壯大傳統產業,提高了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實現了漳墩鎮特色農業產業化,並形成規模優勢。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
我鎮地域廣闊,行政村點多線長,分布較為分散,全鎮通行政村公路總里程長達112.2公里。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各級財力困難,道路養護投入不足,路況極差,農副產品銷售、企業的興辦都受到嚴重影響。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為改善老區和少數民族村基礎設施,加快鎮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民眾行路難問題,將行政村公路硬化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首要項目。2008年投入662萬元,完成830縣道茶頭嶺至龍安8.7公里的三級公路路面改建以及漳墩至回龍路段改建工程,完成所有行政村道路水泥硬化,按時完成市政府提出的農村公路硬化目標任務,為我鎮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
通過積極向上反映,爭取更多的村、項目擠進盤子,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在做好項目篩選和規劃的基礎上,儘可能多地爭取農業、水利、財政項目資金,利用煙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爭取上級部門政策、資金支持,解決民眾飲水困難,目前我鎮已建成村級自來水23座,確保民眾喝上“放心水”,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
二是積極探索農村工作新路
我鎮在加快農村發展,改善“三農”服務,加強幹部管理,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方面積極探索新的路子。一是抓機構人員整合。把職能相關的機構合併為“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計畫生育服務中心”,使各中心成為便民辦事的視窗、科技信息的中心、農民求知的陣地、鄉村聯繫的紐帶。印發了《機關幹部效能管理辦法》,嚴格機關上班簽到制度、請假制度,設立了工作人員去向牌,完善了文明接待服務承諾制、崗位責任制和首問責任制等13項內部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制定推行《村幹部效能管理辦法》,明確將村幹部和村小組長及村屬聘用人員列入效能管理對象,通過推行村幹部效能管理辦法,工作規範了,增強了對村幹部行為的約束,使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落到實處。
三是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資源
依託山區優勢,根據境內紫溪河流水資源充沛,落差大的特點,積極引資開發水電建設項目,發展水電產業。成功引進投資1300萬元的鳳凰黃溪水電站。引進資金330萬元完成白沙橋、楊梅際、龍安三座電站技改,築高堤壩,修繕廠房,更新全部機組。建設漳墩村老虎甲電站,總裝機容量500千瓦,總投資280萬元;桔坑長坑電站,投資260萬元,裝機容量500千瓦。
我鎮茶葉種植歷史久遠,是貢眉白茶的原產地,全鎮年產茶葉8000擔,其中白茶產量占茶葉總產量的80%以上。政府充分挖掘和開發“貢眉白茶”的品牌效益,帶動茶葉產業發展。由政府出資註冊“建溪春”貢眉白茶商標,促進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開發生產小白茶系列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和港台地區。“建溪春”品牌連續兩屆被評為南平市知名商標。
四是努力扶持做大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整合全鎮科技力量,科技特派員的工作站負責在錐栗、毛竹、茶葉、菸葉等產業的科技管理方面指導農民、培訓幹部和鄉土人才,使我鎮形成由專家、幹部、科技特派員、鄉土人才構成的金字塔型人才群體。多次聘請南平市,建陽市有關農專家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和農業生產現場指導。積極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建立各類科技示範戶。從而帶動全鎮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增強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提高了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立足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效益為中心,著重發展特色經濟。幾年來,通過全鎮乾群的共同努力,我鎮逐漸形成以鳳凰、焦坑、蘇元、康屯、上乾5個村錐栗種植規模場在3000畝以上的錐栗產業帶;以杭下、外元、杭頭等7個村茶葉種植達千畝以上的形成茶葉產業帶;以焦坑、姜地、外屯、北盂坑等毛竹發展千畝以上的毛竹產業帶。針對我鎮實際情況,制訂出台了菸葉生產獎勵扶持政策,烤菸產業在政策的促動下逐步做大,08年種植烤菸3062畝,新建海帝升烤房127座,共收購菸葉12261.9擔,戶均收入24862元,同比增加8769元,增長54.5%,平均畝產量200公斤,畝產值3028.38元,上等煙比例占51.21%,鎮村兩級創稅176萬元。打造農業品牌。在穩定和提高糧食、菸葉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茶葉、錐粟、毛竹三大產業,“以山興鎮”打造農業品牌已出成效。2008年,全鎮擁有茶園面積1.75萬畝,茶葉產量近500噸,產值近1000萬元,白茶出口10萬公斤,創匯近200萬元。錐栗投產2.6萬畝,總產量達2277噸,同比增長21%,農民增收1500多萬元。2008年毛竹總產值達900多萬元,促進農民增收,形成漳墩農業發展調整最佳化的新格局。
目前,錐栗、毛竹、茶葉、烤菸四大特色產業已成為我鎮農民增收的支柱。較好地實現和加快了我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形成規模優勢,為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
河頭村
河頭村
浙江金華市永康市東城街道河頭村 交通資源 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 人文歷史 -
大旗頭古村
大旗頭古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境內,明代時已聚成村落。該村內的清代村落,密集整齊、小巷縱橫,以被評為省級文物單位。該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比較有...
基本情況 村名由來 建成歷史 村落變遷 行政歸屬 -
東浜頭村
東浜頭村位於桐鄉縣西北部。由東浜頭、雙園村、畫聖橋、南聖浜、大石橋、張家兜、北木橋、顧家埭、楊樹灣、沈店橋、鐵店村、朱家橋、河北埭13個自然村組成。村委...
簡介 新農村建設 工業建設 社會事業 綜合發展 -
杭村
杭村,地名,坐落於沁河源頭程衛公路線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0元。該村被推薦為2007年市整治村。
南京市溧水縣晶橋鎮杭村 山西省沁源縣韓洪鄉杭村 -
杭頭遺址
杭頭遺址位於莒縣陵陽鄉杭頭村東1公里處,東距陵陽河遺址2公里,陵陽河未改道前流經遺址南部。
歷史沿革 文物遺存 文化背景 -
棗杭村
棗杭村是即墨市通濟街道轄村,2002年全村共有居民638戶,總人口1956人,其中男性943人,女性1013人。有於、劉、姜、張、李、孫等姓,均為漢族。...
-
頭橋鎮
頭橋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頭橋鎮東與江都隔江相望,南同鎮江丹徒高橋接壤,西與李典鎮為鄰,北同杭集鎮相伍,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4.48萬人(2003年左右...
頭橋歷史 頭橋現代農業 頭橋現代城鎮建設 頭橋現代工業 -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位於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古道始建於唐,已歷經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巨大的政...
歷史背景 名稱來源 遺址特點 風景名勝 地方特產 -
古廟頭村
古廟頭村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西北隅、204國道北側、墨水河南岸,有一個高效農業示範園、村辦企業、招商工業園都辦的成效顯著的青島市文明標兵村莊,那...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農業發展 經濟發展 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