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詠蘭,漢族,現任內蒙古師範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專業,獲理學學位。2004年7月獲動物學碩士學位,2008年1月獲博士學位。主要承擔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比較生理學、青春期教育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主要從事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方向的科學研究。先後參加內蒙自然科學基金和內蒙古教育廳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項,發表論文近20篇。
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研究稱南方漢族人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2013年在SCI期刊《科學通報》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論文表明: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這一科研項目的意義在於,能為漢族人建立一份詳盡的體質檔案,這是幾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份檔案,可以把當代漢族人的體質信息保存下來,幾百年後,後人將它們與那時的數據對照,就能了解漢族人的體質變化。此外,這些數據對美容、整容業,帽子、眼鏡等生產行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科研課題
1.內蒙古蒙族異常眼的調查和電生理學研究(97121).內蒙自然科學基金.第二合作人.1997年10月——2000年12月.
2.內蒙古7個民族18項指標的人類群體遺傳學研究(39660032).國家自然基金.第六合作人.1997年1月——2000年12月.
3.微生物法脫除工業煙氣SO2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二合作人.2000年1月-----2003年1月.
4.綿羊卵巢內ghrelin的研究(3066012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四合作人.2007年1月-----2009年12月.
獲獎
1.納米磁性功能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在酶工程方面的套用.內蒙師大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受獎人.2000年9月11日.
2.磁性複合微粒的生物學套用.內蒙師大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受獎人.2005年12月.
發表論文
1.達榦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13項形態特徵的研究.人類學學報,2001,20(3):217—222.(第一作者)
2.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舌運動類型的遺傳學研究.內蒙古師大學報,2001,30(2):142—145.(第一作者)
3.綿羊β-防禦素的發育和分布.中國獸醫雜誌,2008,44(1):3~4(第一作者)
4.蒙古綿羊β-防禦素的純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中國獸醫雜誌,2008,44(2):9~10(第一作者)
5.磁性澱粉微球固定化乙醯乳酸脫羧酶及套用.廣州化工,2000,8(4):25—27.(第二作者)
6.磁性靶向順鉑白蛋白微球的研究.廣州化工,2000,28(4):103—105.(第二作者)
7.靶向藥物載體---磁性澱粉微球的製備及性質.化工科技,2001.9(4):15—18)(第三作者)
8.納米級磁性微粒的製備及固定化纖維素酶研究.藥物科技,2001.8(4):197—199(第二作者)
9.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蒙3個群體5項舌運動類型研究.人類學學報,2001,20(2):130—136(第五作者)
10.興安盟3個民族7種不對稱行為特徵的研究.人類學學報,2001,30(2):137—143.(第五作者)
11.人體頭面部測量項目相關分析.解剖學雜誌,2001,24(2):176—178.(第四作者)
12.肺靶向順鉑磁性白蛋白微球的製備及性質.中國醫藥工業雜誌,2002,32(12):544—546(第二作者)
13.MorphologicaltraitsinpeoplesofMongoliannationalityoftheHulunbuirLeague,InnerMongolia,Chinaanthrop.2002,60(2):175—185(第四作者)
14.內蒙古5個民族12對性狀的基因頻率.遺傳[J].2002,24(2):140—142.(第四作者)
15.LateralFunctionalDominanceinBehavioralTraitsObservedinFivePopulationsofInnerMongolia.AnthropologicalScience[J].2002,110(3):267—278(第三作者)
16..抗甲胎蛋白聚苯乙烯磁珠的製備.精細化工,2004,21(12):930-933.(EI)(第二作者)
17.磁性導向柔紅黴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精細化工,2001,18(3):141.(EI).(第三作者)
18.Fe3O4/P(St-CBA)核殼磁性微球的製備及性質.精細化工,2001,18(5):274.(EI)(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