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李少春自幼隨父李桂春練功學戲,後從陳秀華、丁永利學老生、武生戲,打下文武技藝的堅實基礎。後拜師余叔岩,得其親授《戰太平》、《定軍山》、《打漁殺家》等劇。同時從多方面鑽研楊派(楊小樓)藝術,技藝日進,馳名南北。20世紀30年代末組班演出。李少春是文武兼長的演員。文戲師承余派,武戲宗法楊派,並有自己的創造。他行腔以圓熟婉轉和低沉迴蕩取勝,念白跌宕有致,演靠把戲、短打戲、紅生戲各具特色,得心應手。
藝術特色
由於李少春既不獨宗一派,自然很少門戶之見,從而開創了放眼各家,融會貫通的獨特風範。比如余叔岩的演唱富於韻味,講究四聲,李少春在嚴守師訓的同時,又虛心學習周信芳刻畫人物細緻逼真的表現方法,還大膽吸收馬連良瀟灑飄逸的特點。他演武戲則在楊派武生的基礎上,融入蓋派(蓋叫天)表演藝術的優長。因為他演戲的明確宗旨,就是力求演出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通過視聽藝術去感染觀眾,從不譁眾取寵,單純賣弄技巧;或以某派某家嫡傳親授為標榜。因此,他塑造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耐人尋味。
李少春幼功極為紮實,戲路寬廣,博採廣取,勇於創新,雖然宗余、宗楊,但不拘泥成規,善於體察劇情,運用技巧、程式刻畫各類不同人物。文戲唱腔韻味清醇,身段優美,表演細膩;武戲長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開打迅疾乾淨;演猴戲氣度飄逸,身手矯捷,對武打套路多有創新。
李少春的扮相清秀,嗓音寬厚,唱腔清純,身段優美。他的表演感情飽滿,武功出眾,擁有大批的追隨愛好者。
代表劇目
京劇《野豬林》是李少春在繼承了楊小樓的劇本基礎上,自己創新編排的一出新戲,成為他的傳世之作。從立意、框架、場景設定、情節的貫穿,人物的刻劃,角色的唱、做、念都是李少春親自構思、設計,費盡了心血,可以說這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一部經典劇作。但是,他尊重傳統,尊重老師,注意吸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劇本最後請翁偶虹填寫和潤色)。在編演過程中,他還得到袁世海很好的合作,而且畢恭畢敬的徵求了郝壽臣的指點,得到了贊同和支持。正是李少春的虛心、熱情、寬容和誠懇,眾星捧月,使這個新劇目在劇壇上大放異彩。1949年在上海連演七十多天,上座始終不衰。
其常演老生劇目有《戰太平》、《定軍山》、《空城計》、《珠簾寨》、《斷臂說書》、《打棍出箱》、《紅鬃烈馬》、《擊鼓罵曹》、《寶蓮燈》、《洪羊洞》、《打漁殺家》、《打金磚》等。常演武生劇目有《挑滑車》、《兩將軍》、《長坂坡》、《戰翼州》、《惡虎村》、《三岔口》、《武松》、《連環套》、《八大錘》、《金錢豹》等。常演猴戲有《水簾洞》、《鬧天宮》、《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後孫悟空》、《十八羅漢斗悟空》等。新編、改編代表劇目有《野豬林》、《響馬傳》、《將相和》、《滿江紅》、《雲羅山》等。現代戲有《白毛女》、《紅燈記》等。
李少春劇照
流派傳承
李派藝術的影響相當深遠,除了李少春弟子外,還有許多仿效者和追隨者。其弟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正式磕頭拜師的有:董文華、譚元壽、孫振林;另一類是由於組織推薦或家屬安排以弟子身份向李少春先生學習的有:李小春、錢浩梁、裴艷玲、馬少良、俞大陸、祝元昆、王鳴仲、茹元俊、盧英麟等及其子李浩天、李寶春。以允文允武為藝術特色的仿效者更是眾多,較有成就的有:李光、宋玉慶、葉金援等,中青年一代有:于魁智、王平、王立軍、李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