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1年1月2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序曲:《世紀第一春》(李東橋、李梅、田敏、冷明宇、吳亞玲、余順、孫靜、蕭雅、閆學晶、董寶貴、李欣、李勝素)
2004年12月22日,農曆甲申年十一月十一日,晚:第1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揭曉。李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戶戲《遲開的玫瑰》,秦腔《西湖遺恨》中喬雪梅、李慧娘扮演者)獲得戲曲主角獎。
2005年2月23日,農曆乙酉年正月十五日,晚: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評選揭曉西北數家主流媒體共同主辦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評選活動”在西安新城劇場落下帷幕。本次“中國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評選活動”歷時數月,在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十家主流媒體的組織下,數百秦腔愛好者及在職演員參加了評選,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有32人參加了最後的複賽和決賽。當晚,最後剩下的16名選手(8名四大名旦選手和8名四小名旦選手)進行了最後的角逐。經過來自專家、媒體、觀眾等共同組成的評審團現場打分,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最終獲得“四大名旦”稱號,各獲得5萬元現金;李軍梅、袁丫丫、劉穎、梁少琴獲得“四小名旦”稱號,各獲得獎金2萬元。獲得“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稱號的演員日後不久巡演大西北。
2005年2月27日,農曆乙酉年正月十九日,下午: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參加甘肅戲迷聯誼會及“2005秦腔盛典”專題晚會。剛剛榮膺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稱號的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及“四小名旦”稱號的李君梅、袁丫丫、劉穎、梁少勤首次集中亮相金城蘭州甘的肅省廣電中心大廳,向觀眾們零距離展示她們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在下午舉行的“好戲連台迎春納福”新春戲曲演出活動現場,8名秦腔名旦展才獻藝,參加了甘肅戲迷聯誼會,並在隨後舉行的“2005秦腔盛典”專題晚會上一展才藝,共同演繹秦腔經典唱段,給廣大觀眾及戲迷朋友們送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秦腔表演。
2005年3月16日,農曆乙酉年二月初六日: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參加“演唱大西北”巡迴演出活動
本年新評選出的秦腔四大名旦: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副團長李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藝術指導李娟、西安市五一劇團青衣演員齊愛雲、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柳萍以及秦腔四小名旦:畢業於陝西省藝術學校的青年團演員李軍梅、天水市秦劇團演員袁丫丫、青海省西寧市秦劇團演員劉穎、蘭州市秦劇團演員梁少琴參加西北五省(自治區)聯辦的“演唱大西北”巡迴展演活動,於3月16日、3月17日在寧夏人民會堂舉行專場演出。
2005年4月23日,農曆乙酉年三月十五日:“大秦之聲——‘秦腔四大名旦’晉京匯報演出”舉行由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省文化廳等舉辦的“大秦之聲——‘秦腔四大名旦’晉京匯報演出”在中國政協禮堂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是秦腔1958年進京和13省巡演之後47年的又一次出征。此次演出匯集了西北5省區的12家院團200多名演員,以及52人的管弦樂隊。演出以“秦腔四大名旦”的表演為主體,為觀眾展現秦腔獨有的風采。“秦腔四大名旦”是當年元宵節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聯合評選出的秦腔藝術領軍人物。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李梅、李鵑,西安五一劇團的齊愛雲,寧夏銀川市秦劇團的柳萍,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四大名旦”稱號。四人曾分別獲得過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5年8月25日,農曆乙酉年七月廿一日,晚:第三屆中國秦腔藝術節開幕。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省文化廳、省文聯、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節”,在蘭州開幕。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節開幕式在近水廣場舉行,李東橋、李梅、周樺、朱衡等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在開幕式上各展絕活。本屆秦腔藝術節參演劇目以秦腔為主,同時兼顧西北五省區的優秀地方戲曲劇種。
2006年5月16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十九日,下午: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一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應邀來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員,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四位。他們下午在大會堂劇院示範了各項絕技如飛劍入鞘、水袖、髯口、長綢、槍花及轉手絹等。
2006年5月17日,農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19時30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二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應邀來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員,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四位。
