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啟

李先啟

李先啟,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總校長、黨總支書記,全國國小骨幹校長工作研究會副會長,1982年—1991年四川省彭州市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分校副校長廣東省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首批基礎教育系統名校長,深圳市優秀校長、名校長,粵南優秀校長,深圳教育30年30事30人優秀人物,深圳市南山區30年改革開放最具影響力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創建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信息技術環境下國小語文提前讀寫實驗》、《信息技術環境下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92年—1994年深圳市赤灣國小校長

■1994年開始任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校長

最喜歡的教育格言:教育就是播種愛

李先啟校長 李先啟校長

站在筆者面前的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校長李先啟,身材魁梧,衣著整潔,目光明亮,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親切。談話之後,從這位已不很年輕的校長身上,感受更多的是蓬勃的朝氣、創造的激情,以及對教育的滿腔熱忱。

對李校長來說,“實驗”兩個字既不是金字招牌,也不是耀眼的光環,而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責任。“‘實驗’並不等同於試驗,因為孩子是不能做試驗的。因此,一切教育實驗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都必須從為了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李校長說。

為了對“實驗”和“教育”負責,李校長養成了每天早上四點起床讀書的習慣。“沒辦法,白天時間實在太少了。”他說,“一天不讀書,心裡就好像缺少點什麼,因為不讀書就無法了解教育的變化,就無法掌握教育理論,就談不上教育創新,更談不上搞教育實驗。”對於擁有4個分部4000多名學生的集團化學校校長來說,李先啟的時間確實太緊張了,除了布置工作,到4個分部巡視工作,他留給自己的時間少得可憐,以至於每周一次的校行政辦公會議要放到周六早上舉行。“在我們學校當行政幹部,就必須有這種吃苦精神。”李先啟“辯解”道。

“跟李校長一起工作,十分辛苦,精神特緊張,因為他對工作要求特嚴格,特愛批評人。”學校辦公室副主任黃薇笑著說。“但說句實話,有一段時間,校長沒有批評我,我還感到發毛,因為我們校長曾說過:“批評你,是因為關注你,信任你,是希望你能進步得更快一些。”

李先啟對部下要求很嚴格,對教師卻很隨和。來學校不到半年的張思浩回憶到:“初次見到李校長時,他正在伏案疾書,連我的敲門聲都沒有聽見。等他抬起頭看到我時,我急忙自我介紹:‘李校長,我是……’還沒等我說完,李校長就微笑著說:‘呵呵,你是張老師。歡迎,歡迎。’讓我感動的是,他未見我的人,卻能叫出我的名字。初次談話,就使我感受到了他的平易。”

“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是李先啟的理想。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李先啟在南山區教育局的支持下,進行了擴大辦學規模的大膽探索。如今,南山實驗學校已從1994年的1部25個班1000名左右學生的普通國小,發展到擁有85個班4000多名學生的九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實體。按照李先啟的構想,未來三年內南山實驗學校將發展到120個班6000名學生的規模。

擴大規模後會不會出現優質教育資源的“稀釋”現象呢?“這種情況完全可能出現。因此,我們在管理、科研、培訓以及人力資源調配等方面,加大了對分部的傾斜、支持力度,以確保規模擴大後,教育理念不變,教育特色不變,教育質量不變。”面對筆者的疑問,李先啟校長滿懷信心地說。

(今日第八版李先啟校長詳解“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

《中國教育報》2004年3月16日第5版

主要成就

強化激勵 促進發展

——我校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校長 李先啟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對於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的實驗學校, 我校在進行課程改革中,充分認識到突破評價這一“瓶頸”對課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原有的考試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評價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建立起了新課程評價的新體系,較好地體現了評價“促進發展,以人為本,強化激勵,多元參與”的功能。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變測試為遊戲,在遊戲中享受評價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如果能夠使測試變成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運用知識,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老師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口語表達能力檢測變成了班級故事會;朗讀能力檢測變成了學生在閱讀文庫中抽選文章,自評級別參加奪星爭級的競賽活動;閱讀理解能力檢測變成了學生自讀文章、摘錄好詞佳句、寫出讀後感和提出問題;信息技術整合實驗班孩子們的寫作測驗則變成了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題目,用電腦打出小作文,放在網際網路上展示……

