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赤枯病

分布與危害

危害杉木

症狀

赤枯病是杉苗後期病害,也是杉木幼林時期的病害。

病原

(1)分類地位及形態:半知菌亞門的頂枯擬多毛孢[Pestalotiopsis apiculatus(Huang) Huang]引起該病。分生孢子盤生表皮下,成熟後突破表皮向外散放孢子。分生孢子盤直徑約200微米,分生孢子長梭形,有4個分隔,分隔處稍縊縮,兩端細胞無色透明,中部三個細胞淡棕色。頂部有2~4根(絕大多數為3根)細長而又透明無色的鞭毛;基部有無色透明的分生孢子梗。
(2)病菌的培養及生態特性: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的生長適溫為26~30℃, 孢子萌發的溫度為10~40℃,最適溫度為28℃,24小時內就有50%的孢子萌發。在人工培養基上,初帶紅色菌落,5~6天后,在菌絲體中間產生數顆黑色粒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

發生規律

(1)越冬與傳播: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被害針葉組織內越冬。借風雨傳播。
(2)侵入途徑:由灼傷組織或垂死組織侵入。
(3)影響病害發生和流行的因素:地下水位過高,沙土或重黏土,氮肥過多,苗木太嫩,苗床未及時遮蔭,或遮蔭時期太久,苗木生長纖黃,抗病能力減弱,這些情況下,苗木均易發病。苗木以盛夏季節病重。

防治方法

(1)圃地選擇:以適宜杉木生長的肥潤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為宜。
(2)藥劑防治:對發病的苗圃,可用1%波爾多液,也可用70%百菌清500~600倍稀釋液或50%可濕性退菌特500~800倍液。
(3)幼苗管理:5~6月,杉苗要及時灌溉或遮蔭,促進杉苗健壯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