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李集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可耕地56764畝,總人口6萬人,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商貿重鎮。李集鎮歷史悠久,有600多年歷史,早在清朝道光年間這裡就有水碼頭,各地大商巨賈紛至沓來,建會館、開商行,市井繁華為當時縣城所不及,頗具影響的有“山西洪洞會館”、“安徽徽州會館”、“福建福州會館”和“湖南洞庭會館”等四大會館,享有“小南京”美譽,素有“最大集屬李集最大莊屬石家莊”之稱。李集鎮城鎮化進程較快,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鎮區街道五橫三縱呈網狀格局,鎮區內電話、寬頻網、有線電視、自來水全部普及。
歷史沿革
秦以前,李集周圍方圓百里盡為湖澤,秦時因開挖“潼河”泄洪,始稱“潼澤”,西漢時改為“潼濾”,安史之亂時,山西曲沃人遷陡至此,且王姓人眾,於唐乾元三年更名為“王集”。元初經商潘姓勢力漸盛,改稱“潘王集”。明嘉靖年間,山西洪洞縣李氏三兄弟攜巨資至此經商發家成旺族,遂改為“大李集”並延用至今。民國17年(1928年)改稱三山市。商業活動盛極一時,揚名南北,素有“小上海”、“小南京”之譽。民國33年前後,泗靈睢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置李集區、李集市。1949年仍為李集區,1957年撤區並鄉為李集鄉。1958年改為李集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李集鄉,1987年改為李集鎮。
地名由來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1——1566年),山西洪洞縣大族李大仙三兄弟,因避戰禍流徙到此。在此之前這個地方叫潘王集,主要是潘、王兩大家,他們有錢有勢,無所不為。姓李的來到後,散財貨,結豪強,擴建了集西的李家圩,又樂於行善,對些要飯花子給吃給喝,幫助鄉民安居樂業,在百姓中威望漸漸提高,勢力和地盤也漸漸擴大,隨之,人們就開始稱呼李家集了。
為了爭奪集名和市面,三家明爭暗鬥,姓王的和姓潘的聯合起來對付姓李的,以便繼續維護“潘王”集名,保護自己的財勢。
當時姓王的便準備了些銀兩和土特產來到姓潘家裡密謀,要姓潘的到縣裡打點打點。這天晚上,天漆黑一團,姓潘的一行人剛出集鎮幾里,見路旁的墳堆邊閃動著不少青面獠牙的小鬼,而且都在嘮叨著“明天趕李集”、“明天趕李集”,幾個人不禁心驚膽戰,再往前走,仍然是如此,一連走了十幾里路都是小鬼們說著“趕李集”。姓潘的人一想,連小鬼都承認是李集,我們還告、還送有什麼用?這是天意。便嚇得屁滾尿流地跑回家了。原來,這是姓李的派人裝扮成鬼,先從心理上攻破對方。
姓王的倒不以為然,他們覺得天下哪裡有鬼,這事關今後子孫萬代,怎可不爭?便又依著勢力和錢財,到縣裡打官司。幸好縣官還算不是糊塗,於是第二天穿著青衣青帽,前往當時街市進行微服私訪。
這一天風和日麗,正是一年一度陰曆正月初九地庵廟會,由於這是李集鎮最大的廟會,盛況空前。離集鎮十餘里的路上都是趕廟會的人,有的是挑擔做生意的商人,有的是坐車騎馬的公子、老爺,而更多的還是要飯的窮人和治病求神的貧困百姓。縣令一路問人:“大家到何處去?”都說:“咱們趕大李集的廟會,怎么你還不知道?”說趕“潘王集”的僅十有一、二,而且那些有錢人對這位穿便衣的縣官理也不理。這樣一來,縣官在心裡有了譜。
後來縣官到了廟會上,又問大家:“你們知道這是潘王集還是大李集?”“是大李集”,叫大李集的喊聲響成一片。潘、王兩家哪裡知道是姓李的已經攏絡了“花頭”(要飯的領頭人)來帶頭乾的,故而擁護叫大李集的喊聲響成一片。
於是縣官在衙役們的引領下,走向廟會搭的戲台,當場宣布:“根據民心民意,此地集市就叫‘大李集’吧。”台下呼聲一片,拍手叫好。
後來姓潘的遷走了很遠很遠,姓王的被迫住在李集鎮的四周,以待時機,從四面圍攻。故此有了李集鎮而無姓潘的村莊,只有圍繞四周的一里王、二里王、三里王、四里王、五里王、王點、王址、王鋪、王柳圩等王姓村莊。
