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李金泉創立的京劇老旦李派藝術又稱“新李派”,具有激越醇厚、細膩委婉、清新俏麗、聲情並茂的特點。
李金泉是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第三期學員,初學老生,後改老旦。從藝期間先後受教於文亮臣、徐壽祺、孫甫亭、劉俊峰、時青山等前輩大師。後拜前輩老旦名家龔雲甫得意門生——京劇老旦藝術家李多奎為師。他以愛徒兼義子的雙重身份,得到李多奎的真傳。李金泉因此得以遠學龔派, 近學李(多奎)派, 兼收兩家之長。他嗓音行腔高亮清冽、圓潤甜脆,既具有龔派的“衰音”、“嬌音”、“脆音”,又具備李派的“寬音”、“醇音”、“蒼音”、“澀音”,為繼承、發展京劇老旦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藝術特色
李金泉從小就重視音韻鑽研,又向崑曲名家曹心泉學過崑曲,因此行腔韻味醇厚。加之基本功紮實,演唱技巧全面,戲路寬,善於塑造人物,又善於自己設計新腔。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因戲創腔、以腔唱情,在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的舞台實踐過程中,他融龔派、李派的優長,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和對京劇藝術的理解和追求,逐步創立了新的老旦藝術流派。他的老旦藝術不僅有女性化的演法,同時也強調唱腔高亢蒼勁。
他的創新給予和豐富了老旦藝術的更多色彩,創造了京劇老旦史上的一個新天地。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這些老旦主演的劇目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表演技能及創造天才。他和花臉大家袁世海創演的《李逵探母》中很多唱段廣為流傳。其中創造的“反二六”,是老旦行從未有過的板式。他在這段自己創造的新腔中,唱出了李母愛子的深厚感情,以及慈母對遊子的舐犢心情。這段新腔激越委婉、細膩奔放、剛中有柔、柔中寓剛,稱得上是京劇發展史中的經典之作。
李金泉的老旦舞台藝術重視以情帶唱、以唱抒情,往往從劇情的需要出發,注重對角色情感的挖掘。他的唱腔聲情並茂。在吐字、發音、歸音、氣息等技巧的運用上精到講究,即便扮演次要角色,如《穆桂英掛帥》的佘太君、《六月雪》的蔡婆婆、《響馬傳》的秦母、《王佐斷臂》的乳娘、《宋景詩》的宋母以及現代戲《白毛女》的大春娘,他都能以一兩個唱段再加上精湛的念白和情感交融的表演動作,達到絕妙的烘托作用,在全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李金泉主演的代表劇目中,包括唱、念、做、表,都是從挖掘人物內心世界,表達思想感情出發,繼承傳統而又不拘泥於傳統,志在創新而又不炫耀創新。他所塑造的人物無不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即便是扮演次要角色,如《謝瑤環》中的肖鄭氏、《白毛女》中的大春娘、《響馬傳》中的秦母,都能在一兩個唱段上配合精湛的念白、演唱和細膩的表演,加強了同場人物的感情交流,收到了強烈的舞台藝術效果。
代表劇目
李派常演的傳統保留劇目有《釣金龜》、《行路訓子》、《哭靈》、《遇皇后》、《打龍袍》、《太君辭朝》、《徐母罵曹》、《甘露寺》、《大登殿》等;合作演出新編劇目有《宋景詩》、《穆桂英掛帥》、《六月雪》、《西廂記》、《西門豹》、《清風亭》、《除三害》等;參加演出的現代戲有《白毛女》、《林海雪原》等;李派代表劇目《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成為老旦經典保留劇目。
流派傳承
李金泉一生誨人不倦,將自己幾十年來舞台實踐經驗和創作體會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弟子和學生。早年王晶華、李鳴岩、王夢雲、王曉臨等都得到李金泉的教授和指導。他的弟子和教授過的學生有李春芳、田文玉、柳素霞、杜福珍、孫花滿、張嵐、劉桂欣、周冬英、趙葆秀、劉莉莉、林雅雯、任芳華、劉英、于軍、王玉梅、閔玲娣、於泓濡、郭躍進、張文潔、袁慧琴、李麗萍、田萍、周力、呂昕、胡鏇、賀敏、顧艷秋、張麗英、石春香、李雨鍾、馬玉清、王曉磚、樊鳳來、程起榮、門麗傑、李冬梅、牛玉玲、譚曉令、康靜、翟墨、景壽林、白福恩、王桂英、陶勇君(台灣地區)、成彧雯、溫娜、王樹森、溫雪竹等,相繼成為當代京劇老旦之翹楚,再傳弟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