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槐

李周槐

李周槐(1931年),鐵路編組站自動化技術專家,中國鐵路編組站自動化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致力於鐵路編組站自動化技術和設備的研製工作,在編組站駝峰控制系統研製與編組站自動化總體設計上有突出建樹。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31年10月12日 生於浙江省縉雲縣。

1951-1952年 北方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系學習。

1952-1953年 哈爾濱鐵道學院電信工程系學習。

1953-1964年 鐵道部電務設計事務所工作,任駝峰自動化研究組組長。

1964-1999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工作,任工程師、副研究員、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編組站自動化研究室主任。他主持研製成功的鄭州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解體作業自動控制系統是我國第一個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鐵路編組站自動化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0年1月 退休。

生平經歷

李周槐,1931年10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縉雲縣。1949年在浙江縉雲仙都中學畢業。1951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學,開始在電信系信號專業學習。1952年轉入哈爾濱鐵道學院電信工程系鐵道運輸自動化專業學習。1953年畢業,分配到原鐵道部電務設計事務所從事鐵道信號設計、科研工作,開始了我國第一套駝峰道岔自動集中控制的研究,是我國鐵路第一個機械化駝峰編組站設計的主要參加者。這些開創工作,為機械化駝峰編組站日後在我國鐵路大量套用起了良好作用。1958年起負責籌建我國編組站駝峰自動化研究專題,開始在我國正式立項對駝峰自動化進行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1964年調入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從事鐵路信號科學研究工作。他始終堅持密切結合國情和生產急需開展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他在病中上書駝峰研究室領導,提出了首先在我國實現駝峰半自動的建議。此建議在我國駝峰發展的歷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他參加了駝峰半自動的研究工作,研製成功了多項駝峰控制與測量設備,如駝峰半自動系統、壓磁式測重器、音頻測長器等,為我國第一個半自動駝峰豐臺西站的建成和成功投入使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駝峰半自動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編組站的編解能力和作業安全度,在我國鐵路編組站得到了廣泛採用。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李周槐著手研究駝峰自動化技術,主持了採用數字控制(數控機)的駝峰溜放速度控制自動化系統的研究。他根據科研首先服務於生產急需的原則,在當時我國電子計算機技術還不成熟的條件下,採用HTL小規模積體電路構成專用邏輯電路,在我國第一次實現車輛溜放速度控制自動化,達到了運營要求。通過這次實踐,證明了在我國的運營條件下實現駝峰溜放速度控制自動化的可能性,對一些爭論較大的問題,諸如:溜放速度、控制距離、連掛率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推動了我國駝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這是我國第一項駝峰溜放自動化的科技成果,獲得了鐵道部科技大會及北京市科技大會獎勵。

1986年起,參加組織領導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鄭州北編組站生產管理作業過程自動化系統研究”的科研工作。該項目技術難度大,運營要求高,系統複雜又龐大。經過3年多的攻關,於1989年在鄭州北編組站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鄭州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成功建成,標誌著我國的編組站綜合自動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編組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後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40多年來,李周槐致力於編組站自動化技術的研究,為我國編組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他主持的多項科研成果中,1978年獲全國鐵路科技大會獎勵1項,1987年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1990年獲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199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分散控制的鐵路駝峰溜放速度自動控制系統”一文,被選入國際自控聯(IFAC)第八次世界大會論文集。

李周槐198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被鐵道部授予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1年榮獲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1991年被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評為國家“七五”科技攻關突出貢獻者,1992 年獲茅以升鐵道科學技術獎,1992年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科技成就

主持我國第一個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研製

地處隴海與京廣鐵路交匯點的鄭州北編組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1986年以前,雖經過30多年的分期建設,站場、線路規模宏偉,但作業仍依靠人工。不論人們的勞動多么緊張繁重,也不能滿足每年運量遞增6%的需求。面對這些事實,作為專業科技人員,李周槐深感只有改變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和人工作業方式,採用綜合自動化的先進技術,才能擺脫拼人力、拼陳舊設備的落後狀態。於是下定決心,要把鄭州北站建成世界第一流的編組站。

1985年,李周槐組織通信信號研究所專家會同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運輸與經濟研究所和鄭州鐵路局的有關專家,提出了《鄭州北站現代化改造計畫任務書》。這項由李周槐和其他專家們一起擬定的建議得到了鐵道部和國家計委的支持,項目很快被批准立項,並要求這一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完成後,編組站的作業能力提高15%。

1986年,李周槐擔任了“鄭州北站綜合自動化解體作業自動控制系統”攻關組的總體負責人。在鐵道部方案審定會上,他代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提出:解體作業過程自動控制系統以工業控制系列微機為核心,採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用一個系統總機“統率”駝峰溜放進路控制、駝峰溜放速度控制、推峰機車速度遙控等子系統。這幾個子系統可獨立作業,互不干擾,又互相聯網,形成整體,並將所有信息匯集到系統總機,統一管理。與會領導和專家對鄭州北站駝峰控制系統採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分散式方案的選定非常慎重。經過認真研究,反覆論證,認為從總體上看,這種方案整體配套和系統結構先進,在可靠性、嚴密性和靈活性方面,適合國情路情,能夠適應鄭州北站複雜的運營要求,總體方案得到了支持。

