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廷

李立廷

李立廷其人 李立廷(1863~1934),字仕朝,廣西省陸川縣平樂圩大園村人,生於清同治二年農曆五月初四日(公元1863年6月19日),死於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十二月廿一日。在清朝的文書中,李立廷均寫成“李立亭”,據說是因為其名有“建立新朝廷”之意,故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家庭背景

李立廷的先祖是從廣東東莞遷來大園村的,祖父李見山曾任廣東省高要縣知縣,後掛知州銜。李見山告老還鄉後,家景每況愈下,到他的父親李秀南時,家裡的田產已經很少了。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革命在桂平金田起義,各地人民民眾紛紛回響,李秀南在陸川縣大竹根參加了起義,後被捕拘禁於陸川縣監獄,五年(由清鹹豐八年至同治元年)之久才獲釋放,釋放後的次年生立廷,故立廷於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李立廷生於小康之家,年少時在家中隨他兄李仕英(即彥卿,清秀才)讀過幾年蒙館,最喜歡聽父兄長老輩講太平天國暴動故事,對父親早年參加太平軍起義那段往事充滿神往,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乾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生平事跡

建立“三點會”

李立廷體格魁梧,性豪爽,有義氣,青年時代好結交朋友,嗜武術,嫻拳棍,在陸川縣平樂圩以開“寶館”(即賭館)為名,用賭博形式廣結會黨及農民民眾。每逢圩日到寶館吃喝的人極多,因此組成“三點會”(即暗含“滅滿清”三字的“三點水”旁),會眾公推立廷為會首。到光緒二十三、四年間,李立廷的三點會組織已發展到玉林五屬和容縣、貴縣一帶,當時李立廷就是負責玉林五屬三點會的首領。

戊戌之變——李立廷起義

廣西農民起義 廣西農民起義

面對“三點會”暗流洶湧,最早感覺到威脅的是地方上一群地主、豪紳。鄰村石狗寨陶有芳家財大氣粗,曾因爭墳山與李家訴訟成仇,便將李立廷結會之事密報至鬱林州(今玉林)衙門。知州黃桂丹也感覺李立廷“圖謀不軌”,即派人前往查辦。李立廷聞訊躲藏起來。官差抓不到人,便將李的胞兄押回去交差。救兄心切的李立廷立即與容縣、北流、興業、貴縣等地會黨首領接頭,約定同時舉旗造反   。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初四日,李立廷與副手廖十八聚集2000多人帶頭“起事”,先占平樂圩,後克石狗寨,殺了陶氏一家,隨即占領陸川縣城,活捉知縣。起事如此順利,激得北流、博白、興業、容縣等地會黨鬥志昂揚。劉鳳雲等隨即向北流縣城發起攻擊。由於“變起倉猝”,加上守城官軍“通匪”,會黨武裝於初八日夜由南門攻入城中,殺了知縣金佐基。謝三妹等隨之攻克興業縣城。容縣也很快被會黨武裝占領。

此時的李立廷,聲望大振,一呼百應,率領著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向鬱林城進發。五月十八日發兵,經兩晝夜激戰,城外官府據點被一一掃平。州城周圍數十里範圍內所有村莊皆高豎紅旗,大書“替天行道”、“反清復明”、“弔民伐罪”等標語。遍及鄉里的會黨成員人人臂纏紅布,自稱“轉紅”。途中相遇,互稱“契弟”,統尊李立廷為“大哥”。

李立廷抓住時機發布文告,語句雖直白簡單,卻極具鼓動性——

州官老黃,作事荒唐。不憑父老,只聽有芳。虐民為盜,逼我猖狂。告爾百姓,毋用驚慌。掃平天下,福壽而康。

陷入重圍的黃桂丹心裡發慌,馬上釋放李立廷胞兄,乞求休兵解圍。重兵在握的李立廷,此時志向早已不只是奪回兄長,對鬱林城攻得更猛。無計可施的黃桂丹只得依靠城中豪強歐德芳等出面應戰,連官印都交出來,任由歐德芳等“便宜行事”。

與陸川、北流等縣城不同,玉林城城牆基高牆厚,炮樓高聳,垛子林立,易守難攻,歐德芳等率官軍拚死抵抗。為防內應,城中守卒及百姓,只要身上帶有一塊紅布,便會被拉去斬首。城圍解除後,清理埋在城內的屍首,竟如“山積”。

攻城義軍也曾經有一次極好的破城機會。他們拖來一門重達三千多斤的生鐵大炮,架在城外對準北門城牆轟了一炮。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幾個城垛應聲坍塌,城牆也被炸開一道寬達四五寸的裂縫,守城者頓時驚慌失措,作鳥獸散。可惜發第二炮時,炮彈竟在炮筒里爆炸,義軍炮手死傷慘重,慌亂之中沒有組織力量乘勢攻城,給了守軍調集兵力、修補城牆的喘息之機。

玉州危在旦夕,潯州、梧州兩府亦受威脅!訊息傳到北京,朝廷震驚,立即電飭兩廣總督譚鍾麟、廣西巡撫黃槐森“星速剿辦,毋任蔓延”。六月,廣東高州鎮總兵潘瀛、北海鎮總兵潘培植率兵10營分3路入桂,解藤縣、博白城圍,七月中旬進抵玉林,起義軍潰散。廣東廣東綏遠軍也星夜兼程,趕至玉林州附近福綿圩,與守城的團練裡應外合,夾擊李立廷。

當地史志簡要記載了最後的結局:“立廷率黨巷戰,死千餘人”,最終寡不敵眾,“解圍走”。潛回家鄉後,李立廷化妝“潛由北流坡二里過(廣東)信宜、羅定,奔出南洋……”

想著朝廷懸賞捉拿李立廷的數萬兩銀子,駐防龍州的廣西邊防督辦蘇元春最終找了個替身,宣布李立廷已被“就地正法”。

廣西派柳慶鎮總兵馬盛治率防軍10多營赴玉林,因所有城鎮都被廣東軍“收復”,馬為邀功,虛報“匪情”,攻村打寨,指民為匪,殘殺無辜。 清吏在有關各縣辦理“清鄉善後”,所有首義人物的家庭均遭到慘禍和株連,最慘的是李家。

馬盛治下令將起義軍首領李立廷、廖十八的村莊進行剿洗,房屋全被燒夷,大圍村被踏為平地。李立廷祖墳被挖。蘇元春找了個李立廷的替身,在駐地龍州正法,虛報朝廷,了結此案,但地方上仍挖李姓祖墳。馬盛治官兵撤防之後,鄰村陶姓人家揀拾陶姓族人130具骸骨埋葬在大園李家正屋地。

李立廷“戊戌起義”時間雖短,但來勢迅猛,將官府打了個猝不及防。當時的清廷,甚至不相信李立廷一群“烏合之眾”能有這么大能耐。《清德宗實錄》錄載的“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十日諭”認定:“廣西匪徒,聞系孫文黨羽。匪首李立廷出安民偽示,洋報內載孫文辦理轉運,暗中主謀,集股購械,分股竄擾”。硬把孫中山的革命黨說成是李立廷的“幫凶”。

其實,李立廷起義時,雖然也引起了當時興中會成員的關注,並派人前往聯繫。但還沒等接上頭,起義就被鎮壓下去了。隻身逃往南洋的李立廷,卻在國外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廣州見到李立廷時笑道:“你回廣西後要對廣西人民說:現在不要反了,要好好支持我們革命政府!”

民國初李立廷回廣西任水師統領、都督府顧問、梧州水上警察廳長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