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杜布羅夫尼克古城英文名稱:Old City of Dubrovnik
國家:克羅埃西亞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79
批准標準
197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簡介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克羅埃西亞最大的旅遊中心和療養勝地和海港城市,歷史上是有名的商業、海事中心,始建於公元後7世紀,最初為拜占庭帝國統治,後歸屬羅馬帝國;靠近巴爾幹半島,與義大利半島相對,面積979平方公里。在達耳瑪提亞海岸上向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開放著,它的港口避風,被很好的保護著。這是遊輪停泊的港口附近的景色,一座雄偉的大橋,橫跨于山谷之間,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氣候溫和,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館”。城區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有十四到十六世紀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塊突出海面的巨大的岩石上,城堡的牆用花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長1940米,牆外有護城河環繞,東面是陸地,西面臨海。牆上有許多城堡和炮樓。城內完好地保存著十四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宮和壯觀的鐘樓。杜布羅夫尼克大公府座落於杜布羅夫尼克古城東側,是城內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建築。歷史上曾是“共和國”政府所在地。府院建於15世紀,古樸典雅。府內既有辦公場所,又有火藥庫和監獄。因火災地震,府院歷經多次毀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哥德式風格,同時融入巴洛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色。古名“拉古扎”。克羅埃西亞東南部港市,最大旅遊中心和療養勝地。位於風景綺麗、氣候宜人的達爾馬提亞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島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中世紀風貌的古城。人口3.1萬。建於公元七世紀。中世紀為杜布羅夫尼克城市共和國中心。1815年被奧匈帝國占領,1918年歸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鐵路通塞拉耶佛、貝爾格勒等地。工業有食品、絲綢、皮革工藝品等。多教堂、鐘樓、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和藝術珍品。有海濱浴場、療養院。每年夏季在此舉行“杜布羅夫尼克之夏”戲劇節。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奈雷特瓦省省會,重要的旅遊和海運城市,素有“亞得里亞海濱明珠”的美譽。位於克羅埃西亞南端,面積364平方公里,人口5.6萬。年均氣溫17℃,冬季平均氣溫10℃,夏季平均氣溫26℃,年均降水量約為1020.8毫米,全年日照時間250天。杜布羅夫尼克(斯拉夫語中譯為:橡樹林)建於公元7世紀中葉。歷史上,該地區曾是海上列強的必爭之地。杜市雖為彈丸小城,但卻通過施展政治外交手段,在長達800年的時期內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特殊地位。15世紀,杜市進入鼎盛時期,建立了“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1806年,拿破崙軍隊占領該城,“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時代結束。杜布羅夫尼克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創辦於1950年的“杜布羅夫尼克夏季藝術節”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文學家、詩人和作家匯集於此,獻技獻藝,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杜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錄。杜布羅夫尼克市是奈雷特瓦省省會。杜布羅夫尼克是個海港城市,是克羅埃西亞最大旅遊中心和療養勝地。這裡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氣候溫和,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館”。建築風格
城區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有14~16世紀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塊突出海面的巨大岩石上。城堡用花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長1940米,牆外有護城河環繞,東面是陸地,西面臨海。城牆上修有許多角樓和炮樓。城內完好地保存著14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宮及壯觀的鐘樓。沿著山坡一排排紅瓦小房等古歐洲建築夾雜著高大的旅館,五光十色,猶如一串串小珠。這些古建築具有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和巴羅克風格,風格迥異。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的,是歐洲中世紀建築保存較完好的一個城市。每到中午12時和晚6時,城堡內36間教堂的鐘聲齊鳴,鐘聲回落在古城堡內外,悠揚悅耳。新城建於中部濱海緩坡上,有現代化劇院、富麗堂皇的旅館以及其他旅遊設施。這裡的島嶼星羅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陽光充足,海岸風光旖旎,是旅遊者嚮往的勝地。杜布羅夫尼克素以藝術珍藏豐富和文化發達馳名,贏得了“斯拉夫的雅典”的稱號。在一年一度長達45天的“杜布羅夫尼克之夏”戲劇節期間,有40多個露天劇場,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為布景,上演國內外眾多的古典戲劇等精彩節目。因此,這裡遊人如織,旅遊業十分發達。歷史變遷
杜布羅夫尼克建立於公元後7世紀,靠近巴爾幹半島,與義大利半島相對,面積979平方公里。在達耳瑪提亞海岸上向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開放著,它的港口避風,被很好的保護著。杜布羅夫尼克建於公元七世紀,最初為拜占庭帝國統治,後歸屬羅馬帝國。歷史上作為商業、海事中心,現為克羅的亞最大的旅遊中心和療養勝地和海港城市。 公元前18世紀,阿勒頗是一個重要王國的首都。在公元前16世紀,前1595年左右,她作為巴羅尼亞的一部分,成為戰利品,被希泰族從阿納托力亞奪走。杜布洛夫尼克最初是被拉丁語族的本族人占據為軍事島嶼,她在第二個中心處-拉古薩-被海灣分成兩部分,這就是斯拉夫和它的對立派。航海和經商是它的主要活動。12世紀,斯拉夫人在這裡建立獨立的杜布羅夫尼克城市共和國,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文化和文學中心,“南斯拉夫的雅典”之稱源出於此。13世紀,拉古薩和杜布洛夫尼克合併。這處海灣成了新城市的要道。小杜布羅尼克-拉古薩共和國採用中世紀城市的形勢,尊從著嚴格,但卻未成熟而異常的城市條例。新共和國的城市中心形成了。由於西歐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繁榮的商業使它的艦隊變得強大而有力。在海上,杜布洛夫尼克與威尼斯相匹敵。14到15世紀,這座海上的城市又增添了建築上的成就。城市計畫在16世紀被確立起來。由於塞爾維亞人的緣故,杜布洛夫尼克向拉丁文化和西歐敞開大門。 在它的鼎盛時期,1667年,杜布洛夫尼克被一場地震毀掉了。19世紀初,她被拿破崙一世的軍對占領,喪失了它的獨立性。後來,杜布羅夫尼克遭奧吞併,1918年歸屬南斯拉夫。 杜布羅夫尼克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氣候溫和,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館”。城區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有十四到十六世紀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塊突出海面的巨大的岩石上,城堡的牆用花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長1940米,牆外有護城河環繞,東面是陸地,西面臨海。牆上有許多城堡和炮樓。城內完好地保存著十四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宮和壯觀的鐘樓。沿著山坡一排排紅瓦小房等古歐洲建築夾雜著高大的旅館,五光十色,猶如一串串小珠。這些古建築具有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和巴羅克風格,風格迥異。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的,杜布羅夫尼克為歐洲中世紀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個城市。每到中年12時和晚上6時,教堂的36口大鐘齊鳴,鐘聲迴蕩在古城堡內外,悠揚悅耳。新城建於中部濱海緩坡上,有現代化的劇院、富麗堂皇的旅館、以及其他旅遊設施。 這裡的島嶼星羅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陽光充足,海岸風光綺麗,是旅遊者嚮往的勝地。夏季,來自南斯拉夫各地的劇團舉行一年一度的“杜布尼克之夏”戲劇節,借用古城堡的建築作為舞台的天然背景,演出國內外古典戲劇。評價
杜布羅夫尼克位於達爾馬提亞海岸, 有“克羅埃西亞的珍珠”之稱, 早在十三世紀之前就已經是地中海上的一隻重要的海上力量。雖然在1667年的地震中遭受到嚴重的損害,杜布羅夫尼克仍保持了其美麗的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教堂、修道院、宮殿和噴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又在武裝衝突中遭到損害, 現在正在進行修復。其中主要重建工程的一部分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