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風寺

山後朱鳳塔,清乾隆時建,碑在觀內。 ”證實朱鳳山在唐初(約627年)建有鳳山觀,宋初改建朱鳳寺。 嘉慶年間(1810年),又將寺廟修葺一新,並在山麓擺渡處,建造張爺廟。

朱風寺位於四川南充市南六里的嘉陵江畔(今高坪區都京鎮都京壩村),三面環水,坐北朝南。
據《南充縣誌》記載:“朱鳳山在冶南六里的嘉陵江岸,高百七十二丈,周回二十里,昔有鳳凰集,因置鳳山觀。乃爾朱通微及李淳風修煉之地。山有天封井,爾朱真人嘗吐丹其內,有疾者飲之即愈,故稱丹井。長史袁玘撰有《唐朱鳳山觀銘》一碑。宋時,蘇子瞻(蘇軾)偕黃魯直(黃庭堅)居此歲余。
魯直曾書《準提咒》刻石,明時移碑縣治內,嘉慶時已失。山後朱鳳塔,清乾隆時建,碑在觀內。”證實朱鳳山在唐初(約627年)建有鳳山觀,宋初改建朱鳳寺。
世傳,昔日南充近郊建有黑白二塔,白塔在鶴鳴山,北宋建隆年間(約961年)建,繼建白塔寺;黑塔建在朱鳳山巔,修有朱鳳寺。兩塔兩寺,遙相輝映,雄屹江岸,為南充兩大壯麗禪林。故白塔晨鐘和朱鳳朝霞同被列為南充八景,歷代遊人讚頌不絕。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春,告老還鄉的陳以勤宰相,題《春日游朱鳳寺》詩云:“春山野寺色蒙茸,十載重來問往蹤。深樹未諳新闕徑,空門惟聽舊時鐘。倒臨絕壁還丹井,橫鎖長江自碧峰。我欲投簪此棲息,白雲應不負相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原黑塔廢基上重建朱鳳塔,南充知縣張克明(浙江監生)撰有《朱鳳塔碑記》,豎立塔前。當時,寺廟宏敞,綿延數里,占地三山,廟田百畝,收入頗豐。嘉慶年間(1810年),又將寺廟修葺一新,並在山麓擺渡處,建造張爺廟。張爺鎮江,佑民安瀾,從不翻船,俗稱神仙渡。清末民初,塔傾碑毀,風雨飄搖,寺廟漸塌,僅存大佛殿、玉皇殿和關帝殿三座大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