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龍[明朝太醫院吏目]

李應龍(明朝),進賢人(今江西南昌市進賢縣),以醫馳名,任太醫院吏目。

人物生平

李應龍幼時便懷濟世之心,從祖父學醫,熟讀《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學著作。他勤求古訓,醫理貫通,熟悉方藥,行醫70餘年救人無數。他治病根據體質強弱、地理、氣候而選用古方成法,將中藥炮製與膳食相結合,讓病人悄無聲息便將病“吃”好,世人皆謂之“食愈郎中”。

醫學記載

江西的“旴江醫學”在中國中醫藥史上源遠流長,江西自古即為中醫藥聖地,據地方志及醫學史記載,僅宋、元、明、清四代,旴江流域有據可考的醫學家多達250餘人,醫學著作100餘種。“建昌幫”、“樟樹幫”的中藥炮製技術更是享譽全國,藥界仍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行”之說。

據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西醫結合學會、江西省中醫院於“旴江醫學網”上所刊登記載“旴江醫學史考——(明代·上)”欄目中介紹:

1.14進賢縣有醫家11人。支喬望(?-?),以醫著名,曾縣舉鄉飲。支喬楚(?-?),醫名甚著,天啟年間(1621-1627年)授太醫院吏目。車國瑞(?-?),以醫術選入太醫院,任吏目。 李應龍(?-?),以醫馳名,任太醫院吏目。饒士奇(?-?),精醫術,早年行醫於南豐縣達40年,醫名盛,60歲後歸里,遠近賴以全活者無算,為人孝友勤慎,鄉閭稱之,八十八歲卒。章益振(?-?),以醫馳名皖桐間,卿大夫士悉敬禮之。雷時震(?-?),以醫聞名,通曉諸科,尤精外科,選為太醫院吏目,升御醫光祿寺丞。雷應遠(?-?),名醫雷時震之子,精醫術,任太醫院御醫。姜扆(?-?),以醫久寓高安,萬曆戊子至己丑年間(1588-1589年)高安連年災荒流行疫病,扆施藥濟困,所活良多,人鹹德之。熊元會(?-?),精醫術,以醫名世。

縣誌記載

明代名醫李應龍便是旴江醫學的傑出代表。據《進賢縣誌》記載:李應龍,字熙寰,江西進賢人。明代名醫,曾任職太醫院。

家書記載

李氏家書記載:靖難之役後明成祖登位,因處理政事日勤不怠,導致整夜無眠,眾太醫診療許久皆不見好轉便告示天下。江西鈴醫李應龍經舉薦應召入宮。入宮半月,他從不開方子,而是每日在明成祖的膳食之中加上精心選材慢工炮製之“奇料”。明成祖不但吃得香,睡眠也很好。明成祖大喜,稱李應龍實乃醫藥鬼才,任命他為太醫院吏目。

李應龍秉性朴誠不好名利,因喜閱方書便主動承擔太醫院古方整理與古醫典籍編纂的工作。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李應龍回鄉祭祖,眾鄉鄰聞訊蜂擁前來求醫。親眼目睹鄉親有病難醫,李應龍頓悟,吾行醫是為拯救蒼生於病痛,怎可僅困於宮廷之內?回宮他便請辭回鄉開醫館,明成祖有感於他的“大醫精誠”,欣然賜名醫館“李宮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