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華[河海大學理學院教授]

朱衛華,男,1963年,江蘇常州武進人,河海大學理學院教授,理學院副院長,物理實驗中心主任。

人物簡介

1982—1986 中山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

1996-1998 河海大學建築材料碩士學位

20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學工程博士研究生

1986— 河海大學理學院

2001-2004 理學院物理系主任

2004--- 理學院副院長/2007年兼物理實驗中心主任

教學工作

主講本科生《大學物理》、《信息光學》、《電磁場與波》以及研究生課程《光信號處理》課程。指導《套用物理》專業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和指導凝聚態物理專業研究生。

教學獲獎

2005年獲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

2009年獲河海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

2004年獲河海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

2006年獲河海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

2009江蘇省物理創新比賽特等獎優秀指導教師

課程建設

2003年主持校《大學物理》精品課程建設

2007年主持校《加強大學物理課程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建設項目

2007年主持校《大學物理實驗》精品課程建設

2009年度<大學物理>研究性教學示範課程建設

學科建設與教材

負責《套用物理》本科專業建設

負責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

負責《凝聚態物理》學科建設

主編《 大學物理實驗 》,河海大學出版社。

科學研究與學術論文

(英文題目論文略)

[23] 高虹(研究生),朱衛華,唐春梅等 內摻氮富勒烯的幾何結構和電子性質的密度泛函計算研究,物理學報,2010(3),(SCI檢索)

[24]姚長達(研究生)等, BiMnO3納米粉末的製備與表征, 物理學報,2010(8),(SCI檢索) .

[25]朱峰(學生)朱衛華等.彈丸初速度對侵徹雙層鋼板影響的數值模擬, 四川兵工學報(2010錄用)

[26] 朱衛華等,矽粉水泥石微孔孔徑分布及其對強度的影響.建築材料學報,第1 期,第7卷2004,3, (EI檢索)。

[27] 朱衛華等,矽粉水泥石小角度X射線散射實驗研究(I)——微孔各向異性.建築材料學報,第二期,第四卷2001.6 .(EI檢索)

[28]朱衛華等,矽粉水泥石小角度X射線散射實驗研究(II)-過渡層厚度,建築材料學報,第三期,第四卷2002,9, (EI檢索)。

[29 鄒華,朱衛華等,4f 結構間距失調對達曼類濾波器輸出脈衝特性的影響.強雷射與粒子束,2007,Vol.19,第 二作者,.(EI檢索)

[30]朱衛華等,矽粉水泥石中的孔比表面積及其與強度的相關性,河海大學學報,第29卷第3期2001,5,中信所檢索。

[31]朱衛華等,矽粉水泥石微孔界面分形結構實驗研究.河海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04,1,中信所檢索。

[32]朱衛華等,柔性石墨微孔孔徑分布X射線小角散射實驗測定,江西科學,2005,10,第23卷第5期, 中信所檢索。

[33]朱衛華等,多孔材料孔界面分形結構小角度X射線散射實驗.物理測試,2000,11,中信所檢索。

[34]朱衛華,印友法,車黎明.矽灰水泥漿體中微孔表面分形維數及對漿體的影 .建築材料學報,NO.2,1998?(EI檢索)。

[35]朱衛華,?印友法,車黎明. 水泥石中微孔各向異性的描述與實驗測定。河海大學學報,1997,9中信所檢索。

[36]朱衛華,印友法,車黎明. 水泥石中微孔形狀因子及其與強度相關性的研究.

