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光反唐之戰

發生於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涇原將士在京城叛亂事件。

作戰時間

興元元年(784年)二月至七月,曾任檢校左僕射、兼靈州大都督、邠寧節度使等職的李懷光,趁涇原兵變德宗蒙難,公開以武力與唐廷相對抗的軍事行動。

作戰經過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涇原將士在京城叛亂(參見涇原兵變),德宗避難奉天(今陝西乾縣)。朱泚僭號稱帝後,李懷光奉旨率軍救駕,在奉天解圍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當朱泚還走長安後,德宗卻聽信宰相盧杞、度支使趙贊、神策軍使白志貞等奸佞的讒言,命懷光乘勝追擊朱泚,收復長安,不許率部到奉天見天子。李懷光屯軍鹹陽,一再揭露盧杞等人罪惡,直到把他們貶為遠州司馬,又上疏殺掉德宗信任的宦官翟文秀。但他仍不進軍配合李晟作戰,準備謀反。當初在解奉天之圍後,德宗派人邀請吐蕃出兵幫助官軍收復京城,吐蕃相尚結贊說沒有主兵大臣李懷光署名制書不出兵。德宗派翰林學士陸贄曉諭李懷光,他仍固執不署敕,尚結贊也不進軍。

興元元年二月,德宗加封李懷光太尉,增食實封,兼賜鐵券,派遣神策右兵馬使李升等喻旨。李懷光憤怒地投鐵券於地,說朝廷這樣做是逼他造反。當時,李懷光的部將韓游瑰還在奉天執掌兵權。李懷光寫信約他同謀反唐。韓游瑰卻向朝廷密告此事。第二天,李懷光去信催促,韓游瑰再次密告德宗。過幾天,李懷光又派人同韓游瑰商談,被韓拘捕。李懷光公開宣言:我今與朱泚聯合反唐,車駕應當遠避。

面對關中這兩個反唐對手,唐德宗只得轉到梁州(治南鄭,今陝西漢中市)避難,以躲其鋒。這時,李晟已移軍東渭橋,準備進攻被朱泚占據的長安城。李懷光再次襲擊鄜坊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行營節度使楊惠元等軍,把鹹陽主力移向好畤(今陝西麟遊縣武亭川上游),其部屬往常同官兵鬧磨擦。

朱泚探知李懷光在後方擾亂官軍時,高興得要給李懷光加官進爵。李懷光向岐、邠二州掠奪,二十日後,又掠奪涇陽、三原、富平等地,從同州(治馮翊,今陝西大荔縣)開往河中(治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李懷光大將孟涉、殷威勇從三原帶數千人投奔李晟。韓游瑰殺李懷光留後張昕,率邠州(治新平,今陝西彬縣)歸順唐廷。戴休顏在奉天宣示軍中:李懷光已反叛朝廷,於是上城拒守。德宗決定授予韓游瑰,戴休顏以節度使職務,下詔數落李懷光罪惡,解除李懷光副元帥、太尉、中書令、河中尹兼朔方諸道節度、觀察等使之職,他所管兵馬委派該軍自舉一名功高望崇者統帥。是年四月,李懷光到達河中後,又攻占同、絳等州,按兵不動,觀察長安城形勢發展.形成一支與唐廷相對抗的一支軍事勢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