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正華(1924一1999年)江蘇常州人。華東化工學院精細 化工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歷任 華東化工學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 會副主任,中國感光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 屆工學評議組成員。專長精細化工。
政治職務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中國共產黨黨員(1956年加入)
上海市第七屆人大代表
上海市第八屆人大代表
上海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學術職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染料學會理事
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
中國感光研究會第二屆副理事長
中國感光學會理事長
中國精細化工學會主任委員
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國際感光學會主席
獎項榮譽
1963年榮獲國家科委發明創造二等獎
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0年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評價摘抄
已故著名化學家朱正華(摘自《人民日報-華東新聞》1999年09月01日第3版)
外行人很少知道朱正華的大名,緣於他的增感染料研究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不過,我們今天能用比進口產品便宜一半的樂凱彩卷
拍照,卻離不開他的研究。50年代,我國彩卷全部依賴進口,朱正華創造性地研製出了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女籃五號》的拷貝膠片。現
任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榮國回憶起我國彩卷工業起步時的情景,對朱老的貢獻讚不絕口。那時,樂凱的前身保定膠片廠成立
不久,原來負責技術的蘇聯專家撤出,只能求救於朱正華任教的華東化工學院。朱先生帶著剛畢業的姚榮國來到保定幫助工作。那時的生
活條件很艱苦,每個月只有400克白麵粉,其餘均是粗糧,朱正華就這樣挑起了全廠科研的重擔。
60年代初,我軍打下一架侵入我領空的美國高空間諜機。
從這架當時國際最先進的飛機上,發現了高清晰度的航攝膠捲。
如能破譯這些膠捲的染料構成,將對我國感光染料研究極有幫
助。朱正華接到任務後,帶領手下人馬投入了廢寢忘食的工作。
當時,國家經濟狀況不好,科研資料、設備奇缺。朱先生戴著
上千度的近視眼鏡,鑽進圖書館查找有限的資料,用手一頁頁
抄下來。課題組終於成功地剖析了這些膠捲的5個基本染料構成
和合成方法。以後通過不斷研究,奠定了我國感光材料光譜增
感的理論基礎,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30年過去,這些染料
至今還在廣泛使用。
由於很多項目屬國家機密,他的科研論文不能公開發表,
失去了一些評獎機會。談及此事,朱正華只是付之一笑。
朱正華出身貧寒,父親被侵華日軍的飛機炸死。他14歲外
出逃難,途經遵義時考進浙江大學先修班。由於品學兼優,被
竺可楨校長推薦提前進入本科學習。從此,朱正華始終懷著強
烈的愛國熱情,國家的需要至高無上。
抗美援朝,他涉足氯黴素的研製,緩解了前方藥品短缺;
50年代中期,他幾乎與國外同時發明了活性染料;60年代,他
提出超增感理論,解決了高空航攝的難題;70年代,他開發出
新型催化劑,攻克了山東勝利油田原油含硫量高、燃燒時有臭
味的難關,使產品達到出口標準,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90年代,國內染料行業興起合資熱。但多數國外公司並不
想把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只想搶占中國市場,直接銷售產品。
為了保護民族工業,朱先生不顧古稀高齡,“下海”與上海染
化八廠成立了活性染料聯合研究所。他帶領兩名博士生,在3年
間將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從70%提高到90%。這一成果增加了該
廠與德國某大公司合資談判的籌碼,連合作方也慕名邀請他作
有關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
朱正華長期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從教,並
曾擔任該校校長。他教育學生“做人要老實,治學要創新”。
他對科研中的弄虛作假現象深惡痛絕,好幾次退回了別人說情
送來的不合格論文。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儀器設備,創建現代
化的分析測試中心、物理實驗室,推動學校從單科性學院走向
多科性大學。他親自培養的近20名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中,
有4人成為“洪堡學者”,2名成為“馬普學者”。這是兩個被
公認代表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科研項目。
朱正華的“關門弟子”江利民博士滿懷深情地回憶說,他
考取博士時,朱先生已受糖尿病折磨多年,雙眼視力幾近失明,
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但在病榻上,仍不忘為學生的課題出
謀劃策,字斟句酌地修改畢業論文。有一次,有病在身的他不
慎從實驗室的樓梯上摔下,半天才坐起來。可他說,再痛再累
也要認真負責地傳授學問。
朱老雖然離開了大家,但他的諄諄教誨卻始終留在學生們
的心中:“知識分子怎么才算愛國?就是要讓中國的科技在世
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受制於人。”