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李金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李金泉(1920年—2012年),工老旦。原名李景泉,北京人。13歲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從文亮臣、徐壽祺等學老旦。1940年畢業,1942年拜李多奎為師深造,並搭楊寶森、奚嘯伯、馬連良、梅蘭芳、金少山、荀慧生、張君秋、李少春、李盛藻等班社演出。1951年參加中國京劇院。李金泉嗓音寬厚高亢,演唱技巧全面,善於創編新腔,用唱腔傳情和刻畫人物。他基本功紮實,學藝勤奮,戲路寬廣,能唱善做,常演劇目有《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宋景詩》之宋母、《穆桂英掛帥》之佘太君、《六月雪》之蔡婆、《響馬傳》之秦母等。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李金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李金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13歲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為金字科學生,初學老生,後改老旦,受教於文亮臣、徐壽祺、孫甫亭、劉俊峰、時青山等,具有深厚的基本功。他學戲一年余,就以童年時期的高亮嗓音一鳴驚人。中華戲校的十年,他始終以高材生的身份活躍在京劇舞台上。

1940畢業後搭班與李少春、袁世海、葉盛章、金少山、奚嘯伯、荀慧生、張君秋等合作演出,1942年拜李多奎為師。他以愛徒兼義子的雙重身份,得到李多奎的真傳。李金泉還曾與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周信芳、譚富英、李萬春、楊寶森、袁世海、李少春、李盛藻等人配合演出。

1951年參加中國京劇院。

2012年1月21日6時48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老旦新李派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金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92歲。

演出劇目

除演出大量傳統劇目外,還改編、首演了《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等劇目。在這些老旦主演的劇目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表演技能及創造天才。他在《李逵探母》中創造的〔反二六〕,是老旦行從未有過的板式。他在這段自己創造的新腔中唱出了李母愛子的深厚感情,唱出了慈母對遊子的舔犢心情。這段新腔激越委婉、細膩奔放、剛中有柔、柔中寓剛,稱得上是京劇發展史中的經典之作。李金泉曾為杜近芳設計《謝瑤環》的〔娃娃調〕,為《一飯千金》的韓信設計小生唱腔。他曾在一九六五年二月應北京京劇院之邀,參加設計了《沙家浜》中“轉移”一場和“堅持”一場中郭建光的〔西皮〕和〔二黃〕唱腔,並對沙奶奶的唱法、表演給予了加工。現代戲《紅燈記》、《平原作戰》、《紅色娘子軍》劇目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趙永剛、趙大娘、小 英、洪常青的唱腔,他也是主要設計者之一。

李金泉重視以情帶唱、以唱抒情的老旦舞台藝術,從劇情的需要出發,注重對角色情感的挖掘。他的唱腔聲情並茂。他在吐字、發音、歸音、氣息等技巧的運用上精到講究,即便扮演次要角色,如《穆桂英掛帥》的佘太君、《六月雪》的蔡婆婆、《響馬傳》的秦母、《王佐斷臂》的乳娘、《宋景詩》的宋母以及現代戲《白毛女》的大春娘,他都能以一兩個唱段再加上精湛的念白和情感交融的表演動作,達到絕妙的烘托作用,使全劇達到良好的舞台效果。

80年代後,致力於戲曲教育,李金泉先生為發展、振興京劇老旦藝術,不僅教學,還親自為學生排演新的老旦劇目。他參加了中國京劇團《火醒神州》、《北國紅姑娘》,北京京劇院《三關宴》、《八珍湯》、《金龜記》,戰友京劇團《一飯千金》、《清風亭》、《火焚綿山》劇目的整理、改編或唱腔設計及藝術指導。

主要作品

常演劇目有《釣金龜》、《遇後龍袍》、《太君辭朝》、《岳母刺宇》、《罷宴》、《穆桂英掛帥》之佘太君、《響馬傳》、《宋景詩》、《李逵探母》、《宋景詩》之宋母、《六月雪》之蔡婆、《響馬傳》之秦母,以及現代戲《白毛女》,並設計《紅燈記》中李奶奶唱腔。在《李逵探母》中創編的&#91,反西皮二六]唱腔,膾炙人口。

藝術特點

李金泉 李金泉

他遠學龔派,近學李派,為繼承、發展老旦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不斷地演出實踐及新劇目的創排中,他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創造出了高亮清洌、圓潤甜脆的發聲方法。由於他從小就重視音韻鑽研,又向崑曲名家曹心泉學過崑曲,為此他行腔韻味醇厚,並且善於自己設計新腔。

他嗓音寬厚脆亮,唱腔高亢蒼勁,基本功紮實,演唱技巧全面,戲路寬,善於塑造人物,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因戲創腔、以腔唱情,為老旦行當開創新時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獲獎情況

《三關宴》獲得北京市優秀唱腔設計獎。

藝術傳人

李金泉的弟子有趙葆秀、王夢雲、王晶華、王曉臨、劉莉莉、成彧雯、郭躍進、袁慧琴、溫娜、鄭子茹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