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士英,曾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江蘇省常務副省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蹲監獄達十年之久。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平反。並當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1979年7月作為中央領導小組成員,參加審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第三、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有同名人物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基本信息

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基本信息

李士英,1912年12月21日生,河南省內黃縣井店鎮人。貧苦農民出身。

人物生平

解放前

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1927年參加農民運動,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中共清豐縣委青年委員、共青團縣委書記。1930年春任中共直南特委巡視員,同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年底被選派到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培訓,後留中央特科第三科工作,從事保衛黨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安全的工作。1932年5月為保障黨中央機關安全,保障黨中央與中央蘇區間的運輸線同叛徒鬥爭,曾被捕受折磨,仍堅持鬥爭。後經黨組織營救,於1937年8月出獄。後到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2月調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參加培訓情報、保衛幹部工作。在此期間曾被派到陝北公學政治部做保衛工作。1939年9月護送周恩來到蘇聯治病,後在蘇聯參加共產國際辦的中國黨校學習。1944年春回到延安,任中央社會部所屬西北公學領導成員。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至 1946年12月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社會部副部長。1945年11月至1946年9月任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公安總局副局長,後任局長。1947年3月至 1948年12月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社會部第二副部長、山東省政府公安總局局長(至1949年3月)。1948年6月至9月奉命組建山東昌濰保全司令部,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7月至9月任中共濰坊特別市委員會常委、社會部部長。9月濟南解放後,同月至1949年6月任中共濟南特別市委員會常務委員、公安局局長。1949年1月至9月任華東局社會部副部長。3月至6月任中共山東分局社會部部長。3月至9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4月至9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安廳廳長。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軍管會公安部副部長。同年6月至1950年6月任華東公安部部長、上海市政府黨組成員。 1949年6月至7月任中共濟南市委社會部部長。9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社會部部長。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社會部副部長。1950年1月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公安部部長,同年11月至1952年6月兼華東軍區公安部隊政治委員,1950年12月至 1952年6月任黨委第一書記。1950年2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社會部部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11月兼任華東公安部隊兼淞滬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1951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政法委員會主任、組織部部長。1952年3月至1953年5月任山東省公安廳廳長。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總黨組副書記。1953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山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1954年8月至 1955年6月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政府副主席、總黨組副書記(至1955年3月)。1955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55年5月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1956年11月至1962年9月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1961年9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常務副省長,江蘇省人民委員會黨組副書記(1961年11月起)。1966年5月後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蹲監獄達十年之久。1978年12月得到平反。同月至1983年9月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常務副檢察長、黨組成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並一度主持高檢院日常工作。1979年7月作為中央領導小組成員,參加審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1983年退居二線,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顧問、諮詢委員會主任,國家安全部特約顧問。第三、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2001年8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基本資料

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士英[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士英,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教授,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武術散打國際級裁判,武術七段。中國武術協會科研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生體育協會武術分會副主席,北京體育大學博、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審核專家組(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組員。

重要成就

共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等課題13項,其中主持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省部級單項課題5項和校管課題2項,第二作者2項;2007年主持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攻關課題1項,參與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攻關、軟科學和北京教委省部級課題4項(第二、三作者各一項)。共主持參與17篇課題和論文,其中4篇入選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其中2篇為專題報告),1篇入選全國運動醫學會議(專題報告),公開發表論文9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

獲得榮譽

由他編寫的《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市場化運作模式的研究》(獨立)北京市第五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我國體育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本科專業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獲北京體育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競技武術散打技戰術理論框架及其套用研究》(獨立第一作者)獲北京體育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積分排名挑戰賽制的研究》(第一作者)獲北京體育大學科技成果二等獎;《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賽制與市場的研究》(第二作者)獲北京體育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由於工作努力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授予2001—2004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工作積極分子。

個人作品

教材和著作方面,共完成3本著作和教材,包括1本學術專著中國體育博士論文叢書《中國武術散打市場化運作模式的研究》,承擔了北京市精品教材《武術散打運動教程》;參編了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的《中國武術教程》(第十一章)及《中國武術教程》簡編本(第七章),總計22萬字。目前,還承擔著北京體育大學精品教材《現代武術散打訓練法》(獨立)的撰寫工作。

研究成果

1.2003年完成“現行競技武術散打競賽規則實施狀況的調查”(全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立項課題,第一作者);

2.“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對抗賽的賽制與市場的研究”(2004年第七屆體育科學大會交流論文,第一作者);

3.“中國武術散打王賽制與市場的研究”課題獲北京體育大學校科技成果三等獎(2004年,第七屆體育科學大會交流論文,第一作者);

4.我國男子散打運動員身體形態的研究(第七屆體育科學大會交流論文,第一作者);

5.我國優秀男子散打運動員年齡特徵的實證研究(七科大交流論文,第一作者);

6.我國優秀男子散打運動員體能特徵的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6.4,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7.9第二作者);

7.我國部分體育院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狀況的調查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期,第二作者):

8.“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1,專家約稿);

9.“競技武術散打組合動作運用的現狀”——《體育學刊》第二作者,2005年12期;

10.非武術專業大學生武術認知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7期;

11.2004完成“武術的功能與開發”(全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立項課題,第一作者);

12.2007年完成“中國近現代學校武術發展的歷史經驗及未來的展望”(學校體育科學學會立項課題,第一作者);

13.2006年立項“散打運動員在保持最佳競技狀態下減控體重的方案”(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攻關課題,第三作者);

14.2007年立項“俄羅斯優秀散打運動員默斯里默的技戰術特點及對策的研究”(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奧運攻關課題,第二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