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音樂家,山東省音協主席,中國音協理事,濟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部長。
1931年,考入省立(濟寧)第七中學。1934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春,加入山東各地抗敵救亡協會和山東文藝界抗敵救亡協會,擔任秘密社刊《聯繫報》編輯,負責報導救亡活動情況。 同年7月,畢業回家鄉參加了濟寧縣學生抗敵後援會,參加《抗戰新聞》 小報的編輯。9月,到城東南賈村國小任教。其間,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萬明禮(萬里)。
1938年1月,赴延安。8月,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結業後分配到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工作。 1945年秋始,先後擔任過宣傳隊(戰士劇社)的音樂教員、政治指導員、宣傳隊長、旅部宣傳科幹事、團俱樂部主任、文工團音樂股長等職,為部隊培養了大批音樂藝術人才。在這期間,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 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模範戰士何永福》、《王洪九,你個“老中央”》、《別讓它遭災害》、《夏收小調》,均為其夫人蒙沙(真名王霞嵐)作詞,被解放區和國統區人民廣泛傳唱,解放後又在電台播放,影響深遠。1946年到1947年7月,歷任山東軍區兼新四軍文工團政治教導員、華東軍區文工團政治教導員。因工作成績顯著,被華東軍區記一等功。
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7年間,曾任南京軍區宣傳部副部長、濟南軍區文化部長,全國音協理事、山東省音協主席,為部隊文化工作和專業團隊的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參與籌建前衛歌舞團,主要開展了民族樂隊的組織、業務建設,使前衛民族樂隊的藝術水平得到提高。1962年,他作為山東省音協主席主持召開了全省民間音樂座談會,提出了蒐集、挖掘、研究、編寫民間音樂的任務。是年,他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先後以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政委、中國藝術團團長和中國音樂家的身份,出訪了朝鮮、日本、阿爾巴尼亞、智利、古巴等國家,為增進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做出了貢獻。
革命烈士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6年10月30日,含冤去世。1978年,中共濟南軍
區黨委為他平反昭雪,追認他為革命烈士。1987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李
淦歌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