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答記者問

朱鎔基答記者問

《朱鎔基答記者問》收錄了朱鎔基同志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總理期間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和在境外發表的部分演講。全書分為“在全國人大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接受外國記者採訪”、“在境外的演講和答問”、“接受香港記者隨行採訪”四大部分,內容涉及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等各個領域。該書歷時兩年,經過二十餘位編輯人員根據音像資料、文字記錄整理而成。此書忠實地記錄了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深化糧食流通、財政稅收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權,進行住房、醫療和文化體制改革等各項大政方針政策。2011年4月11日,《朱鎔基答記者問》英文版在倫敦首次發行。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該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1993年至2003年期間,黨和國家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實現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發展的歷史進程,其中很多思想和觀點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該書收錄的內容,均根據音像資料、文字記錄稿整理而成,只對個別文字做了訂正。我們對正文中涉及的相關人物和專有名詞,做了簡要注釋。英文專用名詞在第一次出現時做頁下注,以後每篇中第一次出現時放在括弧內做隨文注,再次出現時不再注釋。正文中的英文保留,將中譯文放在括弧內做隨文注。

圖書目錄

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答記者問

​一、在全國人大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1998年3月19日)

在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1999年3月15日)

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00年3月15日)

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01年3月15日)

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02年3月15日)

二、接受外國記者採訪

接受德國《商報》記者柴德立茲採訪

(1993年5月6日)

接受美國《商業周刊》記者採訪

(1994年1月15日)

接受保加利亞《言論報》記者採訪

(1995年11月9日)

接受烏拉圭《觀察家報》記者沙東採訪

(1996年2月3 日)

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行人康比德夫婦採訪-

(1999年4月2日)

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董事長兼發行人帕金森採訪

(1999年4月2日)

在與美國總統柯林頓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1999年4月8日)

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記者萊雷爾採訪

(1999年4月9日)

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伍德拉夫採訪

(1999年4月13日)

接受西班牙埃菲社社長貢薩洛採訪

(2000年6月21日)

接受日本經濟學家宮崎勇和日本廣播協會(NHK)

主持人國谷裕子採訪

(2000年9月21日)

接受韓國中央日報社會長洪錫炫採訪

(2000年9月21日)

接受日本記者代表聯合採訪

(2000年10月8日)

接受東京廣播公司(TBS)採訪

(2000年10月14日)

在東京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2000年10月16日)

接受哈薩克通訊社記者採訪

(2001年8月30日)

接受愛爾蘭《愛爾蘭時報》記者唐納荷採訪

(2001年8月30日)

接受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記者巴蓋採訪

(2001年9月6日)

接受德國電視一台等三家媒體記者聯合採訪

(2001年10月22日)

接受俄羅斯俄通社一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長基里洛夫採訪

(2002年8月21日)

三、在境外的演講和答問

在香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高級研討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7年9月22日)

在美國七團體晚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4月9日)

在美國中部委員會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4月12日)

在紐約經濟俱樂部晚宴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4月13日)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4月14日)

在菲律賓工商界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11月27 日)

在“新加坡講座”上的演講和答問

(1999年11月30日)

在義大利工業家聯合會的演講和答問

(2000年7月6日)

在歐洲工業和僱主聯合會與比利時僱主協會酒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0年7月11日)

在巴基斯坦工商界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1年5月12日)

在愛爾蘭工商界早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1年9月4日)

在俄羅斯工商科技界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1年9月10日)

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工商界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2年4月19日)

在埃及開羅工商界午餐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2年4月21日)

在法國工商界歡迎會上的演講和答問

(2002年9月27日)

四、接受香港記者境外隨行採訪

在英國談中英關係等問題

(1998年3月31日至4月1日)

在美國談同顧毓先生見面的情況

(1999年4月9日)

在新加坡談住房制度改革問題

(1999年12月1日)

在比利時談中歐合作和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等問題

(2000年7月10日至12日)

在日本談中日合作等問題

(2000年10月16日)

在韓國談打擊國際犯罪和金融危機等問題

(2000年10月18日至22日)

