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火德(1206-1292年),名炳鳳,字閩海,號伯莊,生於福建寧化縣石壁村,任寧化縣儒學教諭,次任江寧縣知縣,三任南淮府通判,四任南安府太守,五任九江府太守。因征寇有功,升任河南節度使,晉封關內候。先妣鍾氏生二子逝世。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瓏、文鳳,戰亂中走散。續娶伍氏為原配。宋末與兄木德及妻伍氏遷往上杭縣稔田鎮豐朗村開基。原配伍氏未育,宋鹹淳四年(1268年)納娶豐朗陳梅山(時任潭洲太守)之女陳氏,婚後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於宋壬辰歲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歲,葬於豐朗崗頭“螃蟹游湖”穴。
原配伍氏,生於宋嘉定元年戊辰歲(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時,娘家在寧化縣禾口村,十六歲與李火德結婚,隨夫遷上杭縣豐朗村,婚後未生育,卒於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時,享年九十一歲。葬於豐朗崗。
繼配陳氏,生於宋鹹佑十年庚戌歲正月十五日酉時,出生於上杭豐朗,十九歲與李火德結婚,婚後生三男二女,卒於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歲十一月九日子時,享年五十三歲。葬於上杭豐朗李家山。
子女概況
三一郎公:原名官懋,字朝文,號元培,諱堡深,以名思榮。生於宋鹹淳五年(12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時,1293年25歲時從豐朗遷居太坪湖開基,卒於1339年六月二十一日申時,享年71歲,妣邱氏(生卒失考)田氏,生於宋鹹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初一日未時,婚後生六子,即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千三郎、千四郎、百十郎。卒於元致和元年(1328年)5月,享年55歲。邱、田氏與公合葬於上杭縣稔田鎮太湖村林七坑口“張天海螺形”。
三二郎公:原名宦懋,字朝宗,號乾培,諱堂深。生於宋鹹淳七年(1271年)十月十九日卯時,元至三十一年(1294年)甲午科中武舉,1296年選任江西贛州於都象湖鎮(今屬瑞金縣)都閫府職,1332年奉旨護送少帝進京接位,至上都即帝位為順帝,順帝即位後,朝廷內斗甚烈。公於1333年偕同次子百十七郎棄職隱居於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寶山,改名賢德,百十七郎改名續德。卒年失考,原葬於鬆口(今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竹山腦鳳形,以後子孫把公墳遷葬福建上杭縣稔田鎮祝田村虔州坊蛇子岌。妣范氏生於1270年六月十三日酉時,卒年失考,生二子即百十二郎、次百十七郎。繼妣王氏,生卒年失考,公與王妣在象湖任職時結伴,生一子即:百十九郎。
三三郎公:原名朝美,字景成,號坤培,諱基深,別名秀仲。生於1273年八月十五日酉時,邑庠生,列授州司職。1293年從豐朗遷居楊梅洞。1295年因兵亂攜妻鄭氏和子四五郎遷居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溪口開基。卒於1367年三月十四日亥時,享年95歲,葬於程鄉溪口。妣鄭氏生於1273年七月初一未時,卒於1368年三月十九日未時,離年90歲。生五子即:四五郎(仁)、四六郎(義)、四七郎(禮)、四八郎(智)、四九郎(信)。次妣林氏生一子:仕寶。公妣骸骨於1421年由七世孫子賢、子貴遷葬於福建上杭稔田鎮田背村張坑裡余屋角上穴,墳形飛鳳落洋。下穴是三世祖四六郎墓。