江蘇建材, 第70期,1998

[37]蔣林華,關宇剛,朱衛華,水泥石基複合材料的孔結構與強度相關性研究,河海大學學報,2003,11月,第31卷第6期。中信所檢索。

[38] 蔣林華,朱衛華,夏頌佑.粉媒灰水泥漿體的分形結構研究,河海大學學報,NO.1,1999,中信所檢索。

[39]印友法,朱衛華, 巨正則系綜蒙特卡羅法研究活性炭吸附.炭素技術,NO.2,1998,中信所檢索。

[40]印友法 ,朱衛華,車黎明. 水泥石微孔界面結構及其對漿體性能的影響.河海大學學報,NO.3,1998,中信所檢索。

[41]印友法,朱衛華, 有限差分法確定石墨電極中的溫度分布。1997,炭素技術,中信所檢索。

[42]印友法,朱衛華,活性炭微孔及其界面結構的實驗研究。1996年NO·1,河海大學學報, 中信所檢索。

[43] 印友法,?朱衛華,玻璃炭分形結構研究。,1991年NO·5,炭素技術,中信所檢索。

[44]印友法,?朱衛華, SAXS技術及其在炭素材料界的套用。1992年NO.5,

炭素技術

[45]朱翼漢,?印友法,?朱衛華,催化劑載體用活性炭微結構的SAXS研究,1993 年NO·3,炭素技術, 中信所檢索。

[46]印友法,?朱衛華,石墨材料微孔界面分維的實驗研究。,1994年NO·6,

炭素技術, 中信所檢索。

[47] 印友法,朱衛華,碳石墨材料微孔各向異性的描述與實驗測定。1995年, 炭素技術,中信所檢索。

[48] 印友法,朱衛華,玻璃炭分形結構研究,1991年NO·5,炭素技術,中信所檢索。

[49] 印友法,?朱衛華,SAXS技術及其在炭素材料界的套用。1992年NO·5, 炭 素技術, 中信所檢索。

教學論文

[1]朱衛華,林建偉,丁萬平,我校大學物理課程建設的若干做法, 河海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

[2]朱衛華,陳棟樑,丁萬平,林建偉,從波列角度談兩束光的相干性,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1,8。ISSN1001-2443/CN 34-1064/N

[3]朱衛華,林建偉,丁萬平等,物理竟賽與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1, 8。ISSN1001-2443/CN 34-1064/N

[4]朱衛華,林建偉,丁萬平,由一道習題談談帶電體的能量,大學物理,2002,3.81-320/CN11-1610

[5]朱衛華,林建偉,丁萬平等,淺談工科院校開設《工程物理》的意義,中國學校教育與科研,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4。ISBN7-5037-3710-—/G.115

[6]朱衛華,丁萬平,林建偉,光的相干條件與光的非單色性對干涉的影響,中國學校教育與科研,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ISBN7-80167-515-O/S.368

[7]朱衛華,林建偉,丁萬平,d函式、傅立葉變換在光柵衍射中的套用,中國學校教育與科研,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 社)2003,8。ISBN7-80167-515-O/S.368。

[8]朱衛華,印友法. 計算自感係數的一種方法。南京大學學報,vol.34,1997

[9]朱衛華,林建偉,印友法. 電場能、電勢能、自能和相互作用能之間的關係。南京大學學報,VOL34,1997,10

[10]朱衛華,印友法. 談談類比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97,

[11]朱衛華,印友法,林建偉,渦旋電場中導體內的電勢差及電勢差和電壓表讀數的關係 1995.10 Vol.34,復旦大學學報

[12]朱衛華,?印友法,提高工科物理教學質量的幾點構想。1994年No·3,河海大學高等教育學報。

[13]朱衛華,?印友法, 現代物理知識滲透到工科物理教學中的嘗試。1994.8?成都,工科物理教育研討文集,?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14]丁萬平,朱衛華,林建偉,陳棟樑. 淺淡現有大學物理CAI課件的再加工。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0,第4期

[15]林建偉,丁萬平,朱衛華,面向教學的多功能數據採集的設計和套用物理實驗,2004

[16]林建偉,丁萬平,朱衛華,LabVIEW在振動與波動課程教學中的套用,青島大學學報2004

[17]丁萬平,林建偉,陳棟樑,朱衛華. 利用Authorware設計和製作物理學教學課件。工科物理,2000,7

[18]林建偉, 陳棟樑,丁萬平,朱衛華. 懸臂端帶有集中質量豎向直桿的縱振動,華東地區第七屆工科物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景德鎮陶瓷學院,P1(2000)

[19]印友法?武根林?朱衛華,物理習題課的教學探討。1991年NO·1,河海大學高等教育學報

[20] 印友法,?朱衛華,物理終考成績預測初探。1995年NO·2,水利高等教育

[21]印友法,?朱衛華,第二十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題解。1990年NO·6,國際物理教育通訊雜誌

[22]林建偉,丁萬平,陳棟樑,朱衛華, 彈簧振動解中一類斯特姆——劉維型本徵值問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1,8。ISSN1001-2443/CN 34-1064/N

[23]林建偉,丁萬平,朱衛華, 關於施密特正交化的一個標記,大學物理,2002.

[24] 丁萬平,林建偉,朱衛華,物理多媒體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三類問題,大學物理,2002,3。81-320/CN11-16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