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元代​通州人]

李廷(1258-1328),字瑞卿,元代通州人。自幼喪父,依靠母親撫養。

人物生平

李廷(1258-1328),字瑞卿,元代通州人。幼年喪父,依靠母親撫養。母親以孟軻之母斷機停織促勤學事為榜樣,激勵他刻苦讀書,不廢學業,又以打柴出售所得來供養他生活,經常在潞水(今北運河)岸邊愁思苦慮,悲傷憔悴。通州柴好禮先生看見此種情形,又知李廷好學向上,孝敬老人,就對人家說:“母貞而子孝,不興何待?”於是將其女嫁他為妻。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李廷被選任為大興府官署內左司之職,因勞績而升吏部府正掾史,再升任太子詹事,正三品官,擔任輔導太子責任。

中書省賢德丞相完澤多次說與太子,稱讚李廷賢能,讓太子放他出官到地方為官,培養鍛鍊,以備將來任以大用,於是調他任南昌府尹。此間,他以德治政,地方安定發展,朝廷上下皆曉,復調入東宮任詹事,且在中書省兼職任事。

後因他能夠吃苦耐勞又辛勤作事,又調他到泉府司任知事,再升經歷,續升司丞,掌管鑄印錢幣,收購市場上滯銷物資和借貸收息等,對促進朝廷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泉府停罷後,元世祖特命他南下江淮,去核查江南諸省賦稅,經過一番調查整治,使各地賦稅得到治理,中央與地方財稅豐盈。因功績著,又命他為河南府尹同知,將中原要地政事交他輔助管理。

在河南府從政有年,頗有政聲,又調任陝西行省員外郎,恪盡職守,彌補偏廢,拯救破敗,無不用德政和道義去治理。元世祖認為他這位漢族官員忠於朝廷,為穩定地方卓有貢獻,就晉升他為甘肅行省郎中,但因他治政有道,又捨不得讓他遠去任職,遂改任為戶部郎中。在此位上,他建議並積極參與制定賦稅徵收法,使稅收不粗不濫,依法治賦理財,使賦稅均衡,上下得益。元世祖更以為他賢明,就賜他正三品銜,到江州府去任總管。因政績卓異,又有才幹,又調他到最難治理地方任職,充當兩淮屯鹽總管。

經他治理,難治之地得以整頓,才智策略大顯,故被元世祖召回中書省,任兵部尚書,再調任刑部尚書。反又拜受淮東宣慰司使。還沒到任,當地百姓就奔走相告,到任後百姓心悅誠服,淮東一片寧靜。

在任幾月,感覺體弱疲憊,便以年事高辭謝職位而歸退家居。

過五年而病逝。時年70歲,朝廷追贈潞陽郡(今通州)公。

人物精神

李廷一生,見有善事就做,他夫人柴氏甚賢惠節儉,身不著華麗衣裝,口不食膏粱,居住在村中,鄰居未曾聽到她高聲說話,居旁有果樹林,不是果農送給,她不取一果。子孫不為官,不得騎馬乘車、穿裘衣帛服,雖是一片布一絲線也不輕易扔棄。夫婦二人以道義相處於鄰閭之間,一以公心,毫不利己 。

人物評價

元代藝文監丞揭傒斯贊之道:“翼翼李公,為國之良,克齊於家,克勤於邦。進必以道,退不失常,有功弗知,有德若忘。”“溫溫夫人,為家之則,克儉於身,克豐於戚。”“茫茫淮楚,逖逖河關,公惠如水,公名如山。”

政治業績

1,河南中原正處南北交通要衝,南北地諸處王爺、皇親貴戚和各國使節來往必經此地,絡繹不絕,以前多騷擾民間。他下車伊始,便修建驛站房舍,備足應供物資,使來往者不再擾民,解決百姓憂患。他還創建程顥、程頤、邵雍和司馬光祠,用以教導民眾學習他們思想和學識。

2,從貴族和權官中解救出300餘被掠良民,解除他們奴婢身份,頗使朝野震驚。

3,江州府去任總管時期,他施德政,行教化,平冤獄,解決百姓疾苦,發動村民抗旱,發放倉糧濟民,使3萬餘家饑民得救。又委派醫生自帶藥物為350餘病危者醫治,使免死亡。他還興辦學校,稍有閒暇,便率領屬下官員到學校,集中有修養有學問之士,他親自手持儒學經書講述和解答問題,使轄域內縣鄉官吏都得到教誨而受到感化。

4,兩淮屯鹽總管。到任,他興利除弊,大刀闊斧,不畏權勢。清理耕地和戶籍,減除農民超過規定之負擔,每年節省國家財政十分之七、八,而且供給國家財物俱備。元世祖多次派遣專使賜與御酒,進行慰勞。由於他建議,按官職高低賜給官員公田,使免苛捐雜稅,農民免受官吏壓榨。

5,朝中權要大臣鐵木迭兒暗自縱使其子以宣政使劉夔名義捐獻吳中民田,欺騙蒙蔽皇帝,賜錢6250萬緡,使其子治書侍御史輔助帖失叛逆朝廷。李廷對此等罪惡決不手軟,不徇情枉法,果斷上奏元世祖,依法誅之,鐵木迭兒有重賄,他不變操守而堅拒,使朝廷一時肅敬謹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