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於2013年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於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共598頁,46萬字,以1987年12月24日《把“桑塔納”轎車國產化搞上去》始,1991年3月20日《開創街道工作新局面》為終,該書收錄了朱鎔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信件、批覆等106篇,並配有83幅珍貴照片和9幅手跡影印件,其中1987年1篇,1988年40篇,1989年33篇,1990年24篇,1991年8篇,仿佛一部當時上海發展的編年史

詳細介紹

《實錄》收錄了朱鎔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期間的部分講話、談話、信件、批語等106篇,照片83幅,批語及書信影印件9幅。編入的文稿是根據朱鎔基當年講話的音像資料和文字記錄編輯而成的,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
實際上,這本書已經是朱鎔基退休後出版的第三部書。從2009年開始,朱鎔基先後出版了《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講話實錄》,這些書都成為當時政經類暢銷書,公眾好評如潮,銷量都超過100萬冊。對於這本新書,出版方也預計會有百萬冊的銷量。
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於青昨天介紹說,《實錄》的編輯工作是在朱鎔基的親自指導下,在首長辦公室秘書的統籌協調下進行的,延續了前兩本書的編寫慣例。在該書的編輯說明中,也列舉了在朱鎔基身邊工作過的人員付出的辛勤汗水。
《實錄》在《朱鎔基講話實錄》出版後就已經開始啟動籌劃。編輯組從2011年底開始投入工作,初稿有近300萬字,編輯組做了大量工作,數易其稿,最終選取了40多萬字。
編輯組按照朱鎔基的要求,完全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編輯工作。一位參與編輯此書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其實選取的內容並不是當時已經整理傳達的記錄,而是調取原始錄音重新整理,要求原汁原味,“內容可以刪減,但一個字也不能增加。”
由於材料眾多,最後挑選出來的文章原則上是沒有發表過的,只有極少幾篇曾見諸媒體。該書圖文並茂,其中就有9份批示更是首次原樣面對讀者。它們是3名工作人員在檔案室中花了3天時間,最終從成千上萬份當時的批示中尋找出來20多份備選,最後敲定9份頗能代表朱鎔基主政上海時的風格的批示與讀者見面。
初稿已成的《實錄》歷經多次修訂。84歲高齡的朱鎔基投入了巨大心血,多次與編輯人員當面溝通,並逐篇認真審閱,對編輯整理工作提出很多指導意見。
在一封2013年5月31日的信件里,朱鎔基向他的老同事徵求意見,他說:“現將書稿送上,請予審閱,並請將意見於6月30日前反饋給我。”
於青說,編輯組秉承了嚴謹的作風,發出了500多本樣書,特別徵求了與朱鎔基一同工作過的老同事、老部下以及相關同志的意見。就這樣經過幾輪反覆修改校對,採納了很多合理建議,最終形成定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鎔基連續出版了三本書,上百萬的銷量及高達3億元的碼洋,對於一個作者而言,其稿費收入可達幾千萬元。但朱鎔基之前就明確表態,不管稿費多少,自己不拿一分錢,全部捐出去。
知情人士透露,這幾本書的稿費已注入一個基金,主要用於資助貧困孩子。

創作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稱,《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書稿的修改,選文編輯工作是在朱鎔基親自指導下,在首長辦公室秘書的統籌協調下進行的,延續了前兩本書(指《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講話實錄·四卷本》)的編寫慣例。為做好此項工作成立了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組,由首長秘書、有關部門專家和人民出版社兩位編輯組成。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開始正式運作。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各單位提供了當時大量的資料和圖片,編輯組根據當時的音像資料、文字記錄稿和手跡編輯整理文稿。
編輯組在2011年底開始投入到本書的編輯工作中,初稿文字內容有近300多萬字,編輯組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40多萬形成初稿,編輯組按照朱鎔基同志要求,完全尊重歷史的本來面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編輯工作。85歲高齡的朱鎔基親自審稿,對編輯整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編輯組發出去500多本徵求意見,特別徵求了與朱鎔基同志共同工作過人的意見,經過討論研究,採納了很多合理建議,最終形成定稿。
2013年4、5月,書稿主體內容大致完成。黃書元介紹,當時的篇目已經基本確定,人民出版社製作了一些樣書,由朱鎔基分發給一些老戰友、老同志徵求意見,在這些反饋意見基礎上再進行了一次修訂。“沒有大的修改,主要還是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細節核實。流程其實跟《答記者問》、《講話實錄》是一樣的。”

內容

真實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認為:“文章以時間順序編排,真實、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歷史,沒有修改,沒有改編,而是真實呈現了朱鎔基在上海工作時難忘的歲月。”其中部分選文並不是將當時講話的原文照錄,而是擇取了其中的主要部分。“但只有刪節,不會去改變內容、意思。”
書中選用的圖片,很大一部分是朱鎔基深入基層視察工作、與上海市民在一起的照片,黃書元認為,這類照片能夠提供真實的現場感,“如果都選用開會、做報告的照片,給人感覺無法體現生活細節,不夠真實,而在這些照片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朱總理的不同側面,他在不同場合的繁忙身影,始終與人民民眾在一起。”