總體方案確定後,在選擇機型和購置設備方面遇到了難題。當時國產計算機的硬體質量與國外廠家比較,確有明顯的差距。選用進口產品,把握大,風險小,但投資多,投產後對外商依賴也多。立足國內,省錢,便於維修、推廣,但風險大。選用國產技術,在設備質量、開通時間、技術性能等方面,都要承擔重大壓力。尤其嚴峻的是在進行鄭北上行場自動化的科研攻關時,另一項由國外廠方承擔、站場基本條件相似的自動化系統同時起步。外商實力雄厚,對駝峰自動化有豐富的建設經驗,技術上成熟。不言而喻,這是一場競賽。特別在工程初期國外廠商所表現的信心對李周槐和他的同事們則是更大的壓力。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和認真的實地考察,往返奔波在攻關現場與生產廠家之間,訪問用戶,做了必要的試驗。經過多方技術經濟比較,遵照自力更生的原則,甘冒風險,12台大型設備全部採用國產工業控制機。不僅節省了上百萬元投資,而且國產計算機經受住了極為苛刻的作業條件的考驗,達到了設計要求。面對國外廠家的挑戰,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靠熟悉我國編組站的運營特點,靠以往對機械化、半自動化、自動化駝峰的研究工作積累的經驗,變壓力為動力,在這場國際競爭中獲得了勝利。

1986年1月,李周槐帶領鐵科院30多名科研人員南下,與鄭州鐵路局、北方交通大學、鐵道部電子計算中心等兄弟單位共同承擔鄭北的攻關任務。在系統的研製中,他反覆強調調試方案、步驟及技術組織上的周密性。他深知,占有特殊重要地理位置、承擔著異常繁重運輸任務的鄭州北編組站沒有時間單獨進行科學試驗,實現綜合自動化絕非易事。在他的領導下,科研人員認真制定試驗大綱,提出了一整套實施方案和安全保證措施。試驗規模由點到面,試驗內容先簡後繁,試驗時間從晝到夜,一步一步推進。他注意同子系統負責人商討工作、安排進度、督促檢查並直接參加課題研究,組織科技人員與工人一起值班,深入了解作業特點、要求,總結現場的操作經驗,把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到理論高度,不厭其煩地修改、完善系統方案,使整個系統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運營要求,終於實現了科研成果向實用技術的平穩過渡。在鄭州局領導小組和工程指揮部統籌安排下,圓滿地完成了科學試驗,在正常運營條件下始終沒有打亂生產秩序,全部試驗過程沒有發生事故。

鄭州北編組站解體作業過程自動化攻關任務的圓滿完成,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系統的運用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車站作業能力,日均辦理車數從自動化前的2.1萬輛,提高到日均辦理2.2萬輛,最高日曾達26135輛的空前記錄。其能力提高的絕對數,相當於新建一個20條股道的一級二場編組站的能力,而採用科學技術實現編組站擴能的投入僅需土建改造工程的20%。鄭北自動化後可為鐵路創年淨收入約8千萬元的經濟效益,且現代化的作業方式使勞動條件大為改善,安全有了保障。

在鄭州北編組站解體作業過程自動化攻關任務完成後,李周槐沒有把攻關成果鑑定和工程驗收當作實際工作的結束,更沒有劃句號。他知道要使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運用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把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還要做許多工作。鄭州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投產後,他組織帶隊多次到鄭州北站了解系統運行情況,幫助解決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繼續培訓使用、維修人員,建立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積極向鄭州局提出建議並參與實施,得到了鄭州局領導及現場工人的高度讚賞。

人物評價

吃苦奉獻 奮力拚搏 李周槐體質較差,20世紀60年代患過肝炎,休過幾年病假。他食慾不佳,飯量很小,是駝峰室有名的“李小碗”。但身體的不利條件,並沒有阻擋他在科學研究道路上奮力拚搏的步伐。1988年,在緊張的鄭北攻關項目工作中,他又不幸得了糖尿病,尿糖為4個加號,全身無力。疾病的襲擊曾使他十分苦腦,思想上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有機會參加鄭北這樣的重大課題,自當以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但面對疾病的襲擊,想想自己原本就是一個久病的肝炎患者,如今又加上了糖尿病,攻關這付重擔還挑得起來嗎?有些好心的同志勸他,已近花甲的年紀,身體又這么差,退下來吧!但他想到發展鐵路科技,實現駝峰綜合自動化,是自己平生的夙願,是改革開放的年代、運輸生產的發展,才使年近花甲的科技人員,獲得了盡其所能、為國爭光的機會。於是李周槐決心勇挑重擔,奮力拚博。為了不誤攻關,他一邊服藥治糖尿病,一邊減食控制病情。當時同事們發現“李小碗”的“碗”更小了,他每天只吃4兩主食支撐工作,但他仍帶著虛弱的身體,堅持工作在科學攻關第一線,組織現場設備安裝和調試。每天步行三四里路上、下班,有時還要在長一千多米的編組線上,走上幾個來回,常常腿軟得都邁不開步。他克服種種困難,戰勝疾病,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為完成採用數字控制的駝峰溜放速度自動化系統的研究工作,在最後的“衝刺”階段,他曾日夜奮鬥在豐西北編組站,整整36天沒有回家,更無暇顧及忙於高考的兒子。作為父親,他只能在內心默默承受“虧欠”兒子的精神壓力。

李周槐學風嚴謹,一絲不苟。與他共事的同事常常會被他的敬業精神和嚴謹治學態度所感染。他言傳身教,熱心培養鍛鍊年輕科技力量,將自己40多年駝峰自動化研究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理論水平。在他領導下,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編組站自動化研究室掌握了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的新技術,鞏固了在本專業的領先地位。一批由他帶出來的科技人員在我國鐵路編組站自動化技術研究和開發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李周槐說:“作為一名老科技人員,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為科技興路做出積極的貢獻。”高度的事業心、吃苦奉獻的拼搏精神,使他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主要論著

[1] 李周槐,劉道華,朱蕾,等.鐵路駝峰自動化的車輛速度控制系統.自動化學報,1980,6(2):103-111.

[2] 李周槐,劉道華,朱蕾,等.分散控制的鐵路駝峰溜放速度自動化系統.國際自控聯(IFAC)第8屆世界大會論文集.日本東京,19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