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李聖端(1888~1948),名斌,回族人,河北省邢台人。實資殷實,父早亡,與老母相依為命。雖是商人,性愛武術,後遇郝為真先生,喜其聰慧,授以太極拳藝,從郝為真學藝後用功最勤,不分寒暑,每日練功三十遍,院內磚地竟踏成一條深溝,痕跡迄今猶存。因此與人相粘,旋化旋發,不見其動,人已跌出。功夫精湛,擅推於散手。
1928年,李聖端與王彭年、郝中天、鄭月南、陳蘭亭等人根據當時需要共同創辦了邢台最早的武術團體—少林社,李聖端為社長。民國十九年,他們回響國民政府的號召,將少林會改為“邢台國術研究社”,聘請永年武式太極宗師郝為真和他的弟子韓欽賢來此教拳。由李聖端帶領的“邢台國術研究社” 十餘年間培養出眾多人材,為在邢台地區普及武氏太極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武式太極乃至於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如今當時的弟子及後輩已經在世界各地創辦武式太極精英會等
當時,邢台國術研究社與鄰縣永年國術館為兄弟拳社,人員常互相來往。李聖端先生專門在邢台市南關羊市街東頭路南開辦一家“回春醬園”,主要用於永年太極拳界友人來邢台居住交流。永年的李福蔭先生也集資在永年東人街路南也開辦了一家“太極醬園”,為各地來永年研習太極拳者居停之地。這兩座醬園和國術館(社)都在“七七事變”後停辦。
李聖端先生較為出眾的弟子有馬榮、王德春、王德貴、王學政、王萬慶、王典五、陳固安、楊傑、楊自修、張德祿、吳文翰等。長子鵬洲能傳家學,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邢台市二輕局副局長、橋東區委書記等職,工作繁忙,無暇教拳,自練自娛而已。
美國等國家的國際武術協會及太極武術傳人,為武禹襄、李亦畲、郝為真、李聖端四代宗師樹立大型漢白玉雕像。坐落於邯鄲市永年縣的武派太極拳始祖故居內,美國、日本等各國武術傳人為李聖端先生立碑“太極太斗”,安放在河北省邢台市回民公墓內。遺憾的是他受民族風俗所限,平生守籍邢台,因此外地知其名者甚少。
生平事跡
李聖端天資聰穎頑皮,不喜讀書,偏好舞槍弄棒。幼年時隨鄉友陳發達習查拳、彈腿。郝為真首次來邢台教申文魁等人練武式太極拳時,課徒之餘,經常到附近茶館吃茶下棋。正值少年的李聖端也偶爾到同一家茶館下棋。郝為真見其骨骼端正,聰慧過人,儀表不俗,又知其喜愛武技,遂收其為徒,傳其武式太極拳。自此,李聖端摒棄雜務,專心學拳,深得郝為真喜愛。
1907年,李聖端母親去世。本應主持家計的他,為潛心學武,將祖產“回春醬園”、“稻香村”等多處店鋪托親友照管經營。自己則閉門蟄戶,潛心練拳,每日走架六趟為一遍,日練三次,寒暑不易,風雨無間。練功日久,院內磚地被踏成溝,為了增進腰臂功力,本著“重練輕用”的原則,自製鐵桿、鐵劍,練習太極扎桿和太極劍術,同時兼操鐵砂掌和擰筷子等輔助功法。經過多年艱苦磨練,練就一身驚人武功,走架打手多隨郝為真神髓。李聖端曾用手掌對一頭黑牛發聲吐力,黑牛應聲倒地,宰後剝皮時竟見李聖端掌按之處有一烏黑掌印。從此聲名鵲起,被人稱之為“鐵掌李”。
邢台城西李某,綽號“黑旋風”,素擅長拳,不易破解,江湖上頗有名氣。是年從外地教拳返里,慕名專訪李聖端,並執意過招試技。李聖端邀其於回春醬園樓上,李某搶先發招,揉身疾進,狂喝“著打”,左拳虛晃,右拳劈面打來。李聖端見其來拳迅猛有力,不敢大意,側身用右手輕輕棚出。李某左拳又穿肘打到,李聖端移步轉身,左掌捋采引化,跟著一個“如封似閉”,急如閃電按向李某胸膛,口中發聲,雙掌吐力,李某應聲而起,跌出丈余,頭下腳上地側插在牆角的糧囤里。