演出劇目
眉戶戲《五更鳥》
眉戶戲《放飯》
秦腔《合缽》
秦腔《烙碗記》
碗碗腔《借水》
2006年5月18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廿一日,19時30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三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應邀來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員,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四位。
演出劇目
眉戶戲《訂親》
秦腔《鬼怨》
秦腔《殺廟》
秦腔《活捉三郎》
秦腔《斷橋》
2006年8月29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初六日,晚:中央電視台2006陝西戲曲展播周直播秦腔傳統折子戲專場。“中央電視台2006陝西戲曲展播周”的一場重頭戲——秦腔傳統折子戲專場於在西安人民劇院上演,本場演出由有“西北戲曲最高學府”之稱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中青年秦腔表演佼佼者擔綱主演,而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也對這場頗具專業水準的秦腔演出進行了現場直播。
“梅花獎”得主雲集,李娟、李東橋、李小鋒、李梅這四朵“梅花”,在任小蕾、王新倉、丁良生、穆小朋、張蓓等人的“烘雲托月”下,依次綻放。劇情扣人心弦,觀眾掌聲如潮,眾“梅花”大秀秦腔傳統絕技,令人拍案叫絕。
“月黑風冷星黯淡”,大漠關塞間,李娟飾演的楊七娘,身披靠旗,英姿颯爽,一桿桿花槍合圍擲來之時,她或用靠旗靈巧挑回,或雙腳躍起同時踢出,雉尾拂動,全場掌聲雷動。而當她將城樓上所掛紅燈射滅之後,雙方短兵相接,一通好戰。“狂風吹動了長江浪”,隨著一聲唱腔,李東橋登場,將那位雄姿英發、少年得志的江東周郎演繹得是惟妙惟肖,他怒髮衝冠,翎子緩緩豎起,把借荊州的“劉皇叔”逼得涕淚交流,言語間英氣十足,一段道白念來更是氣勢軒昂。《烙碗計》里,“文武小生”李小鋒扮演14歲的小定生,冰天雪地間,一句“小定生前院裡淚如泉湧”便迎來了個碰頭彩,一段“滾堂甩髮”絕技,使人眼花繚亂。就在參加展播周之前,李小鋒還四易其稿重排了《劈山救母》,自己“一趕三”,扮演小生、老生、武生,可謂是文武雙全、昆亂不擋。壓軸戲是李梅的一折《鬼怨·殺生》,使全場演出達到了高潮,所吐出的那一團團火焰,有幽怨,有憤怒,有希冀。
2006年8月30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初七日,晚:中央電視台2006陝西戲曲展播周第三天。“中央電視台2006陝西戲曲展播周”第三天,播出秦腔《游西湖》,由李梅、齊愛雲、柳萍、任小蕾等主演。另外,今日下午播出的《杜甫》,曾經獲得第三屆秦腔節頭獎的劇目,李東橋飾演杜甫。
2007年2月11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四日,15時:慰問在京陝西鄉黨大型戲曲專場演出舉行。陝西省市20多位秦腔名家赴京,在首都民族文化宮舉行慰問在京陝西鄉黨大型戲曲專場演出。此次活動由陝西省政府駐京辦主辦,中國劇協和省秦腔藝術協會協辦。為了讓在京工作的陝西鄉黨感受到家鄉父老的深情厚誼,讓他們在新年到來之際聽到渴盼已久的秦腔,20多位秦腔名家趕排了精彩節目。參加演出的有馬友仙、李東橋、侯紅琴、張濤、齊愛雲、丁良生、張保衛、王新倉、李淑芳、劉隨社、胡林煥、李梅、李娟、李小鋒等,他們除清唱拿手唱段外,還演出折子戲《打柴勸弟》、《表花》、《虎口緣》、《藏舟》、《三滴血》等。
2007年2月21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初四日:梅花映湖城·首屆賀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舉行。由銀川市文化廣播電視局主辦的“梅花映湖城·首屆賀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活動於2月21日至2月27日在寧夏人民會堂舉辦。
此次活動演出6台本戲,1台折子戲。特邀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戲劇梅花獎得主譚建勛、李小鋒、陝西省秦腔名家劉隨社、胡林煥等,與市秦腔劇團演員聯袂上演傳統戲《周仁回府》、《金沙灘》、《六月雪》、《秦香蓮》、《游西湖》,現代戲《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折子戲《鬼怨》、《武松殺嫂》、《打神告廟》、《殺狗勸妻》等。
2007年2月27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初十日,14時:梅花映湖城·首屆賀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第七天,在寧夏人民會堂舉行。
演出劇目《鬼怨》(李梅)
2007年4月9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廿二日: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舉行
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舉行,由蘭州歌舞劇院主辦。本日以清唱專場開場,李小鋒、李娟、李梅、孫存蝶、任小蕾等參加演出。
2007年7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十五日,晚:“2007和諧發展·軍民共建新陝西”戲曲綜合演唱會舉行
為慶祝建軍80周年,一台名為“2007和諧發展·軍民共建新陝西”的戲曲綜合演唱會在易俗大劇院舉行。演唱會由陳愛美、張曉斌主持,馬友仙、李東橋、李梅、李小鋒、米東風、張新尚、劉隨社等登台獻藝,演出秦腔清唱《洪湖赤衛隊》、《智取威虎山》等選段、眉戶清唱《遲開的玫瑰》選段、獨唱《我和我的祖國》、《當你需要的時候》,以及獨角戲、喜劇小品等。
人物成就

對於她的藝術成就,《人民日報》、《中國戲劇》、《中國文化報》、《中國演員報》和上海《新民晚報》、香港《文匯報》以及歐洲的一些報刊都有評價,認為她既有影視演員的逼真,又有歌唱演員的聲樂素質,更有戲曲演員的表演才能,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被譽為“秦腔一枝梅”。1997年被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拜師弟子
1.王萍--陝西省藝術職業學院化妝系教師(全國戲曲院校銅獎)
2.張雅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與梅花獎齊愛雲共同參加200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火焰駒·表花》)
3.孫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四小名旦”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