在新加坡談“10+3”、“10+1”和中國證券市場等問題

(2000年11月23日至25日)

在斯里蘭卡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問題

(2001年5月18日)

在泰國談亞洲經濟和中國西部大開發等問題

(2001年5月19日至21日)

在愛爾蘭談中國經濟等問題

(2001年9月3日至4日)

在汶萊談中國與東協的合作等問題

(2001年11月4日至6日)

在孟加拉國談中孟合作等問題

(2002年1月11日至12日)

在印度談中印關係等問題

(2002年1月14日至18日)

在土耳其談中土經貿關係等問題

(2002年4月15日至18日)

在埃及談中國經濟形勢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等問題

(2002年4月20日至22日)

在肯亞談中肯合作和環境保護等問題

(2002年4月24日至26日)

在南非談可持續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的影響等問題

(2002年8月31日至9月6日)

在丹麥談亞歐領導人會議等問題

(2002年9月23日至25日)

在法國談吸引海外人才等問題

(2002年9月28日)

在束埔寨談建設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等問題

(2002年11月2日至3日)

經典語錄

文章插圖文章插圖

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98年3月19日剛任總理職務時說。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最近訪問中國時,我告訴她一句話。我說:“我參加爭取和保障人權運動的歷史比你早得多。”她說:“是嗎?”表示她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說“不是嗎?我比你大10歲,當我冒著生命危險同國民黨政權作鬥爭,參加爭取中國的民主、自由、人權運動的時候,你還在上中學呢。”

———1999年3月15日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那么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一點實事,哎呀,我就謝天謝地!

———2000年3月15日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至於說我什麼時間退休,退休以後乾什麼,我在1998年的時候就講過,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要我活著,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01年3月15日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為學,要扎紮實實,不可沽名釣譽;做事,要公正廉潔,不要落身後罵名。

———2001年6月在辭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的告別演講中說。

我從來不嚇唬老百姓,只嚇唬那些貪官污吏。

———2002年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獲獎情況

《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2009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推出以來,很快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發售第一天,便登上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的首位,成為最暢銷圖書之一,還屢獲各種獎項,主要有:《新京報》“2009年度圖書排行榜”總榜榜首及“非小說類”分榜榜首;《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全國優秀暢銷書排行榜”總榜冠軍和社科類圖書分榜冠軍;《出版商務周報》“2009年度圖書”;《出版人》“2009年度社科類圖書獎”;中央電視台《子午書簡》欄目和《中國圖書商報》聯合推薦的“2009年度30本最值得一讀的好書”;新浪網文化讀書頻道2009年度“新浪中國好書榜”榜首;噹噹網“十大熱評圖書”等。

熱銷背後

文章插圖文章插圖

《朱鎔基答記者問》銷售火爆,出版社不得不迅速加印,以滿足讀者的需求。該書為什麼賣得這么火?這當然和朱鎔基的身份有關,也和人們對他的愛戴有關,但這還不足以說明全部。從該書的內容看,主要包括:在九屆全國人大會議上5次記者招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境外的演講和答問;在境外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出訪期間接受香港記者隨行採訪等。其中,朱鎔基接受境外媒體採訪、在境外發表演講和答問的全文,是首次在國內公開發表。書的火爆銷售,也許和這個“首次在國內公開發表”的部分有關吧。但閱讀這部分內容會發現,除了朱鎔基那種特有的個性化語言,以及言辭之間自然流露的大氣從容之外,其對國內外重大問題的看法,和在國家公開講話並無不同,也不可能有不同。

那么,為什麼還會賣得這么火呢?一個重要原因,大概是該書的出版,使朱鎔基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領導人重回公眾的視野。媒體報導說,朱鎔基退休後深居簡出,極少公開露面,再加上他本人不允許和他有關的出版物(比如傳記)面世,這使得關心他的公眾沒有了解他的渠道,而這本書的突然出版,則部分地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願望。從該書產生的過程來看,出版的動議和策劃,完全是出版社一手操辦的,內容則全部是朱鎔基在位時的公開言論;朱鎔基本人並沒有為這本書新寫一個字,只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建議。也就是說,讓朱鎔基重回公眾視野的是出版社,書的出版,只是得到了朱鎔基的認可而已。儘管如此,這本書的出版,仍然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其實,對多數讀者來說,並非想從書中了解多少治國理政的得失,而是想通過這本書,更多地了解今天的朱鎔基。