邢台牛市閣(音gao)外菜農張某,身高力大,四肢特長,外號“猩猩”。張某素習梅花拳,好勇鬥狠,目中無人,輕視太極拳,譏之為“摸魚”的“老頭拳”,揚言要與李聖端較量。李聖端素知其為人狂傲,稱霸一方,意欲訓誡之。遂與張某約定,在劉老善花園比試高低。劉老善是前清武舉,花園寬闊,周圍築有五尺多高的花牆,園內花木葳蕤,清幽宜人,牆角有一處空地,為劉氏後人習武之地。李聖端帶弟子王德貴、陳固安、陳恩祿三人前往踐約。李聖端彬彬有禮,張某卻語多傲慢,箭步躥到李聖端面前,一招“二龍戲珠”竟往李聖端雙目戳來。此時,李聖端身著灰綢長衫,見狀並不慌忙,一縮身讓過張某之手,跟著進步,一個“野馬分鬃”,左手掠面,右手按腹,將張某打得騰空飛出,撞在花牆之上,人倒牆塌,張某竟被打暈過去。王德貴、陳固安連忙過去,把張某扶坐地上,李聖端施以按摩推解之術,張某才甦醒過來。李聖端命二弟子扶其慢慢走動。張某拱手屈膝跪拜,求李聖端收他為徒。李聖端見張某語出摯誠、遂納為弟子,育之以武德。張某從此洗心革面,再不敢稱霸鄉里。人們提起李聖端,都叫他“太極李”,本名到很少有人叫了。
李聖端進入中年,藝業大成,尤其是“鐵砂掌”和“鷹爪功”更是不同凡響。他置商務、仕途於不顧,於1930年同拳友王彭年、郝中天、鄭月南、陳蘭亭等人將原“少林會”組建為“邢台國術研究社”。廣收學員,教授查拳、六合拳、太極拳等拳術和各種器械。這些拳師皆為一時人傑,各有專長,因而社內學員進步很快。李聖端為了光大太極拳術,不僅教拳不取酬,還自己拿出錢來辦社。他擇徒嚴,不保守,選擇回族優秀子弟授以太極拳術,培養出眾多武術人才,其優秀者如陳固安、馬榮、王學政、陳恩祿、王陛卿、王典五、王德貴、王德春、王萬慶、張德祿、楊自修等。這些人後來大都成為武師,為武式太極拳在北方的推廣發展貢獻甚大。
就在這一年,晉軍軍長孫楚率部駐邢,在邢台北關的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召開運動會,特邀邢台國術研究社社員到會表演。李聖端與部分教員率學員赴會獻技。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拳術器械、對打、單練,刀光劍影,扣人心弦。李聖端的太極拳表演和他與弟子馬榮的活步推手、定步推手、四隅推手和散手,更是令民眾和軍中將士眼界大開。
李聖端經過多年研習太極拳,到晚年已不似年輕時那樣氣盛,變的雍容謙和,含而不露,毫無驕矜之像。對來訪者不問業藝高低,均友好相待。但對敵人則毫不客氣。1937年日軍占領邢台,一日軍軍曹來訪李聖端,欲試高下。李聖端不顧在側友人相勸,凜然應允,交手不及三個回合,一個“白鶴亮翅”,將該軍曹打出丈余,跌倒在地。1939年秋,兩名偽軍毆打一趕集鄉民,圍觀民眾敢怒不敢言。李聖端挺身而出,怒斥偽軍不該仗勢欺人。兩名偽軍懾於“太極李”的威名,只好釋手。後來,日偽地方政府重金聘請李聖端出面舉辦習武班。李聖端寧受清貧,拒而不受,表現了一個武術家的民族氣節。為安全計,李聖端移居牛市水坑一小巷深處,閉門謝客。
1945年,邢台解放時,五十七歲的李聖端,因久經戰亂,身心多感不適。為使武式太極拳發揚光大,後繼有人,乃召集門人弟子,盡述平生所學,希望他們學有所成,擇人而教。
1948年,李聖端因患腸癌逝世,享年六十周歲。其弟子馬榮、王陛卿、陳固安、王萬慶等繼承其武德武技,發奮努力,研習教學,各有建樹。
參考邢台通史、太極拳詞典人物、太極宗師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