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平蘭 |
性別 | 女 |
出生日期 | 1964年9月 |
籍貫 | 山西繁峙 |
民族 | 漢 |
學歷/學位 | 博士 |
職稱 | 教授,博導 |
聯繫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398信箱
學習工作經歷
1982.09-1986.07 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本科
1994.09-1997.07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碩士
1986.07-1997.07 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任教
2001.09-2004.07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博士
1997.07-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任教
現任職務(社會兼職等)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乳酸菌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的理論與套用研究
代表著作與論文
主編出版《發酵食品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著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源論文6篇。
主要科研項目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863項目2項,科技支撐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
教學工作
承擔本科生《食品微生物學》、《普通微生物學》、《乳酸菌基礎與套用》,研究生《高級食品微生物學專題》、《研究生大實驗》等課程的講授任務;主編出版教材3部,參編5部;主持3項教改課題;發表5篇教學改革論文。
獎勵及其他
2004,2006年被評為中國農業大學優秀教師;主編的《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獎;3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有時我能從學生那裡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不知不覺中,我不再是單純的從一個老師的角度,而是從父母的角度,希望能夠多幫助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快速成長,少走些彎路”,說這番話的,是我校今年的傑出教師、食品學院教授李平蘭老師。
和學生做朋友 李平蘭老師的學生們說,李老師是一個很可親的人。記者了解到: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正在做飯的李平蘭老師,會接到學生們給她打的電話。雖然耽誤了家務活,李老師卻一點也沒有不耐煩,很耐心的接聽學生們的電話,幫學生們解答問題,不管多小的事情她都會放在心上。 李平蘭老師笑著說:“學生們都愛找我聊聊天,談談心,我也都儘量幫助他們解決難題。不管自己多忙,也不管他們的忙我能不能幫的上,我都會有所回應。給他們回封郵件、回條簡訊,這樣,起碼讓學生們覺得他們是受重視的,因此也會對你這個老師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他們有什麼心裡話也就更願意跟我說了。” 李平蘭老師之前的辦公室和研究生的實驗室是在一起的,她說,自己其實很不希望因為自己在實驗室中而讓學生們產生緊張的情緒。“學生見到你就緊張,怎么可能會做好實驗嘛。”李老師笑著說。她的實驗室的氣氛非常融洽。“學生們可能是覺得我這個人比較寬容吧,每年報考我的研究生都特別多。能得到學生們的認可,我真的很欣慰。”李平蘭老師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教書,更要育人 李平蘭老師承擔著食品學院本科生幾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還是博士生導師。在她眼裡, “教書和育人兩者同樣重要。但我認為,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和本質。” 李老師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教好書,有兩點必須具備:一是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專業背景,二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前者是指老師自身要對知識理解的透徹、深刻,只有老師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教好學生。而好的教學方法是應該是“授之以漁”,只有教會了學生們如何去學,如何學好,學生們將來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才會更受益。 每年的教學中,李平蘭老師都會更新自己的教學課件和教案,也會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反饋添加、修改和更新一些內容。授課過程中,她會結合當前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們去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並重點加強學生探索、分析問題的能力。 育好人,教師首先應做到為人師表,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李老師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很注意以平等的姿態來對待學生,她覺得這樣才能和學生有更多交流,從而更好的“育人”。 “我不知道我的學生是因為喜歡我的課才慢慢喜歡我這個老師,還是因為喜歡我這個老師才喜歡聽我的課。但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必須要做到的是,讓學生上了你這門課後真正感到有所收穫,有所提高。”李平蘭老師笑著說。
科研、教學都要努力做好 李平蘭老師在科研方面也頗有建樹,她長期從事食品微生物學與發酵工程的科研工作,先後參與或主持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科研項目10餘項,科研成果鑑定10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擁有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李老師認為,作為教師,科研和教學工作都重要,都要努力做好。結合得好,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科研成果對教學內容是一個補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自己的科研成果放到課堂上去講,教學的時候也會更有說服力。同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可以作為科研的課題進一步研究。” 李老師舉了個例子來說明。近年來不少奶製品生產廠商對益生菌進行了過於誇張的宣傳,誇大渲染優酪乳的保健功能。很多消費者也因此產生疑惑,不知道商家的宣傳是真是假。同學們也會疑惑,那她就可以通過科研實驗來證明益生菌的功效是否與生產廠商的宣傳相符,然後把自己親自做的科研成果帶到課堂,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白事理,將知識學活。 “也正是由於科研,才能使我自己也不斷充實、不斷提高。雖然科研與教學兩方面兼顧使我很忙,但是只要調控好了時間,實際上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李老師說。 在教學成果方面,她曾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了國家級規劃教材《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並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