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15年8月15日 出生於山東省臨清縣魏灣鄉河南堂村。
1940-1944年 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師資組學習。
1944-1952年 金陵大學園藝系任助教、講師。
1952-1995年 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國菊花協會特約理事、江蘇省菊花協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1995年10月25日 在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李鴻漸,山東臨清人,1915年8月15日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青少年時期在當地上學,當時家裡生活很困難。為了交學費,他背著玉米面到學校插班讀書,僅讀了一年國小,便考上山東聊城二中,後又考入濟南高級農校。盧溝橋事變後,李鴻漸開始了流亡生活。他翻山越嶺,歷經1個多月,終於到達湖北,考入鄖陽的國立六中。在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中,他曾幫助農民,用煤油和肥皂混合製成殺蟲液防治蚜蟲,深受農民歡迎。為了求學,他又沿長江進四川。一天,他看到金陵大學的一則招生廣告,要招一個免費的農業園藝班。他便積極複習準備,參加了考試,不久便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從此,他開始了終生從事的園藝事業。1943年,李鴻漸從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後被留校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農業高等教育事業中去。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他聽從組織分配,任教於南京農學院蔬菜專業,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為中國的園藝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曾被評為南京市勞動模範。
著作
1 李鴻漸,張谷雄.蘿蔔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園藝學報.1963,2(2):333~334
2 李鴻漸,汪隆植.江農大紅蘿蔔選育研究.江蘇農學院園藝專刊.1977 (1):27~31
3 李鴻漸,汪隆植.中秋紅蘿蔔新品種選育.南京農學院學報.1980 (1):19~75
4 李鴻漸,汪隆植.蘿蔔雜種一代若干性狀的遺傳動態研究.中國蔬菜.1983(3):3~4
5 李鴻漸,汪隆植.以春化特性為基礎的蘿蔔品種分類研究.南京農學院學報.1983(3):31~35
6 李鴻漸,邵建文.菊花品種園藝分類研究.南京園林.1983(4):30~34
7 李鴻漸主編.蔬菜栽培學(講義).1981
8 李鴻漸.蔬菜栽培學,(南方本)第一章:根菜類.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9 李鴻漸.中國蔬菜栽培學,第九章:根菜類.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0 李鴻漸.蔬菜栽培學(講義).1982-1984,等等。
貢獻
40年代,李鴻漸在金陵大學農學院曾教授花卉課程。他跑遍了京、滬、杭、九江、青島等地,蒐集名品菊花630餘種,種植於金陵大學園藝場,進行栽培研究,並撰寫了論文“菊花品種之初步研究”。1980年,李鴻漸主持農業部“六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中國菊花品種資源調查收集整理研究”。他不顧自己年高體邁,奔波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年內跑遍了國內25個省市的園林單位和菊花苗圃,收集到近6000份菊花品種材料,整理出3000多個品種,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菊花圃,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菊花品種資源保存中心,並經過潛心研究,提出了菊花品種四級分類法。這一成果獲1990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在菊花品種創新方面,李鴻漸利用國內外優良菊花品種進行雜交育種研究。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育成夏菊、國慶菊、冬菊等菊花新品種20餘個。根據多年調查研究經驗,李鴻漸編著了《中國菊花》。全書120萬字,圖文並茂,全面總結了中國數千年來的菊花栽培技術,對進行菊花栽培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於1993年正式出版,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並榮獲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李鴻漸長期從事蔬菜、花卉栽培育種和造園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五十年如一日。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不畏酷暑和嚴寒,堅持在教學、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他注意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李鴻漸治學嚴謹,學識淵博。他精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著書做文,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先後參加編寫《中國蔬菜栽培學》、《花經》、《園藝辭典》和國家統編教材等著作10餘部,為推動中國蔬菜和花卉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成就
蘿蔔是原產中國的重要蔬菜之一,但以往上市期主要集中在秋季,其他季節上市的品種較少,而且品質差,產量低。從50 年代起,李鴻漸就開始進行蘿蔔新品種選育工作。他先後調查整理出中國蘿蔔地方品種400餘個,並對這些寶貴的品種資源特性進行了系統整理和深入研究。他利用雜交優勢,先後選育出南京大蘿蔔、耐熱堵伏缺的中秋紅、高產優質的江農大紅、熱豐1號及抗病毒病的蘿蔔新品種。其中南京大蘿蔔平均單重達4千克,最大可達10千克,平均每公頃達153000千克。1957年11月,《新華日報》專門對南京大蘿蔔予以報導。該品種在生產中推廣以後,徐州地區的一個勞動模範到北京開群英會時,專門抱上一個約10千克重的大蘿蔔。60年代“抗美援越”期間,廣西、雲南普遍推廣了李鴻漸培育的大蘿蔔品種。一個個炮彈似的大蘿蔔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為解決前線戰士吃菜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1978年李鴻漸培育成功的江農大紅,公頃產量比原有品種可增加40%。1979年,李鴻漸培育出耐熱蘿蔔品種‘中秋紅’,使消費者在9月份也能吃上新鮮蘿蔔。此外,他還培育出熱豐1號、熱豐2號耐熱蘿蔔,其生長期縮短了15天,而且產量高,品質好。在解決蘿蔔生產問題的同時,李鴻漸還對蘿蔔的階段發育理論、先期抽薹、品種搭配和周年供應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曾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