李集在清朝中後期,隨著集市貿易的不斷繁榮昌盛,睢人又稱之為大李集並美譽為小南京,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地。有一首民謠就是人們想往大李集的真實寫照:“小紅孩,挎竹籃。挎的什麼?挎的紅雞蛋哩!你怎么不吃呢?沒有柴火燒啊!你不能爬樹折嗎?怕戳毀大紅襖哩!不能叫你媳婦補嗎?媳婦死啦。死在哪兒啦?死在鍋門前啦。埋在哪兒啦?埋在山後坡啦。黑牛角黃牛角,一直哭到太陽落。黑牛蹄黃牛蹄,一直哭到大李集。”
地理位置
李集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地處睢寧縣城西南25公里,與安徽省泗縣、靈璧縣接壤,東接104國道,北倚寧宿徐高速公路,官靈省道穿境而過,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距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80公里,東離亞歐大陸橋頭堡連雲港120公里。
經濟發展
李集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年產值300萬元以上企業35家,超5000萬元以上2家。其中有年產值5000萬元的徐州重型機械廠結構件分廠、永華木業公司、1000萬元的鑫德木業、和平工業布廠, 2004年全鎮工業產值達到6.6億。鎮內有外地客商投資企業10個,其中有投資近5000萬元的永華木業公司、3000萬元中愷特種鋼有限公司,2800萬元的比思特棉業。
李集鎮能源供給條件較好,縣內有熱電廠一座,電力資源充沛,鎮內有35千伏安自動配電設施,架有工業專用線路,2000伏安以下用電所有線路都可駁接,執行峰谷電價政策(0.199元—0.78元/W)。全年用電達到500萬度的,電價更優惠。煤炭供應充足,距煤城徐州近,煤炭價格低(白煤650元/噸,煙煤500元/噸)。
自然氣候
李集鎮處暖溫帶,屬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1100毫米,水資源豐富,長江水、駱馬湖水可進入鎮內潼河,李南河、李北河、老濉河、張劉大溝、軸山大溝、柳圩大溝等溝河配套相通,為工業用水提供充分保障。同時本轄區有6座深水井,能滿足居民生活用水。
李集鎮有勞力半勞力3.6萬人,每年有初、高中畢業生3000人,鎮內有技術培訓學校2所,技校在校生1250人。本地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為2200元左右,每天工作12小時月工資2800元左右。
李集鎮土地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鎮工業園規劃用地3000畝,園內實現三通一平。在縣高科技開發園區擁有工業用地500畝,適用各種項目投資。在鎮工業園區內投資各種項目土地可租可征,租用土地年租金700元/畝左右,徵用土地價格40000元/畝左右。在縣工業集中區投資項目土地採取徵用方式,征地價格48000元/畝左右。
李集鎮投資政策優惠,凡到李集投資的外地客商,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各類企業均可享受縣委35、36號檔案的所有優惠政策,投資規模超過1000萬元以上或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可享受特殊優惠政策。
商業發達是李集鎮特徵,歷史上有山西、洞庭、福州、徽州四大會館,是方圓百里以內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當地糧油土產經商人運銷上海、南京、鎮江、揚州,商人又運回外地雜貨,在李集集散銷售。建國後,商業更有發展。鎮區有大型專業超市4個,全封或半封專業市場6個,個體工商戶2000多戶,集市日流量10萬人次以上。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影響輻射方圓百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