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因其良好的氣候、土壤特點和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加上數千年的古法純糧固態發酵小曲白酒釀製工藝,全部以當地所產高粱為原料,所產制出來的獨具地方特色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就是李莊白酒。
和其他地方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理化指標比較,李莊白酒具有酯低醇醛高的特點:雲南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已酸已酯高,酯香較為突出、清香較為純正;李莊白酒2-苯已醇含量較高,故糟香自然舒適,而糟香是全固態配醅發酵、甑桶蒸餾特有的複合香氣。清香純正、糟香自然舒適,酒體醇厚甘甜,餘味爽淨,這正是是李莊白酒與其他地方所產小曲清香型白酒最大的區別所在。
產地環境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地處長江河谷階地,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終年氣候溫和,無嚴寒酷暑,雨量充沛,由於長期受寬闊江面和河谷風影響,四季氣候均勻,且大氣擴散條件好,具有春季回春早、夏季濕潤高、秋季多綿雨、冬季霜雪少的特點。由於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的獨特,充足的熱能、豐富的降水、多樣的地理氣候孕育了李莊獨特的微生物菌群,因此形成了優越的釀酒環境。
李莊環境地處地理類著述列為全世界同緯度地帶最佳釀酒地區之內,這一緯度區間溫差較小、雨水分布均勻、無霜期長、微生物種類多,非常有利於白酒的釀造。同時李莊位於四川盆地內的邊緣地區,常年溫差較小、小氣候明顯、生物多樣性顯著的盆地氣候特徵突出,形成了天然的理想釀酒場所。加之“春早回溫快,夏長無酷暑,秋遲多綿雨,冬暖少霜雪”的氣候特徵以及品質優良的李莊河谷潛水造就了李莊白酒的不可複製性。
歷史淵源
李莊白酒產自“萬里長江第一鎮”李莊古鎮,也是古鎮名片“三白”之一。李莊自古釀酒業十分興盛,民間有“酒窩子”的美稱。
李莊鎮有著1460餘年的建城史,2800多年的釀酒史。在清末民初李莊釀酒業達到鼎盛,出現“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釀酒盛況。
20世紀上半葉,李莊白酒就已遠銷外地,有九家釀製酒房的李莊正街,來往洽談酒事的商販絡繹不絕。
20世紀40年代初期,李莊有槽房23家,設78個桶,年產傳統高粱酒已達800噸。為避免與外地清香型白酒混淆,命名為“李莊白酒”。
生產情況
2016年,李莊鎮白酒規模生產企業有2家,規模以下生產企業5家,年產量3000噸。
2017年,翠屏區建立優質專用高粱生產基地5萬餘畝,李莊鎮共有規模以上白酒生產企業2家,小作坊10餘家,原料專業合作社5個。
產品榮譽
2016年07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李莊白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李莊白酒產地範圍為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高粱:採用宜賓地區當年生產的新鮮糯紅高粱,支鏈澱粉占總澱粉含量≥92%,高粱品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2.稻殼:當年新鮮稻殼,要求乾燥,無霉爛、變質,無異雜昧。
3.小曲:用當地所產麥麩,經傳統制曲工藝製成。
4.釀造用水:來自保護區域範圍內的地下水、山泉水和江河飲用水,水質應符合國家對飲用水的相關規定。
二、生產工藝
李莊白酒採用川法小曲純糧固態發酵法,以本地糯紅高粱為原料,按照兩潤兩蒸、攤晾下曲、收箱培菌、配糟入窖、控溫發酵、緩火餾酒、掐頭去尾、量質摘酒、分級陳釀、勾兌調味的傳統生產工藝生產。
1.工藝流程。糧食→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晾→撒曲→收箱→培菌糖化→配糟→發酵→蒸餾→產品。
2.關鍵控制環節
(1)蒸糧:整粒蒸糧,初蒸、復蒸共兩次蒸糧。
(2)培菌糖化:用木質箱體進行培菌糖化,夏季為21—22小時,接近室溫;冬季為25—26小時,30—31℃。
(3)配糟發酵:採用固態發酵法,發酵周期7—15天,發酵容器為青石窖池或磚砼窖池。
(4)量質摘酒:按原酒品質掐頭去尾、量質摘酒。
(5)陳釀:用陶壇存放原酒進行陳釀,存放時間一年以上。
(6)禁止性要求:生產過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糟香舒適、醇厚甘甜、回味悠長。
(2)理化指標: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酒精度/(%vol,20℃)(注)≥ | ≥52 |
總酸(以乙酸計)/(克/升)≥ | 0.30 |
總酯(以乙酸乙酯計)/(克/升)≥ | 0.80 |
乙酸乙酯/(克/升) | 0.50—2.60 |
固形物(克/升)≤ | 0.40 |
註:酒精度允許公差為±1.0%vol。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李莊白酒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李莊白酒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