人物評價
根據史料記載,李火德除正常官場經歷外,其人生並無什麼輝煌壯舉。唯有與常人不同的是,他原配未育,沒有自己的後代,長期忠貞地守著原配夫人伍氏,過著兩人世界的寂寥生活。這是難能可貴的,三妻四妾風行的年代,又面臨無後的悲境,他的選擇彰顯了他的品格。他是有品德的人,也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史書記載他“為人直諒溫愨,有孝義忠信之行,非其義不苟取”,“殷於資,不嗇施予”,因此他在當地獲得了很高的威望。
軼事典故
螃蟹游湖風水
李火德於1292年8月6日卒後,擇於九月丙午日寅時送葬,送柩至豐朗崗時,霎時天空雷鳴電閃,大雨傾盆,送葬之人皆停棺避雨。大雨過後,頓時雲開見日,送葬隊伍回到原處,已不見棺柩,自陷成墳,遂成天葬風水好地,裔孫於此培土成墳立碑為墓。但以後每年碑石都會下陷一字(據說碑每陷一字李氏就會出一位顯要),清乾隆五年(1740年),裔孫認為,隔幾年要更換碑石,甚麻煩,則用大石板埋在碑下,從此碑石不再陷字。
婚事趣聞
李火德因夫人未曾生育,身邊無子。一日路過鄰家,觸其狗吠,一悍婦出而見之曰“我以為誰?是崗頭絕後佬也。”公聞其言,暗怒而回,到家悶坐不思飲食,妻伍氏見狀,便問其故。公曰“我一生積善,何以天虧我也”。遂告知。伍氏聞言,沉思片刻,忽而轉怒為喜,善言慰之:“妾聞仁者,必有後,吾願娶側室,以傳汝後”,遂求神問卜俱征吉兆。後續陳氏,婚後九年連生三子二女。
李火德
李火德
據《李氏族譜》記載:李火德,宋天禧二年(1018年)生於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後遷上杭縣。按統宗統系的《李氏族譜》譜系排序,李火德為八十二世。被統宗統系者大話為南方李氏大始祖。李火德真的是南方李氏大始祖嗎?非也。一說李火德,字丙鳳,號閩海,宋開禧二年(1206)丙寅歲十一月初八子時生於寧化石壁村。此說記載,李火德屬隴西李氏的27世裔孫。
查閱《李氏族譜》對照國史,我們輕易而舉地發現,至少有若干位早期入閩人物不是李火德的後裔。
一位是唐朝名將李晟,字良器(727-793),-綽號“萬人敵”,為中唐時期的頂樑柱。多次拯救國家的業績使李晟成為與郭子儀、李光弼齊名的唐朝中興名將,但功勳太大的將軍總是讓皇帝不放心,李晟平叛後,功高震主,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适明授其司徒、中書令等顯職,暗削其兵權,並將其15個兒子遠派各地為地方官,其中第10子李憲授洪州刺史,舉家遷南昌。晟公李氏的南遷,和其他客家人因躲避戰亂南遷不同,他們屬於為官占籍,即因為做官而南遷。李憲子李游為宜春郡侯。
李火德於宋天禧2年(1018年)出生在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後遷上杭縣。按《李氏族譜》譜系排序,李火德屬為隴西李氏第八十二世。而李晟在《李氏族譜》譜系排序為隴西李氏第六十二世。其子李憲入江西和後裔李邁入興國均在唐朝,比李火德出生時早250年左右。所以,稱李火德為南方李氏大始祖,與歷史事實不符。
另一位是唐朝末代皇帝--哀帝李祝,於公元908年被朱全忠殺害,葬於溫陵。溫陵,即今福建泉州市的別稱。
唐哀帝李祝被《李氏族譜》譜系排序為隴西李氏第六十九世。
唐哀帝李祝被朱全忠殺害時,其幼子李熙照才歲余。當時朱全忠試圖對李唐後裔斬草除根,把唐昭宗的八個兒子全都殺光了。危在旦夕的李熙照在其堂叔李開來的機智保護下逃出虎口。
李開來,字瑞采,生於公元831年。李開來之祖系也屬隴西李氏,一世起於李利貞,屬六十一世冕郎公之子莘郎公之裔。唐室遭難時,李開來任浙東尉。公元908年,他已是77歲高齡,他把李熙照從危難之中救出後,從河南洛陽彎山繞道,日潛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終於逃回李開來的原籍——福建邵武。