不但測驗可以變成遊戲,有時期末測試也可以變成遊戲。上學期期末測試正逢元旦前後,語文老師臨“場”生智,把它辦成“語文趣味遊園擂台賽”,把各項評價內容設計為豐富多彩的活動。於是,評價過程就轉變成為孩子們穿梭在“古詩林”、“成語宮”、“字謎猜”、“朗誦家”、“辭彙庫”、“諺語地帶”、“小練筆”和“文學苑”中的挑戰、闖關活動。這種評價既是學習檢測,也是才藝展示,為孩子們創造了進取的機會。“我們喜歡這樣的考試,希望老師多組織這樣的考試!”孩子們紛紛表示。

2.把評價標尺多元化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我校提出應把評價放在課程、教材與教學的整體框架上進行設計,使評價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使評價處處有、時時有,從而為學生髮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也消除了孩子們對評價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觀念,在我們學校,評價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評價已經成為教育過程如影隨形的“伴侶”。例如,課堂上有老師對孩子提出問題的讚美之辭,活動中有老師對孩子表現機靈的熱情掌聲;組織孩子到圖書大樓讀書、選書,有老師對孩子的認真勁發出的會意微笑;到郊野踏青遊覽,有老師對學生愛護自然的積極肯定……

從以一張綜合試卷定“高低”的封閉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向開放、多元的發展性評價演進,我校新的評價體系不但使更多的學生獲得了自我展示的空間和不斷進步的機會,同時也使教學過程充滿了樂趣,激發了老師們的積極性。

3.把評價融入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學生遇到問題是不足為奇的,但老師處理問題的辦法,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是簡單的問題,我們的老師一般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利用各種方式解決。如果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則一般採取組織學生討論,在過程中給予適當評價、點撥和引導的辦法予以解決。遇到問題不急於給學生答案已經成為老師們的自覺行動。

學生遇到問題,只找到答案,並不等於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學生得出答案後,我們的老師往往不是僅僅簡單的說“對”或“錯”,而是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學會動腦, 這樣不但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使學生產生了“問題”意識。

實踐證明,這種學習與評價相互結合的教學過程,不但使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點燃了學生的智慧之火,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深層次的學習,最佳化了學習過程。

4.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評價是老師的專利。然而,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學生都應該成為評價的主體。在我們學校,孩子們在老師的許可和幫助下,已經習慣於自評,也能客觀地進行自評,更熱衷於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

例如,由班長主持的評選“班級之最”活動(包括評選最有想像力的同學、心靈最好的同學、最帥的男生,等等),學生先自評,再互評,最後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反映自己特長的“最”。通過這樣的自評,不但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而且使孩子們學會了欣賞他人、由衷地讚美他人。

5.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評價過程

我校利用信息設備優勢,自主開發了電子成長記錄袋,採用動態的圖像、照片、表格、作品來記錄和展示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

我們不但把由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反饋量表提交到評價欄目中,讓學生下載,填寫後上傳到自己的成長袋中,而且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業 、獎狀、作文隨時放到網上展示。我們不僅把古詩詞朗誦比賽、口語測試以及其他與評價有關的過程都錄製下來放到網上,讓學生和家長隨時觀看,甚至讓遠在內地的親人觀看,而且我們還讓家長把學生在家庭表現的評價一併放在網上。在學生、家長評價的同時,老師則根據學生檔案袋中的資料質量和數量,對孩子們的評價予以階段性的鼓勵。

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評價過程,不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權,而且激發了學生關注自己、關心他人的社會角色意識。不但能使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們的進步,而且使家長有機會更多參與評價,從而使家校互動成為可能。

6.關注特殊個體的評價

用一紙試卷、按照同一標準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測試是對群體進行評價的重要方式,但往往會使群體中發展緩慢的個體受到傷害。為此,我們提出一方面要在試卷中設定梯度,以體現評價對不同個體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對特殊個體採取特別的辦法進行評價。如某個孩子因為眼睛有問題,醫生要求儘可能少接觸計算機螢幕,致使該生課堂上很難露臉,情緒低落。當老師發現他很喜歡讀書,講起故事來聲情並茂,老師就特別開了一個“故事會”。在活動中這個孩子站在螢光燈下,面對攝像機和幾十名小觀眾他一點兒也不緊張,把《屈原投江》講得繪聲繪色,由家長們組成的評審團一致給他第一名。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了恢復。

《中國教育報》2004年3月16日第8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