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寧夏軍區政治部副師職調研員]

李德明[寧夏軍區政治部副師職調研員]

男,漢族,1951年7月生,合陽縣路井鎮雷莊村人,原為國小教師,1970年12月參軍,中共黨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歷任戰士、文書、司務長、參謀、處長、 軍分區副政委,現為寧夏軍區政治部副師職調研員,大校軍銜。

基本信息

男,漢族,1951年7月生,合陽縣路井鎮雷莊村人,原為國小教師,1970年12月參軍,中共黨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歷任戰士、文書、司務長、參謀、處長、 軍分區副政委,現為寧夏軍區政治部副師職調研員,大校軍銜。

人物生平

參軍時先被定在南京軍區空軍部隊,因家庭系中農成份遂被調整給蘭州軍區陸軍部隊。 參軍後在賀蘭山地區生活工作十五年,當地多屬戈壁灘,又毗鄰騰格里大沙漠,條件十分艱 苦: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百里無人煙,風吹石頭跑。正是那種常人難以忍受的環境和 軍營特殊的大熔爐,陶冶了李德明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基本素質,三十多年軍旅生涯,變 換十多種工作崗位,他無不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圓滿地完成了黨組織和領導交給的各項工 作任務,先後兩次榮立三等功。

李德明從小非常喜歡上學,並一直擔任學生幹部,但不幸碰上“文革”,僅讀到初二即 遭遇失學。茫然無措,只好亂抓亂學。雖喜愛琴棋書畫,但因生活在農村,終因無人指點而 自生自滅。文學往往是一條無路可走之路,由於無學可上,精神無處寄託,他就在鄉間和後 來的軍營閱讀能碰到的小說、詩歌和各種書籍。時間一長,就在工作之餘喜歡上了文學寫作 。由於沒有接受過專門學習培訓,就摸著石頭過河,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甚至快板、 戲劇,跟著感覺走。後來參加軍區組織的一個創作學習班,經張賢亮、楊聞宇等著名作家指 點,才以主要精力寫小說。數十年來,靠業餘寫作,先後出版、發表紀實文學集《閃光的年 華》(與人合作)、長篇小說《穆斯林暴動傳奇》、《諜網奇情》及長篇軍史專著《紅軍西征 》等百餘萬字,部分作品被選入多種文集或有關叢書,並20多次獲軍內外創作獎。采寫《紅 軍西征》時,歷時數年,行程萬里,曾先後採訪劉伯承、聶榮臻、楊成武、蕭克、廖漢生、 李貞、陳昌奉等數十位老一輩革命家,受益匪淺。後來《紅軍西征》被列為解放軍軍史《鞏 固陝甘軍事鬥爭》卷的主要內容,被報刊評介認為填補了黨史、軍史研究的空白。反映張國 燾逃離延安的紀實文學《張國燾叛逃延安紀實》發表後被全國10多種書、報、刊選載,引起 很大反響。撰寫的反映解放寧夏史實的《塞上逐鹿》也先後被多家報刊轉載。現為寧夏作家 協會會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中共寧夏黨史學會常務理事。

李德明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先在家鄉學習于右任先生書法,後在寧夏銀川幸遇于右任入 室弟子胡公石先生,拜其為師,受其指導,專習標準草書,現為中國標準草書學社高級社員 、寧夏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參展獲獎。也許是在賀蘭山呆得太久的 緣故,多年來李德明一直非常喜歡各種怪石、奇石、美石,十分迷戀奇石的天然藝術,久而 久之,遂成石痴。每到一地,必得尋訪,積以時日,收藏國內外各種奇石近千方,並有部分 精品在全國大展中獲獎。除了基本的吃穿住,積蓄盡投其中,不為發財,不為名利,純屬愛 好,不一而足,平添一個精神樂園罷了。奇石多天趣,盡在不言中。每每與朋友品茶賞石, 談文說藝,海闊天空,不亦樂乎。但更多的則是孤芳自賞,以石為友,陶情養性,自得其樂 。現為寧夏石文化研究會會員,寧夏收藏家協會理事。其個人事跡先後被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當代中國人才庫》等十多種辭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