朱鎔基作為前國家領導人,一個傑出的政治精英,他的人生感悟、職業經歷以及經驗教訓等等,無不是寶貴的財富。《朱鎔基答記者問》的火爆,似乎讓人感覺到,公眾是多么渴望能分享到政治家們的智慧,又多么渴望我們國家的偉大公民們,能和普通公民之間進行更多交流。

倫敦首發

朱鎔基演講視頻

2011年4月11日,《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的英文版在倫敦舉行首發式。正在英國訪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以及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出席了首發式。

在首發式一開始,現場播放了一段朱鎔基用英文講述的視頻講話。他在講話中表示:“我不敢說這本書立論如何正確,更不期望每個讀者都會同意我的觀點,我只想說,我在本書中的講話都是真話,這是我一生堅持的原則。”

朱鎔基在講話中首先向出席首發式的中外來賓,向參與編輯、翻譯、出版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他同時還說:“我的好朋友基辛格博士寫了精彩的序言,為這本書增色,我要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劉曉明大使在致辭劉曉明大使在致辭

劉曉明大使在首發式講話中祝賀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朱鎔基答記者問》英文版,並對他們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謝。他還深情回憶起同朱鎔基幾次接觸時的情景。他說,朱鎔基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深邃敏捷的外交智慧和高超嫻熟的外交藝術,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與合作,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在講話中說,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朱鎔基如何應對九十年代兩位數的通貨膨脹、上千萬人的失業,如何應對腐敗、破產、赤字,如何應對天災人禍、不測風雲,如何應對國際上某些誤解、壓制、對立,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大國總理的喜怒哀樂,看出他的率真、幽默、坦白和智慧。

彭定康在首發式致辭彭定康在首發式致辭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在講話中表示,他為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朱鎔基見記者》英文版倍感欣慰。他說,朱鎔基在世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也為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相信此書將有助於各界更好了解中國近十幾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國際作用的演變,也會增加對朱鎔基卓越領導風範的認識。

出席首發式的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書英文版與中文版相比,增加了基辛格博士的一篇序言,以及為便於外國讀者了解情況的一些注釋,其他內容都是一樣的。他透露說,在大半年的時間內,中國、美國、英國以及中國香港的頂級專家,一起進行此書的翻譯、統稿工作,翻譯得很規範、很標準。全部工作結束後,授權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人物簡介

朱鎔基, 1928年10月生,湖南長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

1947年至1951年在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學習並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51年至1952年任東北工業部計畫處生產計畫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在國家計委燃動局、綜合局任組長,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國家計委機械局綜合處副處長。1958年至1969年任國家計委幹部業餘學校教員、國民經濟綜合局工程師。1970年至1975年下放國家計委“五七”幹校勞動。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業部管道局電力通訊工程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室主任。1979年至1982年任國家經委燃動局處長、綜合局副局長。1982年至1983年任國家經委技改局局長,國家經委委員。1983年至1985年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85年至1987年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

1991年至1992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生產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兼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98年兼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國務院總理。1998年4月兼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5月兼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

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酷愛京劇。

夫人:勞安,湖南人,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

媒體推薦

The interviews in this book offer a rich record of Zhu's work during a period in which he served as both a leading economic official in China's domestic reforms and, in effect, as a diplomat charged with explaining and building support for China's policies abroad. On both counts these interviews portray an official of rare skill: witty, urbane, exceptionally intelligent, tough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and at times disarmingly frank.

——Henry A. Kissinger

The original Chinese edition sold over two million copies. I think the readers in the West should have access to this valuable book. It is a must read for anyone who wishes to understand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Lawrence J. Lau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