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忠和一直利用休息時間蒐集民間歌謠。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寒假,他頂風冒雪,翻山越嶺,走遍了本縣和周邊縣市的村寨,尋訪了多名民間老人,與他們拉家常,扯閒白,把老人們提供的素材一字一句記錄下來。那年農曆臘月二十八,天降大雪,李忠和聽說距他家20餘公里的鶴峯縣中營鄉關紮營村一梅姓老人懂得不少民間風俗,就步行尋訪,將老人知道的習俗記錄下來,臘月三十才回到家。每到逢年過節,他就將附近喜愛民歌的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召集在他家,教他們說說唱唱。
個人榮譽
李忠和將上輩們口耳相傳的各類民風民俗、民間山歌、民間對聯、民間器樂、民間建築等記錄下來,閒暇時向人們講述、傳說,或譜上曲子傳唱。多年來,他日積月累蒐集到《薅草鑼鼓》、《原生態山民歌》等1000多首歌詞,共31個唱腔,全都譜了曲;整理以民間穿號子、小調演唱方式為主的曲目98個;收集民風民俗方面的對聯346副;蒐集整理民間器樂和說唱內容,如“花鑼鼓”、“嗩吶”、“耍耍”、“混聲連響”、“燈戲”、“建築讚詞”等。上世紀70年代,他將自己記錄的500多首山民歌獻給縣文化館收藏。
2006年,李忠和配合縣、鄉文體部門,成功完成了民族民間流傳的《宣恩縣薅草鑼鼓》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拍攝,並報省評審通過;同年9月,他將徒弟們推上了全州原生態山民歌大賽的舞台,由他編導選送的3首原生態山民歌全部獲獎,3名參賽演唱者均獲得“民間優秀歌手”稱號;11月,由他編導和引領,他和他的徒弟們同時登上了“宣恩縣民族民間原生態山民歌大賽”的舞台,選送的3個歌曲節目,獲得一等獎1個,三等獎2個。
當地人說,哪裡有笑聲哪裡就有李忠和,哪裡有歌聲哪裡就有李忠和。李忠和行走時,常哼著小調,唱著小曲;與人會面,總是三個哈哈兩個笑;與人交談,幽默風趣,嘴上常掛著“文化”。從啟蒙教學的“三、百、千”到醒世勸人的“增廣賢文”,從民間的禮儀禮俗到民間歌樂,他都精通。當地人譽稱李忠和是“千百贊”、“全掛子”。
李忠和雖已年近花甲,但他演唱的民間歌謠仍然是那么高亢粗獷,悠揚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