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音樂研究員]

李玫[音樂研究員]

李玫,女,1960年10月出生,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學位]生導師,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音樂史學會理事,中國律學學會理事、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後(2004-2006)。

基本信息

主要簡歷

李玫[音樂研究員]李玫
1986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藝術系古箏演奏專業,師從於已故古箏演奏家姚怡德先生。1996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學專業,師從音樂學家、音樂美學家趙宋光教授、音樂美學家、音樂人類學家羅藝峰教授,獲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專業,師從民族音樂學家王耀華教授,獲博士學位。現主要從事民族音樂學、樂律學及鏇律學及其相關的歷史研究。
80年代,主要的藝術活動集中在古箏演奏和藝術評論方面,曾多次參加省級、國家級的古箏比賽並獲獎,與人合作的古箏獨奏曲《木卡姆散序與舞曲》箏獨奏曲《木卡姆散序與舞曲》由本人首演於1988年,1991年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錄製並向50多個國家廣播,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此曲是被演奏頻率最高的曲目之一,已由多家出版社出版,收入古箏曲集《百花引》、《中國古箏名曲薈萃(下)》等多種古箏曲集,並已列入北京考級曲目第八級和西安的考級曲目第十級。
1986年至1993年在《新疆藝術》任編輯,在此期間,在報紙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藝術評論文章,參預撰寫《新疆各族歷史文化辭典》的音樂條目部分。為香港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撰寫系列文章數十篇,介紹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的歷史文化由來及音樂結構。考察新疆各地諸石窟並開始音樂圖象學的研究,發表了若干相關研究論文。
1993年重回校園,開始為在長期演奏實踐中積累的問題尋找答案,最終形成碩士論文《陝西、潮州、維吾爾族木卡姆音樂中“中立音”現象及人文背景分析》的長文。2000年又在大量田野調查和資料查證的基礎上完成了與碩士論文形成姐妹篇的《“中立音”音律現象的研究》之博士論文,此文先後獲得2001年度福建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2年度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中立音”賴以生存的樂器機制》[上、下]獲中國藝術研究院2002年度優秀科研究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1996-1997年在西安音樂學院任職一年,教授民歌音樂概論。
2000年夏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開始了新的專業生涯,作為一名專職研究人員,主要的工作是參預課題項目及專題的學術研究,並為有關教學單位的本科生、研究生講授課程。

研究成果

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民間音樂中“中立音”現象的樂、律學研究及人文背景分析》(11萬字);
博士學位論文:《“中立音”音律現象的研究》(30萬字);
鏇律學研究:不對稱結構民歌研究(已發表片斷,2萬字);
博士後項目:《歷代燕樂二十八調文獻梳理及實證研究》(56萬字)。

參加課題

1.中國傳統音樂音響資料庫,在課題組中任研究員,負責設計資料庫的檢索框架和文案寫作,經費來源由蔣經國基金會提供,課題隸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已完成);
2.在《20世紀中國音樂史論研究文獻綜錄·新興學科卷》中擔任“音樂聲學”(Acousticsofmusic,音樂音響學)部分撰稿人(已完成);
3.全國藝術學科“十五”規劃國家年度課題《西北高原漢族音樂文化區(色彩區)系統化綜合研究及保護規劃》,負責人;
4.博士後項目為《有關“燕樂二十八調”的歷代文獻梳理及實證研究》,負責人(已完成)。

教學講座

主要涉及有:中國傳統樂律學史專題、民歌音樂概論、鏇律學分析、琴學、音樂地理學及實地調查等等專題。涉及單位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星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揚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等等。
1996年-1997年在西安音樂學院任教期間,主要擔任作曲系、音樂學系及音樂教育系的民歌概論課程、選修課“維吾爾族音樂概論”。在西安電大教中國音樂史;
2000年-2004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講“中國樂律學史專題”、民歌概論、音樂地理學概論、實地調查方法等專題;
2001年曾在揚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為“歷代樂志律志校釋”課題組講“中國樂律學史專題”;
2003年,曾給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研究生開設“音樂學分析講座”;
自2005年起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選修課“東西方樂律學方法評述;
自2005年起在星海音樂學院為研究生開設必修課“音樂學分析”;
2005年10月在武漢音樂學院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音樂學分析”;
2006年10起,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開設系列講座,“東西方樂律學概論”、“音樂學分析方法”
就讀博士研究生其間,同時任福建師範大學音樂系古箏教師。

著作論文

專著與譯著:(按時間順序)
譯著:《歌劇界的趣聞逸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5月北京第一版,15萬字);
專著:《音樂之河――圖說中外音樂史》(27萬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專著:《“中立音”音律現象的研究》(26萬字,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合著:《音樂學概論·律學》(第十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專著:《東西方樂律學研究方法及發展歷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
合著:《國學課堂·律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專著:《中國傳統律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個人論文

只列與樂律學相關主題的個人論文:

《“中立音”源流之猜想》(《中國音樂學》1998年第3期,2萬字);
《中國民間音樂中“中立音”現象的樂、律學研究及人文背景分析》(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4月,11萬字);
《民間音樂中特殊音律現象的律學分析》(縮稿,3千字)韓國漢城大學東亞音樂研究所所刊《Tongyangǔmak》1998年總第20期(英文和韓國文);
《“中立音”調式意義》[上、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黃鐘》1999年第4期、2000年第1期連載,3萬字);
《民間音樂中特殊音律現象的律學分析》[上、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第4期連載,2萬8千字);
《“中立音”研究綜述》(《音樂研究》2000第4期,8千字);
《諸民族、地區、國家民間音樂的測音資料分析》(《音樂文化》2000年度叢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出版,1萬5千字);
《“中立音”賴以生存的樂器機制》[上、下](《中國音樂學》2001年第1期、第2期連載,3萬5千字);
《社會人文環境對文人音樂音律觀念的影響——從古琴徽間音位的變化談起》(“新世紀中國音樂研究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兩卷本之上冊,2002年3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5千字);
《1997年樂律學研究綜述》(《1998年卷中國音樂年鑑》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6千字);
《1998年樂律學研究綜述》(《1999年卷中國音樂年鑑》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8千字);
《用數理研究的方法解讀〈琴書大全〉中的計量方法――蔣克謙所傳以徽間徽外寸分厘數配合徽序號描述各弦散聲相互關係計量方法的數理研究》(第三屆古琴打譜暨國際琴學研討會論文,《音樂藝術》2003年第3期,8千5百字);
《中國民歌中不對稱結構分析系列之一》(《中國音樂學》2004年第2期,2萬字);
《保護無形文化遺產還需建立文化結構形態的系統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及當代藝術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5千5百字);
《相遇不曾謀面--――比較朱載堉與斯台文破解十二平均律的方法》(《中國音樂》2006年第2期,5千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