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 名:李坤望
所在單位:國際經濟貿易系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
職 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產業組織,能源與環境,中美經濟關係,中國對外貿易
招生專業:世界經濟
現任校內外職務:經濟學院副院長, 《南開經濟研究》主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天津市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CES)副會長(2010--2011)
教育背景
1991年9月-1994年7月: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
中加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南開-約克模式),
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國際經濟系聯合培養
碩士生,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經濟建模與預測),
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4年9月-1988年7月: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控制理論專業本科生,
獲理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4年9月-現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任教。
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1998年破格晉升教授
2001年-2003年任國際經濟貿易系副主任
2004年3月-2007年3月任系主任
2005年起任經濟學院副院長
2009年起任《南開經濟研究》主編
1995年3月-2000年12月: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1998年-2000年任中心副主任。
獲獎情況
1.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
2.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
3.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一等獎空缺)
4.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專著類>一等獎(2003年)
5.天津市第二屆“傑出青年人才獎”(2000年)
6.霍英東教育基金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研究類>一等獎(2000年)
7.教育部首屆“高校青年教師獎”(1999年)
8.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9年)
9.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碩士生課程:《產業組織理論》、《套用國際貿易分析》
博士生課程:《套用數量經濟分析》
主要論文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1.李坤望、王永進(2010):契約執行效率與地區出口績效差異,《經濟學(季刊)》,第9卷
第3期(2010.4) 。
2.王孝松、李坤望、包群、謝申祥(2010),出口退稅的政策效果評估——來自中國紡織品對美
出口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10年第4期。
3.陳媛媛、李坤望(2010),中國工業行業SO2排放強度因素分解及其影響因素,
《管理世界》, 2010年第3期。
4.王永進、李坤望、盛丹(2010),契約制度與產業集聚——基於中國地區的理論及實證研究,
《世界經濟》,2010年第2期。
5.王永進、李坤望、盛丹(2009),地理集聚影響了地區出口比較優勢嗎?——基於不完全契約
的視角,《世界經濟文匯》,2009年第5期。
6.李坤望、王孝松、謝申祥(2009):歐巴馬內閣、黨派性與中美貿易發展走勢,《南開學
報》,2009年第5期。
Kunwang, Wang Xiaosong(2009): "China's foreign trade: trends and issues after WTO accession", in
China's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Edited by C. Che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2009.
8.王永進、李坤望(2009):研發密集度與跨國公司組織模式選擇——基於金融市場摩擦的分析,
《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10期。
9.施炳展,李坤望(2009):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可持續性研究——基於貿易隨機前沿模型的分
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6期。
10.施炳展,李坤望(2009):中國貿易結構在改善嗎? ——基於產品周期理論的分析,《財貿經
濟》,2009年第2期。
Kunwang, Song Ligang, Zhao Xinjun(2009): "Component trade an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dia: Impacts, Prospects and Implications,Edited by Amelia U.
Santos-Paulino et al.,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12.李坤望、王孝松(2009):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決策和形成因素:以PNTR議案投票結果為例的政
治經濟分析,《經濟學(季刊)》,第8卷第2期。2008-2009年度(第8卷)《經濟學季刊》Werner Jackst?dt博士中國經濟和商業研究最佳論文獎提名論文。
13.施炳展,李坤望(2009):中國靠什麼實現三十年的經濟趕超——基於118個國家跨國樣本的數
據包絡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9年第2期。
14.李坤望、王孝松(2008):申訴者政治勢力與美國對華反傾銷的歧視性:美國對華反傾銷裁定
影響因素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08年第6期。
15.李坤望(2008):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評述,《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第
4期。
16.李坤望、王孝松(2008):保護待售模型的經驗檢驗——一個文獻綜述,《新政治經濟學評
論》,第4卷第2期。
17.李坤望、王孝松(2008):美國對華反傾銷的統計分析,《亞太經濟》,2008年第7期。
18.李坤望、王孝松(2008):待售的美國對華反傾銷稅:基於“保護待售”模型的經驗分析,
《經濟科學》,2008年第4期。
19.施炳展、李坤望(2008):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成本測定——基於改進的引力
模型,《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11期。
20.施炳展、李坤望(2008):中國製造業國際分工地位研究——基於產業內貿易型態的跨國
比較,《世界經濟研究》,2008年第10期。
21.李坤望、孫瑋(2008):我國能耗和能源密集型產品貿易關係,《當代經濟科學》,2008年
第5期。
22.李坤望、孫瑋(2008):我國石油進口需求彈性分析,《當代財經》,2008年第4期。
23.李坤望、孫瑋(2008):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能源含量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8年
第2期。
24.Huang Jiuli, Li Kunwang(2007):"Foreign trade,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industrial
location in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2,No.1,2007.
25.李坤望、施炳展(2007):產業內貿易變遷與貿易自由化調整成本,《國際經濟學評論》
第1卷.
26.黃玖立、李坤望(2006):出口開放、地區市場規模和經濟成長,《經濟研究》,2006年第6期。
27.李坤望、黃玖立(2006):中國貿易開放度的經驗分析:以製造業為例,《世界經濟》,
2006年第8期。
28.李坤望、黃玖立、施炳展(2006):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自由度——基於新經濟
地理學的一個衡量,《世界經濟文匯》,2006年第8期。
29.黃玖立、李坤望(2006):對外貿易、地理優勢與產業集聚,《經濟學(季刊)》,第5卷
第3期。
30.李坤望、黃玖立(2006):論中國省際勞均產出的差異,《南開學報》,2006年第2期。
31.李坤望、宋立剛(2006):中國的貿易擴張及其對亞太地區貿易增長的貢獻,《經濟學(季
刊)》,第5卷第2期。
32.李坤望、趙興軍(2006):自由貿易損害了美國嗎?,《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年第
1期。
33.李坤望、陳雷(2005): APEC經濟成長收斂性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05年第9期。
Kunwang, Ligang Song(2005):"China trade expansion and the Asia Pacific economics",in The China
Boom and Its Discontents, edited by Ross Garnut and L. Song, Asia Pacfic Press, Canberra,2005
35.LiKunwang, Ligang Song(2004):“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and implications", in China: Is Rapid
Grwoth Suatainable?, edited by Ross Garnut and L. Song, Asia Pacific Press, Canberra,2004
主要著作
1.李坤望:《經濟成長理論與經濟成長的差異性》,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
2.薛敬孝、李坤望:《我國引進外資的實踐與效果》,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
3.薛敬孝、李坤望、宮占奎:《APEC研究:方式、運行、效果》,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年。
4.李坤望、劉重力:《經濟全球化:過程、趨勢與對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5.薛敬孝、李坤望:《WTO新議題對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影響》,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9年。
6.李坤望、張伯偉:《國際經濟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獲得稱號
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1年)
南開大學“傑出人才”崗位津貼
學術交流
1995年9月-1996年3月: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海外客座研究員。
2002年10月-2003年1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經濟與政府學院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