銳意改革

短時間改變上海的經濟社會面貌
朱鎔基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多,其中近兩年是書記、市長一肩挑。彼時,正值經濟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經濟體制轉軌處於關鍵時期。20世紀8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大陸最為發達的大都市在轉型中對內優勢流失、對外無法對接。朱鎔基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清華經管學院市場行銷系系主任趙平說:“1987年12月,先生去上海工作,那個時候可以說是上海非常困難的時期。1981年上海的財政收入是171億元,但到1987年只有165億元,經濟形勢堪憂。此外,當時上海人口增長很快,很多基礎設施跟不上,交通、住房、環境污染等問題相當嚴重,老百姓當中也有很多不滿情緒,加上1988年初上海市肝炎流行,有30萬人受到感染,形勢非常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先生勵精圖治,領導著上海人民在較短的時間就扭轉了這種困難局面。”
時任《解放日報》黨委書記的周瑞金稱:“1988年5月,鎔基同志走馬上任。在主持首次市府常務會議上,就鏗鏘有力地提出: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果斷行事,需要雷厲風行’。就在這次會議上,他當機立斷建立‘一個機構、一個視窗、一個圖章’審批項目的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一窗一章’後來在全國各地都逐步推廣開來,對加大開放步伐,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起了重要作用。接著,鎔基同志借上海同中央實行財政包乾之機,審時度勢大膽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解決上海各種緊迫的社會問題。他不失時機地將財權、事權下放,推行市、區兩級政府分權,將行政和社會事務下放權力給區;將經濟管理權由委辦局分權給企業,實行政企分開。”

注重民生

為菜籃子工程深入農村蹲點調查
在首發式上,多位發言者都談到了朱鎔基在上海工作期間注重民生,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前副主任兼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鄭新逸說:“鎔基同志任上海市市長前做了不少準備,一到上海就對經濟工作、城市建設和人民民眾生活等開展調查研究。他抓的頭一件事,就是把解決上海市民的副食品供應作為工作突破口。後來他又提出新一屆市政府重點抓三件實事:交通、住房煤氣菜籃子。為了做好菜籃子工程這件事,他不僅在電視上發表講話,還找許多幹部談話,深入農村蹲點調查。有一次,在機關黨小組生活會上,他聽到反映有老百姓買不到食鹽,當即找來市財貿辦領導,說食鹽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要求馬上調查食鹽供應情況,並指示立即組織調運,確保市場供應。在解決上海市民生活用氣問題時,他到上海石化廠檢查工作,當時有位廠領導提出供氣有困難,但理由不充分,鎔基同志聽了生氣地說:你不給液化氣,我拿你是問。這種嚴厲的口吻,正說明他為市民民眾謀利益的態度和決心。”
鄭新逸還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在全國最早推出住房制度改革。從1990年3月至年底,鎔基同志開了12次專題會,討論研究房改和建房工作。是他提議要發動市民廣泛參與房改方案討論,還親自召開全市住房制度改革動員大會,發表電視講話,走訪棚戶區,體察民情。人大教授鄭功成說:“在《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還發現,推動住房體制改革時,上海是將改革方案討論稿在上海主要媒體全文發布並公開徵求市民意見,全市有80%的職工與居民參與了討論,20多年前讓公眾參與重大民生工程的政策制定,無疑是一個創舉。”

從嚴治政

去企業視察 見午宴轉身就走
鄭新逸稱:“鎔基同志當選上海市市長,就明確提出要建設‘廉潔、高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目標。他特彆強調廉政建設光靠一般號召不行,要首先從領導幹部抓起。在他主持的第一次市長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對政府機關局以上領導幹部發揚艱苦樸素作風的若干規定》,對幹部宴請和贈收禮品作出了八條具體規定,並明確對違反規定者第一次書面檢查,第二次通報批評,第三次給予行政處分。他說了就做,雷厲風行,接著還制定了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領導幹部保持廉潔的規定,在全市農村幹部會議上,他又針對農村幹部提出了廉政要求。鎔基同志經常引用兩句古話:‘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要求領導幹部從我做起、嚴於律己、為人表率。並且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也要求特別嚴格,包括副市長。上世紀90年代初,家用電器等產品供應還比較緊缺。企業以產品試用名義送領導、送機關的現象一度比較突出。他首先要求各位副市長,有試用產品的都要一一登記,如數統計上報、辦理清退。”
趙平說:“書中有一篇文章,《對全市局級以上幹部的三點要求》,其中第二點要求是‘為政清廉,辦事高效,做問心無愧的人民公僕’。這不僅是對上海市局級以上幹部的要求,也是先生為政的座右銘。先生剛到上海時,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開誠布公地說,一定要堅決剎住吃喝風和送禮風。首先從我做起,從市政府做起。曾經有一次他下企業視察,企業準備好了午宴,他看到後轉身就走。以後他去企業都是儘量與職工一起吃食堂,一菜一湯。我下企業調研,企業也熱情招待,我告訴他們,老師有規定,我是不可以吃的。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當時上海市506位局長全都效仿,整個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在上海的街頭巷尾,讚美之詞不絕於耳。”

首發

2013年8月12日上午,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
上海書城排隊選購
錄》在北京上海、廣州和長沙三地同步舉辦新書首發儀式。
上海首發儀式後,大批市民在上海書城排隊選購。2009年,《朱鎔基答記者問》出版時,同樣吸引大批讀者,首印50萬冊,但最終銷量竟然超過130萬冊。2011年第二套新書《朱鎔基講話實錄》出版,熱潮絲毫未有消退,銷量至今已超過120萬套。出版方預計,新書銷量可能也在百萬冊以上。

朱鎔基親自參與編寫

據魯靜介紹,朱鎔基本人親自參與了《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的編寫工作。“我們雖然叫做《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組,但是朱鎔基總理才是真正的第一作者。從選稿、核實、排序到封面設計等,朱鎔基總理都親自參與,給出指示。他的意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魯靜稱,已是85歲高齡的朱鎔基,逐篇審讀了入選的稿子,而且經常對文稿的細微調整進行批示,有時還要召編輯組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對編輯組做出的樣書,朱鎔基總理已經多次通讀,他很滿意。”
據魯靜透露,朱鎔基記憶力特別好。“書中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將近20年了,但是很多細節他仍然能記起。照片上的很多人都是他親自辨認出來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