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石岑講演錄》
給一個陌生人以和自己平等的待遇,如此肚量真不該過時
錢穆先生在其回憶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中,提到一件舊事,給我印象深刻。說上海《時事新報》副刊《學燈》的新任主編、剛剛自歐留學回國的李石岑,“每作一文,必以大一號字登首幅,其餘皆小一號字排。”錢於是對同事說:“石岑文亦自語簡意遠,較勝他文。余當試投一稿,看其亦能用大一號字刊之首幅否。”不久,錢果然寫了一篇300多字名為《愛與欲》的文章投過去。“越日,余文果以大一號字在《學燈》首幅刊出”。後又寄一篇,再次以大一號字刊出。錢曰,其文“乃為《學燈》上刊載大一號文字李石岑外之第一人”。
相關條目
這自然是值得人高興的事情。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錢穆的自信,也可看到李石岑的眼光。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能給予如此高的“待遇”,更可看得出李石岑的肚量。然而,當錢穆不聽同事勸告,認為,一個人“所作文字與所任職務乃兩事”,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並遵照《學燈》提示,如實告知自己供職於“後宅鎮第一國小”後,結果是,錢穆從沒收到回信,文章便“改小一號字型,刊入青年論壇中”,如此再三,錢穆“遂絕不再投稿”。
錢穆的投稿記,今天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可惜的是李石岑,作為一個哲學家,真不該蹈平庸之輩“以位廢言”的覆轍,使人懷疑他真實的眼光和肚量來。李石岑真有眼光嗎?應當說是有的,沒有的話也不會把錢穆的文章以大一號字登出,給一個陌生人以和自己平等的待遇。但是這種肚量是建立在他對作者身份的假想之上的,當他確知了作者的身份之後,這種肚量就也消失了,相反還變得異常的狹隘。難怪錢穆做了北京大學教授再與他見面時就感到無話可說。
看人說話,李石岑這樣的人不討人喜歡,可今天這樣的人又何其的多!他們甚至不如李石岑,因為他們連李石岑那樣的學問也沒有。難怪年輕人要苦悶了,也難怪他們要不失時機地吹噓和推銷自己了!轉念想想,畢竟像錢穆那樣的人不多,實在的“吹噓”也許可以讓人把握住不多的一點點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