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儒

李伯儒醫生,出身中醫世家,他家幾代為醫,祖宗“濟世活人”的醫風代代相傳。

基本信息

其家家學淵博,醫術精深,在東楚湖區一帶是有名望的醫家。李伯儒幼年就受到家父醫德的薰陶,醫術的造就,且他稟賦聰穎,學習用心,少年時代,就為日後從醫打下了一定的根基。李伯儒的文化知識是在八年私塾中獲得的,爾後在上海中西醫函授學校,漢口慈善會中西醫養成所就讀,專習中西醫理論知識,又在漢口天主堂醫院實習,進一步深造。1926年,李伯儒完成了學業之後,他沒有選擇在城市中從事為醫事業,而立足於鄉間,為廣大的普通老百姓設診行醫。李醫生繼承了家族醫德並發揚光大,充實並完善了祖傳醫術,他結合中西醫學,互補兼用。李伯儒在近60年的行醫生涯中,對其就醫對象不分貧富貴賤,尤其是對社會弱者都是一絲不苟,認真問診,對症下藥,務求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他備受人民民眾的尊敬和愛戴,是方圓百里湖區有相當名氣的德藝雙馨的好鄉醫。

1928年,李伯儒醫生在應城縣長江埠鎮開辦“天生堂”診所,親自坐診。1929年,他將“天生堂”診所移到水鄉湖區辛安渡為家鄉人民坐堂行醫。1935年,因辛安渡洪水為患,他只得將診所遷往應山縣應家店。1939年災後的家鄉經濟略有恢復,他考慮到辛安渡地域遼闊,人民民眾缺醫少藥,於是重返辛安渡,並與三弟叔向、四弟季生合力經營“天生堂中西醫診所”,傾注心血為湖區人民防病治病,救死扶傷。許多急危病患者得到他的診治,解除了疾病的痛苦,恢復了健康,為了感謝他,送匾掛牌,稱頌他是“妙手回春,仁術活人”的好醫生。

1948年,辛安渡集上有一個特別貧困的單身漢湯初一,不幸身雜毒瘡惡疾,無錢醫治,致使病毒擴散,以致渾身潰爛,忍受著疼痛,在呻吟中等待死亡。李醫生得知了湯的生活狀況和病情後,即帶上診所里最珍貴的特效西藥盤尼西林,到湯的住處為他治病,一直把湯的病治好為止,無償為他治療。解放後,湯初一參加了工作,成了一名基層黨政幹部,常到李醫生家問寒噓暖,誠懇地感謝李伯儒醫生給他的再生之恩。

李伯儒醫生的醫術是相當全面的,無論是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他都通曉。門診臨床,他一定要對患者的病情詳細詢問,仔細觀察,認真把脈,直到確診無誤,掌握分寸,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有些病,李醫生除了給病人服湯藥外,還運用針灸、敷貼多種治療方法,內外兼治,提高治癒效率。李伯儒尤其精通婦科醫術。他能在切脈中,準確判斷孕婦腹中胎兒的性別;其他婦科病症和不孕症,也有獨到的治療方法。他對醫術精益求精,不斷研究探索。如他對血吸蟲引起的腹水,他研製配方的中藥“五皮飲”口服液,臨床試用,效果顯著。他在拔掉病牙方面,不施藥劑,針灸等麻醉手段,牙拔掉了患者卻不感一點痛苦。只可惜,李伯儒醫生獨創的許多藥劑未能總結推廣,流傳下來。

李伯儒最反對巫師。一些巫師弄神弄鬼迷惑民眾,有時還開出簡單的藥方。病者家人拿著巫師藥方到天生堂買藥,李醫生必須問清病人的病情,推敲巫師的處方,十有八九藥不對症,於是向買藥的人耐心解釋,請他們將病人扶來重新診斷後再開藥方。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李伯儒的醫德予以讚賞,對他的醫術非常重視,1950年9月,孝感縣衛生工作者協會吸收他為會員。1951年孝感縣衛生局批准在辛安渡設立中西醫聯合診所,李伯儒深明大義,毅然將天生堂藥店的全部資財融入聯合診所,與政府聯合經營,並被聘任為聯合診所中醫主治醫生。1957年,李伯儒醫師被聘為區中醫進修函授學校的教師。那時先生年屆55歲,在繁忙的醫務中,精心編寫教材,如期向學員進行講授,為孝感地區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

李伯儒醫生自從參加了人民的衛生工作,兢兢業業,不辭勞苦,老當益壯,民眾有求必應。無論是在門診,在病房,或是到民眾家出診,在所不辭,幾十年如一日。他多次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嘉獎,多次榮獲東西湖區衛生局授予的先進醫務工作者稱號。

李伯儒醫生一生勤奮不輟,虛懷若谷,對醫術精益求精,總有一種不滿足感,學無止境。以祖訓“濟世活人”為行醫準則,急病者之所急,解患者之所患,從不求個人名利。李醫生真誠為民服務的心跡,在他1978年年逾七旬的《生日留影題詩》中可見一般。其詩云:“癸卯生年命多乖,小叩柴扉久不開。蹉跎歲月催人老,淡泊自甘未怨天。閒靜小言不慕榮,為民服務六九春。如今將要歸去也,恨無遺蹟在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