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九

李騰九,是傅作義“剿總”總部的聯絡處長。李騰九是李炳泉的堂兄,也是傅作義的得力親信。早在1946年8月,他就奉傅作義之命來到北平,在北平東城史家胡同,成立了“國民黨政府第十二戰區駐北平辦事處”,並擔任辦事處處長。那時,傅作義的總部還在歸綏。李騰九和炳泉、炳璜兩兄弟,就是那時接上關係的。

基本信息

生平

李炳泉的公開身份是《益世報》外勤記者。不久,傅作義東進打下了張家口,第十二戰區也改稱為張垣綏靖公署,李騰九的辦事處也隨之改稱為張垣綏署駐平辦事處,他仍為處長。辦事處的任務,除接待傅作義部隊來平辦事的人員外,主要是擔負與北平各黨、政、軍系統的聯絡事宜。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傅作義的門面和代表,因此,責任重大,作用不小。後來,傅作義當了華北五省的“剿匪”總司令,由張家口入駐北平,並成立了“剿匪”總部。辦事處乃改為“剿總”聯絡處,辦公地點也從原來的史家胡同遷至東交民巷御河橋2號原日本大使館舊址。此時聯絡處的任務,也變成了主要是為傅作義招待高級客人,包括一些秘密客人,和會見一些一般客人,以及代表傅作義出席北平市內的一些非軍事的但比較重要的會議。聯絡處名為“剿總”的一個單位,實際上與其他單位沒有多少橫的聯繫,基本上由傅作義自己直接領導,也基本上是對傅作義個人負責。可見,其關係之直接、特殊和密切。李騰九除與傅作義有保定軍官學校的先後期同窗之誼外,也因這聯絡處的特殊工作,與傅作義關係特別,並因此而成為傅作義最親近、最可信的“身邊人”之一。

解放後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炳泉長期在新聞戰線工作。曾先後擔任《人民日報》記者;《北平解放報》副刊組副組長;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外事部主任兼全國記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在任新華社外事部主任的9年中,他為突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建立和發展新華社的國外分支機構,擴大與外國通訊社的合作關係,把新中國的聲音傳向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以記者面貌出現的政治家、外交家”,記協的同志也稱他為“中國記協的奠基人和好管家”。

文革受害

文化大革命運動時期,傅作義並未受到批鬥,因此李騰九一家安然無恙。而李炳泉被以“變節投敵的反革命分子”、“國民黨特務”或“特務嫌疑分子”等種種罪名,遭受關押、批鬥、毒打,於1969年致死。且以所謂“敵我矛盾”為藉口,不許親人認領骨灰以致屍骨無存。其夫人劉可興也因此受連累,被停止黨籍,掃地出門,逐出北京,差點送命。

平反

1978年10月,李炳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新華社為李炳泉舉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會,其夫人劉可興及流落他鄉的兒子的工作和生活也得到了妥善安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