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寶1
李生寶,男,甘肅武威人。高中語文教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寫作、書法特長突出:書法作品《早發白帝城》被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東北師大文庫”收藏;在“東北師範大學校慶60周年”活動中,書法作品《學府風骨,東師情懷》被東北師大校史館收藏。2005年文章《尊重的教育選擇了希望》入選東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盛連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科研課題”——尊重的教育研究成果集《尊重的教育》(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書。詩歌《鷹》、《我夢成一隻燈蛾》入選《璀璨詩星——中國當代大學生詩歌精選》。2009年語文報等20餘家報紙、媒體舉辦的“全國首屆原創文學大賽暨全國百佳文學社團評選”獲得“伯樂獎”,所指導的中山市第二中學“荷韻”文學社獲得“全國百佳文學社團”;多次參加科研課題研究,並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級文學競賽,並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稱號。文章《李白教我樂觀生活》獲得中山市“對我幫助最大的一本書”徵文比賽成人組三等獎。和劉姿老師合作在中山市慶祝建國六十周年“詩樂舞”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現代詩歌
鷹
鷹的浮躁可以和它的高飛相比
草原。三月。草長它飛,飛的很高
我是在百無聊賴的時候看見過它的
在天空中遊蕩,似乎無所事事
在秋天氣爽風清的高空,急衝下來
或在電線桿孤獨矗立的村莊
蹲成樹梢上的雕塑。夜裡的貓頭鷹
不寒而慄
鷹在風中尋覓激情
在尖牙和利爪下,讓眾鳥目瞪口呆
古典詩詞
永遇樂
深院重雲,盡日煙雨,濕暗簾幕。
最累無晴,相逢前度,談笑經幾許。
香塵未散,倚欄生怕,冷月不諳琴語。
誰能料,漂泊少駐,又經堪苦尋路。
橫波羞顧,須臾無跡,晝夢空留無數。
怨幽今夜,殘燈明滅,難銷風塵心緒。
憑窗問,知人最苦,睡荷見否?
文學評論
品味賈平凹
“正常的新文化、新理論應該是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交流、吸收融合後才產生的。接受外來文化首先必須是以堅守本土文化為基礎的,否則像一陣旋風來了又去了,什麼也沒有留下,這就不應該了。”(《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賈平凹訪談錄》,張英著《文學的力量——當代作家訪談錄》,第149頁)賈平凹樸實、真誠、自然的話語對文化生命力的概括顯現了他比較保守的心態。在黃土黃原出生,成長而又永久地定居在西安古城的一位大作家固守了古城古老的精神。西安是世界性的城市,濃厚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無與倫比。而現代它的落後也正顯示了它保守的一面。其實,西安人也一樣,賈平凹就是很典型的一個。賈平凹可謂高產作家,到去年《秦腔》出世,他已有一百多部作品(不包括重複出版的),近千萬字。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名作,甚至大作。有評論家說《秦腔》是中國鄉村題材小說的一個總結,一個頂峰。然而他和李建軍的恩怨也不知會演到何時結束。近幾年來,他幾乎每出一部作品都會遭到李建軍的嚴厲批駁。文壇有許多這樣臭於提及的故事,論戰也罷,但有的甚至上升到攻訐人格。先前王蒙和王彬彬,後來又是他和李建軍,到底誰是誰非也難於言明。總之,這些年輕的評論家借他們的名氣而斐聲文壇。看來大作家也有不聰明的時候。我認真讀過賈平凹的《懷念狼》和《秦腔》,他的小說語言很質樸,就像他個人一樣,娓娓道來而又不慍不火,如小溪流淌又如白雲飄過,輕悠自然。因為是農村題材的原因,顯得文章裡面描寫的人物、景物以及故事都帶有俗文化的特徵。然而,我卻更喜歡他的散文,這更能表現他的心血,流露他的清淡、淳樸的藝術追求和具有傳統色彩的藝術興趣。他還是個非常熱心的書法愛好者(我不認為他是個書法家,他的字確實還不夠水平),因為文學名氣大,求字的人門庭若市。後來他煩了,卻引來眾人的嫌疑和“暗罵”。我能理解這位大作家,至少他的心是善良的,因為他還用字替文友的一位親戚調動工作(免費送的,那家確實有困難)。真子的《俠骨柔腸——賈平凹印象》(《當代作家面面觀》第358頁)里記述的很詳細,很讓人感動。大作家身上也有一些讓人噴飯的糗事:有一次,王安憶來西安,賈平凹請他吃葫蘆頭泡饃。西安的泡饃類吃食可有名了,什麼羊肉泡饃、牛肉泡饃……給王安憶要了二兩,給自己要了二兩。當王安憶正要吃的時候,賈平凹問:“你知道葫蘆頭是啥?”王安憶答:“不知道”。賈平凹說:“就是豬的大腸頭,也就是豬痔瘡。”說的王安憶頓時沒了胃口。他就將王安憶那碗端過來,自己一個人吃了——他的飯量恰是四兩。當然故事的結尾是說賈平凹太“嗇皮”,或許賈平凹也不是有意說的,只是沒有注意到忌諱。大男人,更何況是大作家也不至“嗇”到這種程度。但給我們的感覺是賈平凹這個人挺可笑的。賈平凹著作等身,但在創作中也面臨著矛盾和困境,張志忠在《賈平凹創作中的幾個矛盾》(《當代中國作家面面觀》第691頁)中說,賈平凹在跨新世紀的文壇上不可小覷。二十多年的創作之路留下了有俗、有雅的文學大作,但也出現了讓人不得不思索的問題:一是徘徊在自我與作品之間,二是創作的形象和理念的悖立,三是作品中形而上思想與神秘主義的共存,四是女性理想與男權主義的不可調和。張志忠在這幾個方面寫的很深刻,也不失為我們新添研讀賈平凹的文學資料。賈平凹對一些評論家十分反感:“評論家談作家的作品實際上是在讀自己,欣賞別人實際上是在欣賞自我。”(《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賈平凹訪談錄》,張英著《文學的力量——當代作家訪談錄》,第136頁)評論家不致被作家說的如此自戀。然而究其原因是批評家過於草率。賈平凹就甚為抱怨,說作家辛辛苦苦字字血寫出的文章,有些批評家看都沒看,或是隨意大觀後就主觀臆斷,還大聲要尋找好作品。這樣的行為確實損害了作家的自尊心,傷了作家們的心。我想科學的精神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包括作家,神秘主義色彩的充斥也便成為賈平凹永遠的一個痼疾。(寫於2008年,初貼於好心情原創文學網(署名雪中樵客),中山教師部落格(署名雪中樵客,原名)
書法作品
李生寶2
李生寶,男,1958年11月出生於寧夏惠農區燕子墩鄉一個農民家庭,197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林業大學林學系水土保持專業,從此便和農林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82年畢業回到寧夏,到農林科學院林業研究所工作,曾任技術員、工程師、副研究員、林業研究所副所長,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現任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研究員,是我區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李生寶同志從事荒漠化治理研究工作23年,始終把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和科技富民作為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科研方面嚴謹、認真,對工作始終是高標準、嚴要求,不僅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把青春獻給了綠色,獻給了寧夏農業科技事業。他的事跡,在寧夏農業系統受到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