李熙照隨堂叔來到福建邵武后,以李開來為義父。李開來自己生有一子,名熙臨,後夭折,李開來便以李熙照為嗣。
浙東尉李開來和唐哀帝李祝之子李熙照的事實鐵證:隴西李氏的宗族支系入閩者,早在李開來、李熙照時已有明確記載。自唐末迄今,隴西李氏入閩的歷史已有1100多年之久。不說77歲高齡的李開來公元908年救出李熙照後逃回的是李開來的原籍——福建邵武。單說李熙照公元908年來到福建邵武,從時間上也比宋天禧二年(1018年)生於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的李火德,至少早110年以上。置六十九世的李開來和七十世的李熙照於不顧,而稱八十二世的李火德為李氏入閩始祖,或稱八十二世的李火德為南方李氏大始祖,均與歷史事實不符。
第三位是抗金名臣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曾任觀文殿大學士。宋欽宗時,官至丞相。宋紹興十年庚申歲(1140)卒於福州倉前山欏來精合寓所,葬懷安縣桐口大嘉山南麓(今屬福建省閩候縣中房鄉湖裡村),享年58歲。
李綱生有七子,其中一子為李貴(原名復,又名信甫、顯(王番)),生於公元1106年,歷任左修職郎、福建建安府建陽縣主簿、山東令尹、河南歸德州令尹,公元1135年30歲時,因岳飛破水寨,招降楊欽兵亂,攜妻帶子到河南歸德州居住。李貴卒於公元1181,年享年76歲,葬於歸德州。
李貴之長子李燔,又稱奎公,又名文宿,別名傑,號興隆,生於宋建炎三年己酉歲(1129),六歲時隨父遷居歸德州。李燔(奎公)在宋朝官至樞密副使,然而受奸臣陷害,逃回歸德州隱身,改名李奎。時金兵入侵,搶掠燒殺,民不聊生,李奎為避金人之禍,從河南歸德州攜五子孟佑遷居江西贛州石城渡,開荒種地。李燔卒於宋淳熙六年(1179),享年51歲,葬於江西石城。
從李綱“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和李綱“宋紹興十年庚申歲(1140)卒於福州倉前山欏來精合寓所,葬懷安縣桐口大嘉山南麓”的史實看,所謂的“南方李氏大始祖李火德”也與抗金名臣李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綜上所說,所謂所謂李火德是“南方李氏大始祖”或“李氏入閩始祖”的說法不能成立。
但是,亂認、冒認祖宗者大有人在。如:
泉州李氏始祖李君懷,是唐末隨王審知入閩的,部分李氏族譜舊譜已追溯到李淵之子李元祥,但由於無法與歷代天子之後較真,於是,近年泉州各地的李氏的新修族譜,就隨大流,冒入上杭李氏始祖李火德世系。結果,唐末的李君懷成了南宋李火德的十代孫。正因為冒認,泉州《同安李氏族譜》中收錄的李君懷四世孫李子祥墓碑文的記載,李子祥在其十四世祖李火德出生前六十年去世。
《詔安李氏族譜》稱李火德是李伯瑤的四代孫(如此每代人都是100歲左右生子)。
《平和侯山李氏族譜》直接廢了以李伯瑤為祖的世系,而直接接入汀州李火德。如此李火德到其下傳的第十代李仁甫1324年生,只用了五十餘年,平均五六歲就生兒子。
《福州福建李氏支譜》新譜,將世系接入李火德下十三世,結果十三世祖李火德的出生時間竟然在其十三代孫李逸軒之後。
《廣東五華李氏族譜》自辱其祖,將自己始祖李敏貶為李火德七世孫,而李敏之孫李潘又是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如果李火德,字丙鳳,號閩海者,真為宋開禧二年(1206)丙寅歲十一月初八子時生於寧化石壁村,豈不是九世孫比九世祖大61歲了嗎?如果李火德為宋天禧二年(1018年)生,歷九世傳至李潘,又豈不是平均14歲傳一代嗎?
所謂“李火德是南方李氏大始祖,現居於港、澳、台及東南亞的李姓華人多是李火德的後裔。”明顯是統宗統系者放衛星的大話。 (江西贛縣 邱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