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曉白出生於黑龍江省雙城縣韓家甸。9歲入私塾讀書,17歲入雙城縣中學,因家庭困難輟學,18歲考入黑龍江省陸軍教導隊為學員。“九·一八”事變,馬占山率部在嫩江江橋抗擊日本侵略軍,其壯舉激發了黑龍江省陸軍教導隊學生的愛國熱情。李曉白拋棄學業,追隨馬占山參加了學生隊,進行抗日鬥爭。1932年春,馬占山部隊失利潰散,李曉白也返回家鄉。
人物經歷
1932年秋,李曉白南下尋找抗日救亡會,流浪到安徽省靈壁縣泥河當國小教員。1934年秋,離開安徽到達北平。1935年投身到王以哲所屬的東北陸軍一二九師當司藥(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原為東北軍番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北軍129師黨代表。西安事變他作為東北軍代表參加隴東抗日救亡會(張學良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時由東北軍105師、129師擔任主要任務)。
1937年,李曉白任河南確山縣竹溝鎮辦事處衛生隊隊長。後被黨組織調到泌陽縣,以開設醫院作掩護作地下工作。1938年被調到竹溝鎮辦事處,任挺進總隊醫院院長、政委。1941年起,先後任新四軍第五師政治部特派員、鄂中反清鄉委員會委員、鄂中地委中心縣對敵部部長、分區司令部情報科科長、新四軍五師司令部情報科科長。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歲月里,特別是在白區及做情報工作時,不畏艱險,投身抗日救國活動,為黨在白區開闢工作做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李曉白被調到哈爾濱市任哈南獨立團縣總隊團長、雙城總隊政委,雙城縣公安局長。面對土匪猖獗、環境險惡的嚴峻形勢,他積極投入土地改革和剿匪鬥爭,特別是對雙城縣公安建設,保衛人民政權做出了突出貢獻。隨後,歷任松江省公安廳治安科長、巴彥縣縣長、松江省法院院長,1951年10月任呼蘭縣縣長。
1955至1966年,歷任哈爾濱市人民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哈爾濱市服務局局長、農業局局長、市人民委員會秘書長。任職期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勤奮工作,廉潔奉公,為哈爾濱市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李曉白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打擊迫害,多次被揪斗。但他堅信黨、相信民眾,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
1970年李曉白任哈爾濱市機械局副局長、副書記。1973年任中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1980年任市政協副主席。他認真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廣交黨外人士。特別是在恢復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干擾破壞癱瘓十年之久的市政協工作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為鞏固和發展哈爾濱市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貢獻。
1990年11月李曉白因病去世,終年80歲。
軍隊中的黨代表是指在一支由某個政黨領導的軍隊中,為了保證該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戰鬥任務的順利完成乃至該政黨奮鬥目標的順利實現,由該政黨派遣到這支軍隊里代表該政黨從事領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建設工作的專職工作人員。 如紅四軍軍長為朱德,黨代表是毛澤東。
我國最早的黨代表制度,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吸收蘇聯紅軍黨代表制和陸軍學校的經驗,師法蘇俄,以黨建校,以校建軍,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即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時,在黃埔軍校建立起來的,它是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聯合中國共產黨,實行了國共兩黨合作、共同創建了黃埔軍校的一個成果。 1924年5月,黃埔軍校剛開學,孫中山便委任廖仲愷為駐校的國民黨黨代表,使他成為我國擔任黨代表職務的第一人。11月,在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的指示下,時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將黨代表制度在軍校教導團中實行。1925年秋開始,黨代表制度陸續在國民革命軍的一些部隊中實行,其具體內容為:陸軍的連以上各級,海軍局及下屬各艦,機關的各軍、師司令部下屬的參謀部等,均設定黨代表,作為國民黨在軍隊中的代表,監督同級軍事官長行使職權,凡呈請、命令、通告和指揮事宜,均須黨代表副署方能生效。黨代表還負有輔助同級軍事官長鞏固部隊和維護軍紀的責任,於必要時得直接指揮部隊;負有指導同級黨支部和政治部的責任,有權停止同級黨部的決議執行。1926年2月,中央軍事委員會為了在國民革命軍中全面推行黨代表制,正式頒布了《國民革命軍黨代表條例》。
在1928年中共六大前後,中共中央接連多次指示紅軍廢除黨代表制度,改為政治委員制度。根據該指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工農紅軍中的各級黨代表於一九二九年起改稱政治委員,一九三零年起,營一級的政治委員改稱為政治教導員或政治協理員,連一級的政治委員改稱為政治指導員。從此紅軍的黨代表制改為政治委員制。這個職稱是改變了,而原有黨代表制度的本質卻沒有改變。所以政治委員制始終為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所沿用。並在長征、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邊境自衛反擊戰與和平建設中不斷改進和提高,有了更大的發展和創造。它的基礎和路線,都是在黨代表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