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蓮

值得欣慰的是,在對其他老紅軍的採訪中,我們間接聽到了一些關於長征中女紅軍生活戰鬥的故事片斷,看到了男紅軍眼中的女紅軍。 因為鞋大腳小,又走這么長的路,她的腳磨了好幾個血泡,疼得難以忍受。 有時到達目的地,民眾躲進山上去了,糧食藏起來了,見不到一個人影,找不到一粒糧食。

杜永蓮,是我省目前唯一健在的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所以我們已經無法更多地直接了解在那個特殊年代裡,那些英雄的婦女同胞在漫漫征程中所經歷的種種殘酷歷練,以及她們建立的可歌可泣的功勳。
值得欣慰的是,在對其他老紅軍的採訪中,我們間接聽到了一些關於長征中女紅軍生活戰鬥的故事片斷,看到了男紅軍眼中的女紅軍。
一雙小腳走長征
在石家莊干休所,我們見到了原省軍區顧問張方明,此前,我們就聽說過張老同妻子高余屏伉儷雙雙走長征的故事。回憶起已故的妻子,九十歲高齡的張老眼中充滿深情。
高興得鞋都唱歌了
我和妻子高余屏其實是長征勝利之後在延安認識的。記得剛談戀愛時我看著她的一雙小腳,好奇地問道:“你用這樣一雙小腳走完了長征,行軍打仗能適應嗎?是靠什麼爬雪山,過草地的?”她自信地回答:“能,我靠的是信念,靠的是毅力。”
她告訴我,當年她從惡婆婆家逃出來參加革命時,只穿了一雙青布鞋,而且鞋底和鞋幫都裂開了嘴。她把包腳布解開扔掉,行軍走路時小腳在鞋裡滑來滑去,鞋還吧嗒吧嗒的直響,兩個女同志和她開玩笑說:“看你高興的,連鞋都給你唱歌啦。”
因為鞋大腳小,又走這么長的路,她的腳磨了好幾個血泡,疼得難以忍受。晚上宿營時,在地上鋪一片草,大家吃了飯洗過腳,就睡在草上。只有她一個人躺在那裡喊腳疼。這時有一個戰士衝著她喊:“你哭叫什麼,像你這樣還能革命嗎?”倔強的余屏一下子把眼淚憋了回去。
憋著勁兒跟你們男兵斗
張老還記得,妻子在世時,每當說起長征,總是半開玩笑半賭氣地對他說,剛開始時,你們這些男紅軍們是瞧不起我們這些娘子軍,甚至把我們當成累贅。我們憋著勁和你們斗,要用實際行動來改變你們大男人對女戰士的看法。
當時規定,每天早上出發時,指戰員要帶夠自己的口糧,或是米或是冷飯糰,到了目的地合在一起煮,吃大鍋飯。槍枝、彈藥、行李,每人的負擔都很重,有的男同志出發時便不帶口糧,到了目的地揩別人的油,湊嘴份。女同志吃飯的速度和節奏當然不如男同志,肚子經常要委屈,吃不飽就走不動路。終於有一天娘子軍們不幹了,吵起嘴、告起狀來。領導同志不得不“妥協”,規定由女同志檢查行軍紀律,重點檢查每個人出發前是否都帶上了自己的米糧,沒有帶的就不給飯吃。
她們比我們走得更長
說起長征中的女紅軍,原紅四方面軍的李光照老人頗有感嘆:“女人們更是不容易啊,當時紅軍中有一種說法:長征二萬五千里,女紅軍要走三萬五千里。”
當時我所在的四方面軍總醫院就有很多女兵,她們不但同男同志一樣抬擔架、救護傷員,而且還能邊走邊工作。那時有一種戰士叫“政治戰士”或“工作隊員”,主要由女同志擔任。她們的工作是“走前走後”——頭一天晚上了解部隊明天的宿營地,早起提前出發,插到部隊前面到達目的地,搞到糧食,請好民夫,這就是"走前"。
有時到達目的地,民眾躲進山上去了,糧食藏起來了,見不到一個人影,找不到一粒糧食。雖然完成了行軍任務,但卻沒有完成工作任務,只能丟下背包,來不及吃飯、洗腳,翻山越嶺去尋覓躲藏的民眾。好不容易尋到幾個老鄉,費盡口舌宣傳一番,說動他們為紅軍當民夫,待精疲力竭領著這幾個民夫回到宿營地,天已大亮,隊伍早出發了,又得拖著沒有得到休息的雙腿去追趕隊伍,這就是“走後”。這一"走前走後",每天就要多走出一二十里路,一年下來多走的路就相當可觀了。此外,還不可避免地要走許多彎路、回頭路、冤枉路,因此,後來有人說她們是“走了三萬五千里長征的人”。
從事醫務工作的李老說,女戰士最頭痛的大概是例假,它折磨著每一個女紅軍。不管飢餓寒冷,風裡雨里,在敵人尾追下都得不停地趕路。臉色蒼白、腹部絞痛、兩腿發抖、捂著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如果在不該生孩子的時間和地點生了孩子,那將更慘。孩子的哭聲會把部隊暴露給敵人,只能用一件破衣包著剛降生的小生命,連同一張寫著孩子出生年月的條子和幾塊光洋留給老鄉。
李老說,從醫學角度分析,飢、寒、濕給女戰士帶來的惡果是生理失調,弄得人渾身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難受勁,但女戰士們還得不聲不響地咬緊牙關趕隊伍。因為一旦被發現有病,就可能得到不想得到的“八塊錢”——被寄放在老百姓家裡。因此女紅軍們寧可全身沒有一處是舒服的地方,甚至造成嚴重的後遺症而終生不育也在所不惜。
她們一樣驍勇善戰
採訪中,幾乎每個老紅軍戰士都交口稱讚女紅軍指揮員的驍勇善戰。流傳最廣的,就是一方面軍女指揮員李堅真、吳富蓮等的戰鬥故事。
1934年深秋,在湘贛交界處的一個山頭上,李堅真曾帶領十多名女幹部同敵人展開激戰,她們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英勇戰鬥,實現了安全突圍。1935年春,李堅真等率幹部休養連向赤水河進發途中,突遇一營敵人。其時,紅軍主力部隊已經過去,後面的警衛營還沒跟到,形勢危急。連長侯政、指導員李堅真果敢地指揮戰士們應戰阻敵,堅持到警衛營大隊人馬趕到。在江西、湖南交界處的一個山頭上,幹部休養連遭到敵人的強烈攻擊,隊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時,吳富蓮勇敢地站出來承擔“斷後”任務,她一個人掩護戰友撤離後,才返回連隊。1935年春,在配合主力攻打劍門關的戰鬥中,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在兩三天內擊垮了敵人一個旅的進攻。在大小金川一帶戰鬥中,十幾名女戰士被敵人三面包圍,彈盡糧絕,班長把最後一顆手榴彈投入敵群,全體戰士寧死不降,高呼著“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跳河,獻出了她們的寶貴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