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范冰冰主演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角色]

李雪蓮[范冰冰主演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角色]

李雪蓮是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主角,由范冰冰扮演,該片講了一個類似張藝謀《秋菊打官司》的故事——李雪蓮的前夫罵李雪蓮是“潘金蓮”,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李雪蓮告了二十年。

基本信息

角色介紹

李雪蓮李雪蓮
李雪蓮是一名農村婦女,在一場荒唐的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的家庭變故之後,由於前夫的一句話,說她是潘金蓮,這位本來怯生生、嬌滴滴的女子,證明自己根本就不是潘金蓮,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她花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去打官司、告御狀。

在北京時遇到趙大頭,20年來她第一次獲得愛情和性福,本打算放棄上訪,好好過日子。可在得知趙大頭欺騙她後,她崩潰了,只能選擇繼續上訪。

角色塑造

范冰冰飾演的李雪蓮范冰冰飾演的李雪蓮
范冰冰在劇組非常的敬業,為“李雪蓮”這一角色犧牲很大,《我叫李雪蓮》描述李雪蓮的前夫罵她是潘金蓮,為了還自己清白,李雪蓮開始狀告前夫,官司一打20年。該片也是范冰冰和馮小剛繼2003年合作電影《手機》後,再度聯手打造喜劇片。

導演馮小剛用中國傳統美學的技法講故事,他以說書人的身份從“李雪蓮”的身份說起,帶出了這個“偏執”“死磕”“不懂迂迴”的執拗農村婦人的“冤案”。范冰冰驗出了“這一個”女人形象,她與一眾男配角的“戰爭”便是移動的天圓地方的清明上河圖。

馮小剛當初在選擇片中女主角李雪蓮的演員時,許多業內人士都推薦周迅章子怡姚晨白百何等演技派演員來扮演李雪蓮。但馮小剛力排眾議,堅持請范冰冰擔綱主演。馮小剛說,他“有私心”,因為指導一個大家覺得不好的演員演好,才能表現出他的實力。

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蓮是極其考驗演技的角色。從29歲演到49歲的年齡跨度不難,表現村婦如何犟、如何爭也不難,最困難的,是如何把荒誕和現實重重交叉的感覺表現出來,這是最殘酷的部分。比如李雪蓮在漫漫上訪過程中,多次主動或被動使用“女性的優勢”。

人物評價

李雪蓮李雪蓮
農村婦女李雪蓮,是一個孤獨且有秘密的執著的人,她要“問個明白”,不能一碼事成為另外一碼事,雖然她自己也不免“將一碼事做成了另外一碼事”,但是,當年的“離婚”確實有其問題。李雪蓮的痛苦當中,其實承載了太多的歷史的重負。就像馮小剛的旁白中所說的,李雪蓮作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本來和縣長市長省長,和國家大事並沒有關係,但因為有了人大的召開,有了她的上訪,於是就有聯繫了。

當李雪蓮被說成是潘金蓮或者小白菜竇娥的時候,她其實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錯落的污名。李雪蓮以一介女子身負歷史之重,這也是為什麼李雪蓮要不斷地上訪的原因(要與這一歷史的惡名撇清關係)。當被稱為潘金蓮的時候,李雪蓮被視為一個風流女子,她的上訪就是為了“正名”;而一旦被視之為“小白菜”“竇娥”的時候,她並不被認為有“冤情”,而是因為她的固執在各級官員眼裡成了一種挑戰和威脅,一種雙重歷史的重負,既是歷史上的,也是二十年前的,這雙重的重負,都使得李雪
蓮的“正名”不再是“正名”,李雪蓮和各級官員們之間的訴求不同,其結果不同也就可想而知了。李雪蓮的痛苦,雖然是一種身份“正名”的痛苦,但其實也是歷史加諸於個人身上的痛苦。

李雪蓮的上告注定了是一個悲壯(又自帶滑稽與反諷,建構過程中隨時在解構這一行為藝術)的重複,但使得李雪蓮從反覆變成反諷的,不是李雪蓮,而是符號和符號引起的痛苦,身份錯位引起的黑色幽默。對於李雪蓮來說,是不是或叫不叫潘金蓮,是生死攸關的;但對他人而言,她叫潘金蓮、小白菜、竇娥,又有什麼區別,這些稱呼,在他人眼裡,只是一個個分裂的符號,他們看到的是符號,看不到“人”在他們那裡,至於到底是潘金蓮、李雪蓮或者小白菜,都無關緊要。

李雪蓮求的是個人身份的正確性,其實是一種名實一致,是能指和所指的統一。換言之,當她被稱之為潘金蓮時,她就已經不是李雪蓮,當然也就不是竇娥或者小白菜了。而令她痛苦的是她的“名”。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她那裡,“芝麻越滾越大,竟然變成了西瓜,螞蟻也最終成了大象”,她的痛苦,因而也就是一種符號的痛苦,是一種身份錯位的痛苦。再說回影視界(演藝圈、貴圈),演員(明星、藝人)在相當程度上也是背負了商業、情懷、名聲等各種負累。

社會影響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引來廣泛熱議。劇情中涉及了一些法律問題,一位農村婦女從真假離婚之爭到“潘金蓮”的名聲之爭,長達十多年的上訪之路,涉及從當地法院院長、縣長到市長等各級官員……電影為觀眾刻畫了一幅頗有寫實感的基層百態圖。不過,站在法律角度,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起法律信仰、維護司法公信力,值得深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