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門學

朴門學

朴門(Permaculture的中文翻譯之一)是一套設計人類聚落與多年生農業系統的方法,它從自然界中找尋各種可仿效的生態關係。它起源於澳洲生態學家比爾莫利森、大衛霍姆格倫及其夥伴在19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這個詞是由“永久的”“農業”,或“永續的”“文化”所構成。

基本信息

朴門簡介

Permaculture(中譯為永續生活設計或朴門學)最早是由澳洲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戴維.洪葛蘭(David Holmgren)於1974年所共同提出的一種生態設計方法。其主要精神所在就是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再模仿其模式來設計庭園、生活,以尋求並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它可以是科學、農業,也可以是一種生活哲學和藝術。

它的目的是藉由迅速培訓許多人,讓他們了解一套核心的設計原則,而有能力設計自己的環境,並建立起能夠自我維持的人類聚落,這新型態的社會將減少人們對於工業化生產和分配系統的結構性依賴,莫利森認為社會對工業化體系的依賴,造成地球生態系統全面而徹底的毀滅。

雖然它的緣起是一種農業生態設計理論,但如今已在國際上擁有眾多的追隨者。這個“永續文化社群”透過網路、出版品、永續設計園圃、自主社區、培訓計畫以及網際網路論壇,不斷在原有的概念上持續擴大,並集結了多種另翼文化的思想。如今的永續設計,已經不只是一套設計方法,它也是讓人類重回地球生界的一種文化。

歷史

美國的農業經濟學家Franklin Hiram King在1911年的著作“四千年的農民:中國韓國日本的永恆農業”中,最早將“永恆的”“農業”這兩個英文字彙連線並用;在這脈絡下,永恆的農業被認為是可長久不衰的農法

這定義獲得澳洲發明家P. A. Yeomans的支持,他在1940年以地質知識為基礎,提出從觀察出發的土地利用模式。他發明一種管理水源供應與分配的方法:關鍵線設計。Holmgren運用關鍵線原則在墨爾本設計了一個生態村。(參見 WikiMapia view)

美國生態學家Howard T. Odum的成就,也促成了朴門的發展,尤其對Holmgren深具影響。Odum強調生態學中的系統結構,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這原理主張任何自然系統都傾向將它內部所蘊含的能量最大化。例如,一座森林的總熱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將太陽光轉換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樣的動、植物體內;相反的,一片麥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經常需要以肥料的型態來補充能源。

Esther Deans所提倡的不翻耕農作法,也是早期的啟發性主張。

較晚近的影響,則來自越南的蔬菜魚塭暨動物圈養(VAC)系統,這是由政府所支持的資源回收制度。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態學家Bill Mollison與David Holmgren為了回應快速擴張而高破壞性的工業化農業,開始構思如何發展出穩固的農業系統。他們認為工業化農業毒害了土地、水源、減損生物多樣性,並且毀滅了數十億公噸的肥沃土壤。他們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開創了朴門永續設計的主張。

朴門這個辭彙最初意指“永恆的農業”,但也迅速擴大到“永恆文化”的意涵,因為一個能真正維持永續的系統,必然涵蓋各種社會面向。

在Permaculture One出版之後,Mollison與Holmgren規劃了數百個朴門場址,並且進一步修正與深化他們的概念,也把這些資訊匯整成更詳細的書籍。Mollison在80個以上國家進行授課,有數百位的學生曾經參與為期兩周的設計課程。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門的概念已經從農業系統,擴展到全面的永續人類居住環境。

在1980年代中期,許多學生已經成功的實踐所學,並開始自行教授相關知識技能。各種朴門相關的社群、計畫、社團、研究機構,在上百個國家中內快速形成。在1991年ABC公司拍攝了四集的電視紀錄片,名為“地球的園丁”,介紹朴門在世界各地的廣泛套用,Youtube上可看到該影片的片段。

朴門起源於澳洲,如今已成為一股國際性的社會運動。如今朴門有兩股分支:一、原初的朴門;二、設計的朴門

原初的朴門,試圖要精準地仿效自然界的組成與運作,而發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態系統。

設計的朴門,把自然生態系中各種有用的關係,運用在設計基礎中。它所呈現的結果可能不如“森林園圃”那樣“自然”,但依然尊重各種生態原理。仔細觀察自然界的能量流動模式,而發展出高效率的系統。它也被視為自然系統設計(Dr. M Millington and A Sampson-Kelly)。

現代的朴門

現代的朴門是一套整體的設計工具,它包含: 1.從整體的角度看待某個系統或問題; 2.觀察各局部之間如何被連結; 3.從長期而永續運作的系統中,擷取可借用的想法,而對運作不佳的系統,規劃改善方法; 4.找出最關鍵的連結。

朴門的實踐者,以運作良好的自然系統為師,致力於修補受損的人類農業與都市系統。這樣的想法可被廣泛套用,例如從廚房工具的設計,到農園改造。朴門實踐者,將這想法落實在創造可持續的未來所必須的一切事物上。通常“各種創新發明……往往從注重效率的策略演變而來(例如:更準確地控制各種輸入,並減少廢物產量),接著發展出替代策略(例如:逐漸降低人為干擾中的危害程度;從使用殺蟲劑轉為生物防制技術,或其他更健康的作法),到最後重新設計(從根本上改變系統運作的組成與管理方式) (Hill & MacRae 1995, Hill et al. 1999) ”

“朴門是在協助人們做出新設計的決定:不只是設定新的目標、並轉變想法,也會對他們的家屋,甚至在工作場所、借貸與投資時的行為都造成影響。”(A Sampson-Kelly and Michel Fanton 1991)像是設計並採用複雜的交通方式,竭力善用陽光等自然資源,並且“對於資訊充足、多層次且多元的文化體系,做出基進的設計構想”(Mollison & Slay 1991)

通常這個過程會涉及人們在本質上的轉變——從高度依賴全球的、購買的、進口、以科技為基礎的應對方式,轉而倚賴隨手可得的在地知識、並以技能為重心。它往往也從根本上翻轉了世界觀、對意義的認知、以及相關的生活習慣。(Hill 1991)“我的經驗是雖然效率與替代方案的改良,可以在短期內達到顯著的永續成果;但更長遠的改善,必須從一開始就進行,以確保效率與替代方案,不會成為重新設計的阻礙,而是它的基石。……”(Hill 2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