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翁醫記

李翁醫記

《李翁醫記》,醫案著作,2卷。清代焦循(理堂)撰,約成書於乾隆年間。李翁者名李炳,清代醫學家。上卷系李氏為焦家家人治病驗案,下卷為李翁治病獲效驗案。該書解析醫理簡奧直捷,用藥多出奇制勝。

流傳版本

現存清嘉慶十年(1805)刻《焦理堂遺書》本、光緒二年(1876)衡陽魏氏補刻本,以及1929年上海回瀾社影印本等。

作者簡介

焦循(1763~1820)清代學者。字理堂(或作里堂),晚號里堂老人。甘泉(今江蘇揚州)人。嘉慶六年(1801年)舉人。學識淵博,尤長於易學、算學,亦通醫理。嘗南遊吳、越,北及燕齊,常與人論醫。輯有《吳氏本草》一卷(1792年),多取材於《太平御覽》等,今存其手校稿本。與名醫李炳交厚,李常為焦氏家族治病,遂將其醫案撰成《李翁醫記》兩卷,每一病案均究源窮委,務使閱者能明其理。李氏又授以《辨疫瑣言》書稿,後由其子焦廷琥抄錄傳世。另著有《雕菰樓文集》。

李炳(1729~1805)清代醫學家。字振聲,號西垣。儀真(今江蘇儀征)人。幼家貧,隨師習醫,遊走湖南、湖北等地。精研醫理,且習《易經》,謂“醫理在《易》”。診病極精審,學徒時即能愈其師不起之病。後於蘇州、瓜州一帶行醫,臨證數十年,經驗甚富,世多傳其奇驗案。嘗謂“肝之本在右,而行於左”,曾遭時醫攻訐。其治病立法,亦每與時醫相反。樂為貧家治病,常手調其藥,而坐驗其啜。吳中名醫顧雨田、張亮葵等所治不應之症,多能愈之。因苦《金匱》無佳注,乃撰《金匾要略注》二十二卷。又錄平生治驗之案為《西垣診籍》。於瘟疫一證尤有心得,嘗贊吳又可《溫疫論》“疫從口鼻而入”之說,但評其立論著方,不無可議。謂大黃治疫,本於耶律楚材,吳又可立達原飲,易奪人生氣。因撰《辨疫瑣言》,闡發疫疾諸症(發斑、戰汗、寒熱等)之機理,每有獨到見解。其診察疫疾,主張“以脈為據,勿盡據舌”。創清氣飲方,以清輕開肺、芳香避穢為法。焦循曾集其醫案為《李翁醫記》上下兩篇,刊以傳世。門人周金聲,繼其業。

內容簡介

本書上卷為李翁治焦氏家人三案,載有臂痛、蛔厥、鼻衄、痢疾等症;下卷為他人所記李翁治驗,載有傷寒、頭痛、哮喘、腹痛、泄瀉、咳嗽、咯血、痛疝、痿躄、牙疳等二十餘則驗案。

影響評價

本書辨證周密,用藥貼切,臨床上頗有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